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人工除锈油漆(用)1.作业内容拆安步行板、搭设脚手架、拆安托架、调配油漆、除锈、油漆等。2.施工组织及工具备品2.1施工组织:基本作业人员2人,防护3人。2.2工具备品:红丹底漆、醇酸面漆、松香水、稀释剂、50mm跳板、20mm挂钩、除锈锤、刮刀、除锈铲、钢丝刷、扁油刷、小油漆桶、砂布、棉纱、信号旗、作业牌、对讲机、喇叭、劳保用品等。3.技术要求3.1旧漆皮、旧腻子开裂失效及铁锈应清除彻底,钢梁无0.5mm及以上损伤,无污垢、锈斑和附着不牢的氧化皮。3.2作业范围内,凡能积水的缝隙内的旧漆污垢应除净,无漏腻,腻子填实压牢,无开裂积水。3.3涂油面清洁,加涂面漆时,旧油漆表面打磨彻底,无污垢及失效漆皮、漏涂、皱纹、斑点、脱皮、鼓泡。3.4油漆厚度、道数,见《桥隧大维修规则》第3.2.6条,个别易锈蚀部位应多刷一道,每道油漆间隔时间必须在24小时以上。上层盖住下层,新旧油漆衔接处平顺整齐,均匀、表面光泽、无流淌、皱纹、油珠。4.作业程序4.1设置防护。4.2撤出步行板。4.3搭设脚手架及简易吊架,。4.4除锈:用除锈铲或机械除掉表面旧漆膜和铁锈,用钢丝刷打磨并清擦干净。4.5选择合适漆料并调配、搅拌,使其粘度适中,无沉淀。4.6涂刷底漆两度(涂刷一度底漆后应将易积水的缝隙进行腻平)。4.7涂刷面漆两度。4.8在每涂次层油漆前,应先将前层油漆表面轻轻打磨光洁,并清擦干净,然后施涂,涂刷完毕应恢复表面原有标志。4.9质量回检、拆除脚手架。4.10铺油毛毡。4.11安装步行板:支垫牢固,无翘角、无串动。4.12清理施工现场。4.13撤出防护。5.作业安全5.1施工负责人由工长、班长或指派经段培训考试合格人员担任。5.2设作业标防护,注意了望倾听列车,及时到避车台避车。5.3脚手架跳板及安全绳必须绑牢,并经常检查,不准侵入限界。5.4工具不得乱丢乱放,避免掉下打伤人,作业应挂上安全网,戴好安全帽。5.5作业人员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遇有六及以上大风或雨天必须停止作业。5.6桥上作业不准穿带钉及易溜滑的鞋。6.作业流程图:设置防护→搭设脚手架或吊架→除锈→调配油漆→涂刷底漆→涂刷面漆→恢复原有标志→清理施工现场→质量回检→撤除防护7支座涂油防锈(用)l.作业内容除锈、涂油、清扫、涂黄油、补红丹、加灰油、修理防尘罩。2.劳动组织及工具备品2.1施工组织:基本作业人员1~2人。2.2工具备品:活口扳手、套筒扳手、钢丝刷,黄油枪、除锈铲、扁油刷、小油漆桶、劳保用品等。2.3材料:黄油、砂布、棉纱、塑料薄膜或牛皮纸、松香水、稀释剂、面漆、底漆等。3.技术标准3.1支座活动面清擦干净。3.2活动面涂固体油脂或擦石墨。3.3上、下摆油漆均匀。4.作业程序4.1设置防护。4.2卸开防尘罩。4.3掏出原有黄油,清除支座铁锈、污垢。4.4重新压填黄油或擦石墨。4.5黄油表面封贴纸条或塑料薄膜。4.6装好防尘罩,并将缝隙封闭,以防灰尘浸入。4.7支座表面除锈涂刷防锈底面漆。4.8清理施工现场。4.9质量回检,撤除防护。5、作业安全:5.1防护要求:作业地点设专人防护,来车时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桥高小于3米时,作业可不设防护。施工负责人由班长及以上人员担任。5.2作业人员戴护目镜及安全帽,2m以上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6.作业流程图设置作业标防护→卸防尘罩→清除支座污垢→压填黄油或擦石墨→封贴→除锈涂漆→装防尘罩→清理施工现场→质量回检→撤除作业标防护2制作及更换钢筋混凝土人行道板作业(用)1.作业内容立模型、截钢筋、除锈、绑扎、拌合、灌注、捣固、抹平、养生、拆模、拆旧、安新、支垫、找平。2.劳动组织及工具备品2.1施工组织:基本作业人员4人,防护3人。2.2工具备品:信号旗、作业牌、对讲机、喇叭、钢卷尺、断线钳、砂布、小撬棍、钳子、铁锹、灰盘、洒水桶、小铁钩、扳子、手锤、灰刀、抹子、沥青锅、劳保用品等。3.技术标准3.1人行道板尺寸符合承重标准和设计要求。3.2钢筋除锈彻底,绑扎符合要求。3.3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3.4人行道板底支承密贴牢固,不翘角、不串动。4.作业程序4.1钢筋下料、除锈、弯制及绑扎。4.2制作安装模板:尺寸正确,联贯牢固,接缝严密,并涂刷肥皂水。4.3安装钢筋网:放置平整,保护层厚度不大于10mm。4.4灌注混凝土:配比准确,搅拌均匀,捣固密实。4.5养生:按规定遮盖洒水,冬季要保温。4.6拆模:达到设计强度50%方可拆模。4.7设置防护。4.8拆除旧人行道板。4.9安装新人行道板:支垫牢固,无翘角无串动(纵向板应将接头缝用沥青麻刀或沥青砂胶填塞紧密、平整)。4.10运出旧料。4.11清理施工现场。4.12质量回检,撤除防护。5.作业安全5.1桥上作业防护及施工领导同更换梭头作业。5.2拆、装人行道板时,应站稳扶牢,必要时栓好安全带,防止掉下桥。6.作业流程图工厂预制人行道板→运至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拆旧人行道板线→安装新人行道板→沥青填缝→运出旧料→清理施工现场→质量回检→撤除防护3更换支座1.作业内容拆旧安新、捣垫砂浆、松卸基本轨及护轨扣件、恢复线路、起梁、落梁、凿出混凝土、整平垫石、捣垫砂浆、灌注锚栓、涂油、养生。2.劳动组织及工具备品2.1施工组织:每个支座组成1个小组,每组基本作业人员6~8人;防护3人。2.2工具备品:50t千斤顶4台、大锤、手锤、打风机、风钻、风铲及配套设备、钢钎、钢丝刷、笤帚、小撬棍、撬棍、活口扳手、抹子、大铲、套筒扳手、铃铛扳手、灰斗、钳子、捣镐、道尺、钢卷尺、劳保用品等。2.3材料:支座、锚栓及螺母、水泥、砂子、木板、橡胶板、旧枕木、黄油或石墨、底面漆、机油、煤油等。2.4防护用品:信号旗、对讲机、电话机、作业标、减速地点标、K字牌、停车牌、响墩、哨子。3.技术标准3.1支座类型、位置正确,偏差小于3mm,螺栓齐全、牢固,各部分相互密贴。3.2支座活动部分涂固体油脂或擦石墨,上、下摆涂刷防锈漆,活动端能保证梁体自由伸缩。3.3捣填砂浆密实、平整,与座板间缝隙小于0.5mm,深度小于30mm。4.作业程序4.1根据设计确定支座位置和顶起高度,做好标记(需同时整修的各项病害可参照支座部分各项进行作业)。4.2起梁及其各项准备工作及设置、撤除停车、慢行防护等项同支座捣垫砂浆作业项目。4.3用千斤顶将梁平稳顶起,上、下加垫木垫。4.4卸下并移出旧支座。4.5凿除失效混凝土,清洗凿面,整平支承垫石。4.6安装新支座。4.7支座垫砂浆(或铅板、石棉板),使支座底板平稳,无缝隙。4.8落梁。4.9灌注锚栓,支座涂黄油、油漆、拧紧锚栓帽。4.10捣填砂浆进行养生。5.作业安全5.1施工防护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1条、第2.2.2条、第2.2.7(2)条、第2.2.9条、第2.2.17条之规定.放行列车执行第2.1.7条之规定。施工领导人由车间主任以上人员担任。5.2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护目镜、手套、口罩。5.3打锤人员严禁戴手套,不打对面锤,锤把安装牢固,锤面、钎顶不得有飞边。5.4顶镐负荷能力,应满足起重量要求,使用前需经认真检查。底座要平正、坚实,顶面与钢板接触时,应加木垫,防止滑脱。5.5作业人员搬运机具、材料、由桥面上下墩台时注意列车。5.6工作完毕后,需用肥皂水洗手,医用酒精消毒,严禁不洗手吃东西或接触皮肤。5.7使用和存放化学材料(丙酮、乙醇、二甲苯、酒精等)注意防火,严禁吸烟。6.作业流程图做标记→作顶梁准备工作→封闭线路、设置防护→松卸基本轨及护轨→顶梁→拆旧支座→凿出清理→整平垫石→安新支座→垫层找平→落梁→灌注锚栓→整修线路→开通线路→设置慢性防护→涂油→拆除机具→养生→质量回检→整修线路至常速→清理施工现场→拆除防护4更换支座锚栓1.作业内容凿除旧锚栓、冲洗、安新锚栓、灌灰浆、抹平、养生、转移。2.劳动组织及工具备品2.1施工组织:基本作业人员2人,防护3人。2.2工具备品:大锤、手锤、钢钎、喷壶、钻子、勺子、水桶、抹子、活口板手、扁油刷、清孔器、铁铁、灰斗、扫帚、锚栓带帽、水泥、砂子、机油、信号旗、喇叭、对讲机(了望条件困难时使用)、劳保用品等。3.技术标准3.1锚栓直径应符合规定,圬工梁一般为25mm。3.2埋入深度不小于250mm,锚栓下端应有倒刺或弯钩等。3.3位置、高度正确。3.4砂浆配合比:一般采用水泥和砂子的重量比为l:1.5,水灰比0.23~0.253.5填捣密实,顶部压平,抹光,不得积水。4.作业程序4.1设置防护。4.2备好锚栓。4.3凿出旧锚栓,在支座旁斜向凿孔,侧面取出。4.4清除锚栓孔内碎碴、粉沫;冲洗干净,掏净积水4.5插入新锚栓。4.6填入部分砂浆,初步捣实,整正位置和高度。4.7边填边捣.顶部压平抹光,作好排水。4.8用湿草袋等覆盖,及时浇水,养生不少于7天。4.9凝固后方准涂油并拧紧螺栓帽。4.10清理施工现场。4.11质量回检,撤除防护。5.作业安全5.1防护要求:作业地点设专人防护,来车时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施工领导由工长及以上人员担任。5.2凿孔时要戴护目镜、安全帽、口罩,掌钎人员要戴手套,打锤人不得戴手套。5.3墩台高度在3m以上,未设围栏处所要系安全带,或绑好临时栏杆,必要时应搭设简单脚手架。5.4在同一支座上,不得同时凿除2根及以上的锚栓。5.5锤把要牢,锤头、钎顶不得有飞边,二人不得对面打锤。6.作业流程图设置防护→备好锚栓→凿出旧锚栓→修整锚栓孔→插入新锚栓→填入砂浆→养生→涂油→拧紧螺栓帽→清理施工现场→质量回检5支座整正1.作业内容搭脚手架、找油顶位置、起钉、松鱼尾板、顶梁、拨正支座、落梁、拆除脚手架、恢复线路2.施工组织及工具备品2.1施工组织;基本作业人员为一个支座配备一个小组,每组4人;防护3人。2.2工具备品:打风机、风钻、风镐、千斤顶、大锤、钢钎、瓦工工具、撬棍、手锤、水桶、扫帚、水泥、砂子、木板、橡胶板、旧木枕、顶镐油等3.技术标准3.1位置正确,偏差小于3mm。3.2相互联结部分密贴、严密。3.3锚栓应与支承垫石面垂直、牢固无松动,直径为25~32mm,埋入墩台深度不得少于300mm,并在埋入部分下端做成倒刺。3.4活动部分转动灵活。3.5各滑动面、滚动面和辊轴上无锈蚀,按规定涂注润滑油脂,封闭防尘。3.6辊轴支座的各辊轴位置正确,受力均匀,工作灵活。3.7墩台顶面有不小于3%的流水坡,条件困难者可设排水槽,支承垫石平整,座板与支承垫石间无缝隙(缝隙不超过0.5mm,深度小于30mm)。3.8原圬工面凿毛洗净。水灰比、砂浆配合比符合规定,拌合均匀,捣固密实,周围抹面平整,无裂纹、空间,四周用ZV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封闭,其深度地板内的尺寸不小于50mm。4.作业程序及要领4.1设置防护4.2准备作业4.2.1调查测量支座位置,计算位移量。4.2.2预凿混凝土或石:凿出部分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支座底面积的四分之一,并对称于支承中心。4.2.3搭保险木垛及梁支点加固时,必须有足够承载能力及稳定性。4.2.4安放千斤顶:安放要平整,上、下加木垫板。千斤顶在使用前要进行实验。4.3基本作业4.3.1卸开桥上有关基本轨及护轨接头,拔除或冒起有关道钉。4.3.2起梁:使用千斤顶操作要稳,速度要匀。两个千斤顶要同起同落,保险木垛要随顶随垫,垫稳垫牢。保险木垛上的楔子要随时调整,使其顶面保持与梁底不超过5mm的空隙。4.3.3凿除混凝土或石,深度要达到能拿出原有锚栓。按规定要求座好新锚孔。凿出失效部分,清洗新凿面。4.3.4拨正钢梁及支座,达到规定标准位置。4.3.5配制砂浆,采用水泥与干砂的重量比为1:1~1:1.5的干硬性砂浆(水灰比为0.23~0.25),拌合砂浆的稠度以手捏成团而不松散不湿手为宜。4.3.6捣垫砂浆:事先抄平,顶起梁比设计标高高1~2mm,捣垫前支座的三面必须用牢固的膜壳封闭,用水浇湿凿毛面,并用水泥砂浆先在面上刷一遍,然后分次填入砂浆,每次厚度50mm左右,捣锤方法先上后下,先轻后重,每层达到感觉震手和表面开始呈现潮湿为止。4.3.7落梁:同起梁。4.3.8恢复线路:检查轨距、水平、高
本文标题:铁路桥隧工实作技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7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