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解读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解读2009年5月8日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稿)[以下简称《规程》(修订稿)]以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作为依据,充分反映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已经取得的进展,是对高等学校办好图书馆的基本和普遍的要求,有指导性;又留有余地,避免造成对图书馆发展的限制。《规程》(修订稿)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图书馆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了新的阐述,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更富时代性的要求,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具有时代特色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法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指导我国高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内容提要1.历史背景2.架构分析3.主要内容点评4.《规程》的特点5.如何贯彻执行《规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1.历史背景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历来是高校教学科研关注的重点,人们常把大学的图书馆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并称为高校办学的三大基本条件,因而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和科学管理倍受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早在1956年,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召开过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草案)》。由于多年动荡的政治局势,又没有常设的组织机构,这个条例(草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1981年,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再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立了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有常设的秘书处,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7年,国家教委在1981年《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其后又在国家教委内设立了专门负责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职能机构。应该说,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图书馆发展高峰的形成,与这两个文件的颁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进入21世纪,高校图书馆工作处于历史的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的现实是:①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的转型,由政府和行业统筹的计划经济,转向以价值和效率主导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②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IT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文献信息服务环境得到充分的改善,社会信息化的特征十分明显,用户对网络时代的信息服务呼声日趋高涨,对老《规程》的不相适应性提出许多不满。③法制体系的健全和守法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法》等法规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在信息服务领域我国已与国际接轨,依法办馆成为图书馆工作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措施。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批院校已由中央与行业管理转为由中央与地方二级管理的模式,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图书馆的再造工程创新服务,加快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结构的巨大变革。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这些内在的需求动力和外部的有利条件,使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已远远超出了1987年颁布的《规程》所界定的范围,修订《规程》已经是势在必行。199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后,第一件实事,就是把修订《规程》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并成立了《规程》修订专门工作组,把《规程》修订作为一项21世纪教改工程立项。经过两年多的工作,上下多次征求意见,数易其稿,终于形成了教育部的正式文件,并于2002年2月21日正式颁布。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2.架构分析《规程》(修订稿)分为八章四十一条(含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第三章文献资源建设第四章读者服务第五章科学管理第六章工作人员第七章经费、馆舍、设备第八章附则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主要变化:形式上:调整结构,更加规范。《规程》(修订稿)增加了“总则”,加强了内在逻辑性;整体架构主要把“管理机制与组织形式”前置了,这与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一个附属职能部门、由高校体制决定图书馆运作机制的情况相吻合。规范用语,简化了文字。从六章三十六条改为八章四十一条,从3900多字改为3700多字。内容上:大量更新,与时俱进。把图书馆工作科学细化,将原主要业务工作部分分解成三大块,重点突出了文献资源建设这一图书馆服务的立足之本,强化了读者工作研究这一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加强了科学管理这一体现办馆效率的实质所在。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扩充了大量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对基本要求用法规形式明确下来,如馆藏文献包含了“实体文献”与“虚拟馆藏”的概念,能量化的尽量量化,能具体的则提出相应的指标来,基本适合了不同层次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发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1987年颁布的《规程》相比,《规程》(修订稿)无论在有关高校图书馆的地位、性质、任务方面,还是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更加合理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提法。在目前情况下,《规程》(修订稿)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的唯一根据。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主要内容点评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1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第一~第三条)总则部分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的性质“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突出了信息中心的概念,使高校图书馆,由“文献情报中心”向“文献信息中心”转移,进一步扩大外延,强调了图书馆整体化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肯定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使高校图书馆工作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了图书馆工作与服务的定位,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建设水平成为学校总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它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又不具有独立法人的意义。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任务(第三条)简洁明了。主要(由七条)合并成五条:馆藏资源建设,文献信息服务,信息素质教育,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共建共享交流活动,一改“以图书馆传统工作为重心”的简单任务的说法。具体是:①馆藏资源建设概括,用多元成份结构描述,包含了实体文献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②深化传统服务。在文献服务中突出参考咨询、资源开发、开展主动性、创造性深层次的内容。③提升用户教育,在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信息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④优化资源配置,积极组织和协调全校文献信息工作,实现学校内部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益。⑤建立保障体系,强调整体化建设,要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馆际协作、合作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2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第四~第九条)五个问题:(1)图书馆的体制;(2)馆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3)部室的设置;(4)与院系资料室的关系;(5)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和任务。3.2.1高等学校图书馆实行校(院)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2.2馆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条件才能担任图书馆馆长、副馆长呢?1987年颁布的《规程》第17条只是笼统地提到“馆长、副馆长应由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热心图书馆事业,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担任”。而《规程》(修订稿)对馆长、副馆长的任职资格和必备条件作了具体的明确规定。在《规程》(修订稿)第五条明确指出:“馆长和主管业务的副馆长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馆长、副馆长应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了解学校的学科建设目标,热爱图书馆事业,熟悉图书馆业务,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是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馆长任职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由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所决定的。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当时,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特别是正规院校的培养,我们图书馆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晋升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业务骨干。《规程》(修订稿)要求馆长和主管业务的副馆长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正是指这一类业务骨干,也就是实行专家治馆,充分发挥内行领导的优势和特长,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2.3部门的设置图书馆部(组)、室的设置应从实际出发,以方便读者和有利于科学管理为原则,并明确各机构的相应职责。规模大、院系多或校园分散的高等学校,可设立分馆。这里“科学管理”与“方便读者”的顺序发生了变化。“科学管理”与“方便(便利)读者”并不矛盾,但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才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两相比较,无疑目的更为重要。而且,管理是否科学,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读者是否方便。因此,表述上,目的理应在前,顺序的变动,理顺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2.4资料室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行资源共享。体现了一切为了读者,为一切读者服务的要求。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2.5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和任务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是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为此《规程》(修订稿)第十五条首次提出“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毫无疑问,作为主要读者群的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享有咨询权、知情权和建议权。修订后的规程明确规定:“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以教师为主,吸收学生参加。”这和以前该机构的成员主要由各系、部领导参加全然不同,教师和学生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参政议政”作用得到了加强。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图书馆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文献信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向学校和图书馆提出改进图书馆工作的建议。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3关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第十~第十四条)与1987年颁布的《规程》相比,《规程》(修订稿)在关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方面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特色。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3.1提出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任务《规程》(修订稿)第三条(一)要求:“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这里讲的馆藏实体资源是指以印刷型文献为代表的纸质文献和光盘数据库等“有形”文献;而网络虚拟资源则是指通过互联网获得的电子信息资源,这是一种“无形”的对图书馆极为有用的信息资源。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的有机集合,才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目标。而1987年颁布的《规程》仅以采集印刷型文献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目标,显然是远远落后时代发展步伐的。与此同时,《规程》(修订稿)第三条(四)(五)还提出:“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促进事业的整体化发展。”可以说,在当今信息网络环境条件下,这是一条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3.3.2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文献采集的内容《规程》(修订稿)第十条指出:“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在此首次提出多种载体文献并重、实体与虚拟馆藏兼顾的原则,关键是要强化本校重点学科各
本文标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7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