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李颀的古从军行诗歌主题的...
一、认识李颀的《古从军行》诗歌主题的深刻性。二、《古从军行》的写作特色。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边塞诗主要内容有: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E、厌战怨征。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作者简介:李颀(690-751),盛唐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唐才子传》传曰:“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一时名辈,莫不重之。工诗发调即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惜其伟材,只到黄绶。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有集,今传。”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正如《唐诗别裁集》中云:“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诗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写边塞征战生活之艰辛,讽刺统治者轻启战争。借《从军行》旧题,以汉喻今,借汉讽唐。“(首四句)从塞外说起。(次四句)叙其所遇,无非苦境。(末四句)叙其出征不能回首。(总评)此篇三韵两转,中间四句,极状塞外悲凉之境。一句一意,读之如亲历其境。”(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卷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译诗: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交河】故城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西北五公里处,是两条小河交叉环抱的小岛。【刁斗】古军中所用的铜炊具,容量一斗,夜间敲击代打更。【琵琶】马上所弹弦乐器,汉乌孙公主(江都王刘建女细君曾远嫁乌孙国王昆莫)远嫁时弹奏过,故称“公主琵琶”。前四句虚实结合,写士兵们紧张单调的生活。“白日”与“黄昏”对比,从时间上显出战争的紧张感。“登烽火”、“傍交河”,则从空间上显出战争的单调性。“刁斗”与“琵琶”形成了对照。说明战士的思乡和幽怨与公主相似,但情境不同,更引人同情和共鸣。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译诗: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此四句写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野云万里”、“雨雪纷纷”是战时的恶劣气候。•“无城郭”、“连大漠”是战争环境的险恶。“胡雁”、“胡儿”是从少数民族的角度去体验战争带来的幽怨和哀伤。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译诗: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轻车】轻车将军的省称。【蒲桃】葡萄。《汉书·西域传》:“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两匹,汉使采蒲陶、苜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苜宿离宫馆旁”边地艰苦而又归家无望,玉门关犹被阻塞,只能跟随将帅去拼死战斗,最终是战死或病死,埋骨边地,只有葡萄等作为战利品贡奉朝廷。“年年”与“空”造成对比,以汉比唐,讽喻了当朝。这是一首思想内容深刻的诗。厌战怨征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放眼于历史上和亲与交战反反复复的现象,把笔触伸入到积怨不解的胡汉双方,最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不惜以百姓鲜血满足一己私欲的统治者。诗中对被征讨的“胡儿”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在唐人诗中不可多得,可说是把边塞诗的思想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诗风悲壮苍凉。诗中以偶间散,押韵平仄互换的形式和卢、骆以来的歌行大体相承,但气势的动荡开阖却是新的发展。诗中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在节奏上又多变化,例如每两句的句尾轮换使用双音词和单音词,读来铿锵跳宕,韵味悠长。
本文标题:李颀的古从军行诗歌主题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2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