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德耀职业培训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营养缺乏病指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如维生素C缺乏病、缺铁性贫血……营养缺乏病:指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如维生素C缺乏病、缺铁性贫血、眼干燥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等。营养缺乏病的发生与社会经济、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地域风俗、宗教信仰、食品生产供应状况、食品加工、储运、烹调、销售以及营养知识普及教育等都有密切关系。营养缺乏病的预防要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食物来预防营养素的缺乏。预防营养缺乏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发展食品生产供应,优化食物结构我国食品供应近年来已有较大发展,但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品种不多,一些地区食物品种单调,更有一部分人至今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发展生产,保证供应仍是要解决的问题。(2)普及营养知识,指导食品消费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对改善人群营养十分重要,重点应让群众了解平衡膳食的原则,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根据营养素的特点,在食品的储藏、运输、销售和加工烹调等环节中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3)针对实际营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营养问题,预防工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需要在调查研究上制定切实的预防措施并组织有效的实施。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是由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PEM多数由贫困、战乱和灾害等引起,是急性食物缺乏的结果。本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中东、东亚和南亚地区,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当前在个别地区或特殊情况下亦有发病。、病因由于社会的、自然的、生理的、病理的原因使能量的蛋白质摄入不足时,都可能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有:食物摄入不足,如食物缺乏、长期低蛋白质、低能量膳食;需要量增多,如妊娠、生长发育;消耗增加,如肿瘤、肺结核;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发病表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危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肿型营养不良主要由于摄入蛋白质的质量差且数量不足,多见于4个月~5岁小儿。病儿生长迟缓,虚弱无力,体重在其标准体重的60%~80%。可先后出现下肢、上肢、腹部、脸部等处凹陷性水肿,并伴腹泻、突发性感染。病儿表情冷漠或情绪烦躁。(2)干瘦型营养不良由于能量严重摄入不足所致,体重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患儿重度消瘦,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无力,皮肤粘膜干燥萎缩,两颧突出,额部有皱纹、头发干枯,貌似“小老头”;患儿体温低于正常、心率缓慢、心音低钝、呼吸表浅、贫血、腹泻(多为水泻或稀便)、腹壁薄甚至可见到肠蠕动或摸到大便包块;患儿精神神经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淡漠或易激惹、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有饥饿感或食欲不振。(3)混合型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型之间。病人生长迟滞、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60%,有水肿。临床表现主要是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急燥不安或表情淡漠、明显饥饿感或食欲不振,常伴有腹泻、腹壁变薄、腹部凹陷呈舟状、肝脾肿大,易合并感染和维生素缺乏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儿、预防(1)合理膳食膳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是基本的预防措施。应充分利用各种食物资源,通过合理搭配,补足每天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并注意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全面改善营养。婴儿尽可能给于母乳喂养,断奶时间不要过早;采用含蛋白质丰富的断奶食品,及时添加辅食;改进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控制儿童腹泻和感染;进行有计划的营养调查和监测,及时采取卫生保健措施。(2)推广生长发育检测图的应用定期测量婴幼儿体重并将体重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标出,二次结果连接成线;如果发现体重增长缓慢、不增或下跌者应寻找原因,予以及时纠正。(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坚持锻炼身体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4)减少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营养不良和感染互为因果,营养不良幼儿很容易感染疾病,而感染的儿童又很容易患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良的人,要注意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并尽早进行诊断,应早治疗;患腹泻的儿童应及时喂食适合腹泻儿童的食品,以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二、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A缺乏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是一种因体内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缺乏原因(1)摄入不足长期以糕、面糊等谷物、脱脂乳或炼乳喂哺小儿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动物性食物为主;贫困、战争和灾荒等导致食品短缺等原因造成维生素A摄入不足,不能满足生理需要。(2)吸收利用障碍慢性消化性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结肠炎、肝胆系统疾病等均可影响维生素A的消化、吸收和储存(3)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早产儿、重体力劳动者、急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各种传染病等均可使机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增多,易造成维生素A的相对缺乏。(4)代谢障碍功能低下和患糖尿病时,β-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障碍等。(5)其他营养素的影响缺乏蛋白质和锌可影响维生素A的转运和利用。(6)其他因素酗酒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等)均可导致维生素A的缺乏。、发病表现维生素A缺乏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变可累计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以及免疫、生殖功能。(1)眼部症状(眼部症状出现最早)1)眼干燥症。患者常感眼部不适、发干、有烧灼感并伴畏光、流泪;球结膜干燥时,失去正常光泽和弹性,透亮度减低,并可见毕脱斑(Bitot’ssport),当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可出现球结膜的皱褶。2)夜盲症。由于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上维持暗视觉的视紫红质生成障碍,影响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度,导致暗适应能力降低以致夜盲。病人多在黎明及黄昏时看物不清,病情较重者则为夜盲。3)角膜软化。维生素A缺乏严重时,可引起角膜出现软化、溃疡、穿孔,导致失明(2)皮肤症状轻者仅较正常干燥,严重时出现毛囊上皮角化,毛囊性丘疹,因其外表与蟾蜍的皮肤相似,又称“蟾皮症”。(3)骨骼系统维生素A缺乏时,在儿童可表现为骨组织停止生长,发育缓慢。出现齿龈增生角化,牙齿生长延缓,其表面可出现裂纹并容易发生龋齿。(4)生殖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女性受孕和怀胎,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男性精子减少,性激素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生殖功能。(5)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预防(1)摄入含维生素A及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性食品(肝脏、鱼类、蛋类、肉类、禽类、奶类及其制品等),深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红薯等食物,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2)监测易感人群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包括对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等易感人群进行暗适应能力、眼部症状、血清视黄醇含量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的缺乏者,给予纠正。(3)对易患人群进行干预近来研究表明,在维生素A缺乏地区,每年或半年1次日服30万单位视黄醇油滴,可以起到预防作用。(4)选用膳食补充剂和维生素A强化食品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必要时适当选用膳食补充剂,以提高维生素A的摄人量。三、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是钙平衡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缺乏病根据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Rickets)的发生;成人阶段的维生素D缺乏则会形成骨软化症(Osteomalacia)。.缺乏原因维生素D及钙、磷的原发性缺乏和代谢异常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是:(1)阳光照射不足。(2)维生素D及钙、磷摄人不足。(3)维生素D及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4)其他原因,如肝、肾疾病时可直接影响维生素D的正常合成代谢。、发病表现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钙、磷吸收和利用障碍,从而引发佝偻病或软骨病。(1)佝偻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1)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惹等,特别是人睡后头部多汗,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2)骨骼表现。骨骼的变化与年龄、生长速率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等因素有关。可出现颅骨软化,肋骨串珠、胸廓畸形(1岁以内的患儿形成赫氏沟,2岁以上患儿可见有鸡胸、漏斗胸)、四肢及脊柱上下肢因承重而弯曲变形等病症。3)其他表现。发育不良、神情呆滞、呼吸运动受限制、容易继发肺部感染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2)骨软化症发生于成年人,多见于妊娠多产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老人。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或“企鹅”步态)。、预防对佝偻病的预防要贯彻“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早防早治”的原则,从围产期开始,以1岁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从孕妇妊娠后期(7~9个月)开始,胎儿对维生紊D和钙、磷需要不断增加,要鼓励孕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磷及蛋白质的食品,有低钙血症和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的孕妇,可于妊娠7~9个月给予维生素D制剂,同时服用钙剂。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尤其对早产儿、双胎、人工喂养儿及冬季出生小儿,可于生后1~2周开始给予维生素D制剂强化。有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钙。除提倡母乳外,有条件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D强化牛奶喂哺。四、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缺乏病(vitaminB1Deficiency)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在我国南方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这些地区以精米为主食,且气候炎热潮湿,汗液中丢失的维生素B1较多。另外,由于过量饮酒造成维生素Bl的亚临床缺乏者为数亦不少,应引起广泛的关注。缺乏原因常见的维生素B1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摄入不足米麦类加工过精,米或蔬莱淘洗过多,浸泡过久,食物加碱烧煮等,均可使维生素B1大量损失。(2)吸收利用障碍.胃肠道及肝胆疾病可使维生素B1吸收和利用障碍。(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长期发热、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妊娠、哺乳等均可使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糖尿病、尿崩症以及使用利尿剂,可使维生素Bl从尿中排出量增多。(4)抗硫胺素因子有些食物含有抗硫胺素因子(AntithiamineFactor,ATF),可使硫胺素变构而降低其生物活性,影响维生素Bl的利用。(5)慢性乙醇
本文标题:营养缺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6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