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主要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了解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这样的认定,实际上是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二)建国头三年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开始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经典论述“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镇压反革命的指示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制度选择•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1、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在中央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通俗解释:主体和两翼“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鸟的两翼丰满了,鸟的主体才能腾飞起来。即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提出的背景和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讲过,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当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52年底认识上的改变,“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一方面,1949年至1952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同时,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集中地体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一五计划•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伟大成就•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完成原定计划的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达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平均每年增长3.7%;棉花产量达164万吨,比1952年增长26%,平均每年增长4.7%。•“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一五计划成果展总路线影像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社会主义改造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引起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而且使生产逐年增加。它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的推动力量。“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新思路。(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951年《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1953年《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规定:党在农村工作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逐步组织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社经济,以便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农民能够逐步摆脱贫困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并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农业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形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对个体农业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第一,在中国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农业合作化运动政府贷款给王振堂互助组一批农具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入社农户96.3%如何评价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农民安居乐业,生产有所发展,生活有所改善。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至于在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如何采取更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则是需要长期探索才能解决的,并且需要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手工业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第一步供销小组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稳步稳步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适当的政治安排。在资产阶级没有别的出路的条件下,这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案。”1、经国家资本主义这一过渡形式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公私合营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和平赎买政策•经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就意味着对其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开始时,主要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在这种合营企业中,公方代表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企业收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资本家所得不足1/4。这种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全行业公私合营。这时,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这就叫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四马分肥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和平赎买的实现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十月革命后,列宁打算在俄国对“文明的资本家”采取这种做法,但俄国资产阶级不接受。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按照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家所有的资产,总数为24.2亿元人民币。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资本家先后共获得人民币32.5亿元,超过了其原来所有的资产总额。资本家的所得包括:1949年至1955年间的利润13亿元,1955年至1968年的定息11亿元,高薪8.5亿元。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制度的改
本文标题: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8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