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导杜甫登高滑县第二高级中学王雪方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2、通过把握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杜甫(712~770)字。河南巩县人,自称“”,人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代表作主要有“三吏”“三别”。”他所作的诗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而被人誉为“”。艺术上形成的艺术风格。2020/2/14知人论世子美少陵野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史诗圣沉郁顿挫写作背景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诵读感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明确:悲伤愁苦孤独诵读感知《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国学大师】王国维意象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国维说这首诗“无一景”不显示出悲愁的,请同学们把前两联中的景物都找出来。景物本身能表现“悲愁”吗?思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明确:温暖和煦喜悦欢快思天高“天”本身是没有主观色彩的,但和“高”结合就不一样了,再和诗人的处境结合起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己就显得渺小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所以“天高”就被诗人赋予悲愁的情感。参照老师的分析,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意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写成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50字。(4分钟)然后和小组内同学分享交流并修改。(2分钟)意象赏析思、议、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身冷心更冷。“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只与鸟群失散的鸟,到处盘旋,形单影只,从而表现出作者很孤独伤感。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意象赏析评意境:萧瑟、凄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象赏析评意境:苍凉、雄浑、沉郁光阴易逝生命短暂宇宙永恒反衬体味情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朗读诗歌后两联,思考作者为何而悲愁呢?思、展罗大经(宋)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悲远悲秋悲离悲凉悲老悲身悲怨悲孤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一是指个人的艰难;二是国事艰难。苦恨:指极度的憾恨,憾恨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挽救国家危难。评悲的根源:国恨家愁小结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之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了表达对杜甫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有人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个下联。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练一练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下联: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高考链接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3.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作业有感情地背诵《登高》。
本文标题:《登高》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8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