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结构设计 > 工程事故分析与安全 第5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
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返回总目录第5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2教学提示:地基压缩变形、沉降不均、剪切破坏、失效失稳都会引起结构裂缝和工程事故。压缩变形、沉降不均引起的结构裂缝为常见事故,剪切破坏和失效失稳引起的事故是危险事故。应该善于处理常见事故、更应该拒绝危险事故。因此必须时刻加强事故防范。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以岩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为工具,首先对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基土的特性加强了解,加深认识。然后对地基变形引起的结构裂缝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从理论上掌握地基变形引起的结构裂损机理,并活学活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地基压缩变形、沉降不均、剪切破坏、失效失稳等现象引起的结构裂损和工程事故,危险性都是很大,而且出现频率也是很高的,应该引起特别关注。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3•地基的特性•地基破坏•上部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一面坡或两面坡沉降裂缝•局部地基陷落与基础破坏和墙面裂缝本章内容•下凹沉降曲线上的结构裂缝•沉降裂缝的稳定、封闭与加固•思考题与习题•上凸沉降曲线上的背斜裂缝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4地基的特性一.工程地质变化与地基土体构造“要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土木工程师,首先必须是一名有修养的地质师。”这是著名的美国土木工程师R.F.Legget的名言。这也是20世纪初,即岩土力学泰斗Terzaghi教授时代早就达成的共识。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形势变化,人们对于这一信念似乎有了一些动摇。工程地质学课程已被排挤于土木建筑学科各专业大学本科必修课程之外。因而工程师们对工程地质的关注也就少了。其实,任何土木建筑物是离不开地基的。而构成地基的工程地质却又是变化万千的。往往咫尺之间,地质条件迥然有异。工程师们对它不研究、不熟稔、不关注,遇到情况就不免茫然,易犯错误。因此建议未来的工程师们,即使自己限于时间与精力,不能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最低限度也应该养成重视工程地质报告的习惯,具备读懂工程地质报告的能力,要时刻警惕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地基土体是由气相、液相、固相三相组成的复合体,构造复杂。由矿物颗粒构成的固态成分,孔隙中被水充填的液态成分,与其余被气体充填的非饱和成分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随时在变化。这一基本情况构成了地基土特殊的、复杂的物理力学特性,与其他建筑材料都甚不相同,必须切记这一点。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5地基的特性二.地基的压缩性能1.地基土的压缩量根据地基土体的三相特性,土体的压缩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态矿物颗粒的压缩量固态颗粒根据岩性的不同,其可压缩量也是不同的,硬度大的矿物颗粒的压缩量就小,软弱颗粒的压缩量就大。但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在一般工程上常用的压力100kPa~600kPa作用范围内,固态颗粒被压缩的量是极小的,可以忽略不计。2)孔隙内水体的被压缩量据研究,水体本身在受约束的条件下,被压缩的量也微不足道,可以忽略。3)气体和水体被挤出压缩量对于干燥的非饱和的非黏性土,充满孔隙的气体和水体完全有可能在压力作用下被挤出,构成压缩量的主要分量,而且压缩完成的时间过程也比较快。但是对于饱和黏性土,充满孔隙的气体和水体却很难从土体中被挤出,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6地基的特性4)土的压缩系数a1-2为地质报告上标志着土体压缩性能的指标也称为土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表征着土体在承受100kPa~200kPa这个压力段的压力情况下,其被压缩的程度,共分以下三级。低压缩性土:a1-2<0.1MPa-1。中压缩性土:0.1≤a1-20.5MPa-1。高压缩性土:a1-2≥0.5MPa-1。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7地基的特性2.地基土被压缩的过程地基土在压力作用下被压缩而固结下沉,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瞬时沉降瞬时沉降现象发生在地基受荷的初期阶段。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正在进行中,荷载量还远没有达到设计额度的情况下,就可从沉降观测记录中看到可观的沉降量,这往往会让设计与施工人员感到紧张。实际上这种瞬时沉降现象往往是基础底板与地基土的接触面不够密贴,自行进行调整的行为。在进行荷载试验时,也经常能遇到这种瞬时沉降量过大的情况。这类瞬时沉降量完全可以不计入总沉降量中去。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8地基的特性2)固结沉降饱和土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点。(1)土体孔隙中自由水逐渐渗流排出。(2)土体孔隙体积逐渐减小。(3)孔隙水压力逐渐转移由土骨架来承受,成为有效应力。上述三个方面为饱和土体的固结作用:排水、压缩和压力转移三者同时进行的一个过程。地基在压力作用下,其孔隙内的气体和水体被挤出,孔隙压缩的过程是其正常的固结过程。对于渗水性良好的砂类土来说,这个过程完成很快。根据工程实践,砂石类地基的沉降观测在主体结构封顶以后很短时间即最多2个~3个月之内就会稳定。也就是说固结过程终止,不会延续到工程装修阶段。而饱和黏性土,尤其是淤泥质土的压缩固结却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往往在主体结构封顶阶段,观测不到明显的下沉量。而在主体结构封顶以后,正进入装修阶段时,沉降量却明显的加大,往往导致装修质量受损,让施工人员尴尬。个别工程,沉降现象甚至会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长期使工程遭受损害。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9地基的特性3)次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是土体完成正常固结沉降以后,由于固态矿物颗粒之间在压力作用下发生蠕变现象的结果。次固结沉降现象一般只出现在淤泥质软土地基中,其值也不会太大,不会带来严重后果。由于沉降具有时间过程,因此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必须进行沉降观测跟踪,对黏性土地基上的工程,在使用后也必须进行长期的沉降观测。在进行沉降观测和整理沉降观测记录时,必须密切关注沉降的发展过程,不能只关注总沉降量。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0地基的特性三.地基的抗压强度与抗剪能力1.抗压强度在规范与设计中,人们习惯于把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抗压强度说成地耐力。用地耐力指标来控制设计,并在设计地耐力与极限地耐力之间保持着2.0以上的安全系数。实际上,真正的极限地耐力拥有很高的潜在力量,安全系数远比2.0要大得多。就以地耐力很低的上海软黏土和天津软黏土来说,现场荷载试验证实,单位承压板下的压力强度达到350kPa以上时,地基也并未曾出现过破坏迹象。只是其沉降(压缩固结)量早已超出了允许范围。因此认为地基的抗压强度实际上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控制指标。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1地基的特性2.抗剪能力根据大量的土样剪切试验,发现砂类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压应力)强度σ有关,也与土的内摩擦角有关:(5-1)式中:剪应力、压应力σ与内聚力c的单位均为kPa,内摩擦角的单位为度(°)。从公式得知,土的抗剪切强度比抗压强度要小许多。这就是地基破坏基本上都是剪切破坏的原因。tanfcf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2地基的特性四.地基的稳定条件1.自然灾害的形成工程地质学告诉人们,地壳上存在很多特殊构造和薄弱环节,成为不稳定因素,容易引起地震、地动、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陷落等种种险情。带给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将是毁灭性的大灾难。虽然可以归咎于天灾,但有些情况完全可以防范与规避而在工程实践中不加防范与规避,则造成的后果应视为人为过失。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3地基的特性2.内在约束力的丧失及地基土液化与流变失效导致地基失稳的另一内在原因是土体内部分子结构之间失去了相互约束的自约束能力。根据朗肯理论,土体的侧压力或称主动土压力。对于砂类土:(5-2)对于黏性土:(5-3)式中:——土体的有效自重;Z——土体所在深度;φ——土的内摩擦角;C——土的内聚力。2otan(45)2apz2ootan0(45)2tan(45)22apzcap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4地基的特性当饱和土体被振动波扰动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增,使土体分子受到了极大的额外上浮力,因而失去其部分自重压力,甚至成为完全失重的悬浮体,此时接近于零。由公式得知,此时土体内部分子之间互相挤紧,互相约束的主动土压力会全部或部分丧失,导致地基失稳、桩基失稳事故;地基液化失效事故,地基流变失效事故,这些都是最严重,最可怕的破坏事故。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5地基破坏地基破坏除了地基失稳破坏、地基液化失效破坏、地基流变失效破坏等最可怕的破坏模式外,常见的还有地基沉降失控破坏与地基冲剪下陷破坏等几种比较危险的破坏模式。一.沉降失控破坏从理论上说,缓慢形成的均匀沉降现象,对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并不构成威胁。据报道,上海国际大厦和上海展览馆的地基总沉降量早已接近或超过2000mm,但至今仍在安全服役。可是沉降速率失控,总沉降量过大,就不可能是均匀沉降,必然形成破坏事故。因此,现行规范(GB50007—2002)对一些整体性或稳定性差的建筑物的允许总沉降量,还是作了严格控制,比如对排架柱的允许总沉降量控制在200mm以下,对高层构筑物的允许总沉降量控制在200mm~400mm,因此在事故分析与事故防范工作中,对这类条文的规定应该有个正确的理解。过大的沉降量对建筑物的使用总是不利的,以严格控制沉降量为宜。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6地基破坏二.地基土体冲剪下陷破坏因为软弱的深部地基持力层遭到剪切破坏,引起的总沉降量虽然不一定很大,但由于冲剪破坏必然是猝然出现的瞬间下陷破坏,其破坏力很强,因此危险性更大。比如20世纪初意大利有一教堂因为木桩基础刺穿了浅薄的持力层而引起冲剪破坏。在美国波士顿等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多座建筑物的木桩桩头腐烂,导致的建筑物陡然下降,这也属于冲剪下陷破坏。虽然下陷的总量并不大,但破坏力极大。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7上部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除了地基整体失稳,地基液化失效,地基流变失效等特大的地基灾害外,对于一般软弱地基,都是可以通过调整上部结构与基础和地基的刚度差别,争取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互相协调,来控制地基的沉降变形,减少结构裂缝。一.刚度差别除了基岩外,对于一般地基,其刚度是有限的,尤其是软弱地基,则刚度最弱。可是对于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来说,不论是砖基础混合结构,还是筏板基础、箱型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其整体空间刚度是巨大的,属于绝对刚体。这样一来,基础加上部结构的整体与地基之间,就存在了极大的刚度差别,会给结构的力学平衡、变形协调带来很多复杂问题。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8地基破坏二.变形协调在荷载作用下,上部结构和基础的整体与地基之间争取变形协调是一种客观趋势。而彼此之间,如果有比较接近的刚度,其变形协调条件就较好,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坍塌的可能性就不大。相反,如果彼此的刚度相差悬殊,事故率就会很高。比如在软弱地基上,如果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特大,就会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甚至坍塌,而裂缝现象倒不会严重。如果上部结构和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基本上相适应,则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相互协调的结果,会发挥其极大的空间刚度优势,形成强大的抵抗力,使结构不易受损。如果上部结构和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都偏低,则其经过彼此变形协调以后,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变形和沉降曲线,在结构上的相关部位产生与之相呼应的沉降裂缝。如果是地基的刚度只是稍偏低,而上部结构刚度只是稍偏大,则彼此协调以后,只会在基础上产生裂缝和变形,却不会向上层结构发展。总之,上部结构和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平衡、变形协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工程设计、施工与事故分析工作中都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19地基破坏三.整体倾斜与冲剪下陷事故的控制在上部结构和基础的整体刚度接近无限大而地基相对软弱的情况下,基底与地基接触界面必然保持平面状态,地基的压缩变形量也必然是均匀的。这样,基础底面下基于马鞍型压力强度分布规律,必然在底板周边出现压力集中现象。第五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5.20地基破坏如果地基只是刚度偏低但土质均匀,则在周边压力强度集中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是地基整体冲剪破坏,如图5.1所示,假如地基除了
本文标题:工程事故分析与安全 第5章地基变形裂损机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6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