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更应传承的是大师们的家国情怀“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生前与记者的一段对话。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他不止一次表达过父亲爱国思想对其人生的助益。近日,梁思礼因病逝世,习近平总书记在唁电中说“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令人敬仰”。大师之大,大在学术,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而精神之内核,或以“家国情怀”概括最为贴切。今天我们缅怀大师,意在纪念其历史功勋,但更多是致敬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更表达一种期盼,希望今人传承好这份精神遗产,成就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师。在中华文明的价值谱系中,家国情怀是一抹最亮眼的底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社会价值逻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逻辑,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处理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念引导。而愈是在国家民族发展的紧要关头,这种引导作用表现得愈是明显。近代以来,因发达的农耕文明而一度领先世界的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显得颇为不堪。一盘散沙之上,家国情怀成为凝聚有识之士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包括梁思礼在内的那一代知识青年便是如此,为了科技救国、工业救国,远走异乡、寒窗苦读;为了科技报国、工业报国,几经辗转、学成归来。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从美国旧金山出发,终点是中国香港。船上的500多名旅客中,20多个中国留学人员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就有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的梁思礼。对于当时的心迹,他曾在自述文集中坦言:我们这些热爱祖国的归国留学生心中暗暗发誓,要把一生奉献给祖国,为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她的独立、强盛、繁荣而奋斗。然而,并非所有留学生的回国之路都如梁思礼这般顺利,更多是道阻且长。就拿钱学森来说,便受到当时盛行的麦卡锡反共恶潮波及。时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直言:“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我宁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中国。”1955年,中美举行大使级会谈,周恩来直接指示王炳南大使向美国要回钱学森和一批留美学者,此前还释放了11名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以示善意。事后周恩来感慨:中美大使级谈判历时15年,没有实质效果,但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会谈是值得的,有价值的。钱学森、梁思礼们在极端困难的时代白手起家,实现了新中国建设多项从“0”到“1”的突破。相较而言,当代科研工作者论先天基础、专业水平、外部条件,样样不差,能冠以大师之谓者却不比当年。其中原因复杂。时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科研工作也难以独善其身。在层出的“论文涉嫌抄袭被撤”的负面报道中,在“职级晋升与课题、经费挂钩”的学术评价中,科学巨擘所秉持的精神之光已被侵染。“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成就伟大胜利和伟大人物的,只能是融通“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国家”的伟大精神——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却不忘民生之疾苦、国家之兴衰,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有人认为,神州大地早已换了人间,生死存亡不再是主要矛盾,重集体、重奉献的家国情怀理应成为历史名词。作为引人关注的新兴大国,我们国家身处的环境确实不像当年那般窘迫,面临的形势看起来也不如当年严峻,但“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并未改变。变了的,不过是国家之间的较量由明转暗。正如梁思礼生前撰文所指出的,帝国主义要掠夺的是物质资源,而现代技术侵略者的手段更凶狠,争夺或吸引人才资源,为他们开发高技术硬、软件,反过来再占领垄断弱国的市场。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今日中国面临的情势任务,可比当年,更甚当年。于广大科研人员而言,牢记老一代人的拳拳赤诚、殷殷期许,传承好爱国情怀,在多元价值中不忽视共同价值,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放弃精神追求,才能集中力量办成中华民族的大事。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大师们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斯人已逝,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以精湛技艺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当代科研工作者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崔文佳)点评这是一篇政论文,文章通过梁思礼的爱国情怀引出论点,然后从“家国情怀是凝聚有识之士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敌我的争夺体现了爱国大师的价值”“成就伟大胜利和伟大人物的只能是伟大精神”“今日中国更要传承好爱国情怀”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鲜明、论述严谨。精彩例句大师之大,大在学术,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在中华文明的价值谱系中,家国情怀是一抹最亮眼的底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社会价值逻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逻辑,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处理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念引导。成就伟大胜利和伟大人物的,只能是融通“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国家”的伟大精神——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却不忘民生之疾苦、国家之兴衰,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以房养老”单靠市场还不够有媒体报道,“以房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模式试点10个月以来,在一些地区遇冷。有关部门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幸福人寿推出保险业首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以来,截至2015年底,幸福人寿共与45户家庭62位老人签订了投保意向书,但完成承保手续的仅有29户38位老人。“以房养老”是“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简单化概括,这一“逆按揭”式的养老保险方式,能够有效盘活老年人房产,拓宽养老保障资金来源,提升养老保障水平,被视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以房养老”对解决大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早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就将“以房养老”作为了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但在现实中,“以房养老”却陷入了“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除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公众对“以房养老”认识不足致使以房养老者承受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促进“以房养老”发展的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具体来说,代理机构信用体系不健全、经营管理能力有限,房地产、社会保障、金融等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也面临很多困难。同时,作为一项将反向抵押和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业务,“以房养老”还面临着诸多来自市场风险的考验。比如,传统保险业务所需面对的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房地产市场波动、房产处置风险等,因此,每单业务的成本和承保周期都远超传统保险业务。因为“以房养老”的落实需要多部门配合,且又面临市场风险,所以,只靠市场调节很难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政府部门来说,迫切需要为“以房养老”产品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使这项创新金融产品能够被广泛接受;应尽快建立配套机制,厘清养老支付的责任边界;应积极推进相关中介机构的规范化发展,做好监管工作。此外,还必须完善金融、保险、税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以房养老”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使这项制度真正惠及广大老年人群体。(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鸣涧)网络发展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在近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这一要求为我们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促进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的中国有7亿网民,而互联网的影响已辐射到十三亿多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远到偏僻乡野搭乘电子商务快车发展起来的“淘宝村”,近到几乎人手一机、须臾不可离身的移动网络平台,互联网的普及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如何以新的发展理念统领网络发展,在互联互通、交流互鉴的同时确保安全可控,在资源共享、信息畅流的同时确保稳定和谐,在规范有序、互利共赢的同时促进繁荣创新,成为我们建设网络强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们在互联网变局中找准前进方向提供了指南。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坚持开放互通、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繁荣互联网、用好互联网;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趋利避害,规范互联网、净化互联网、呵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随着网络的发展,世界正越来越“平”。而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期待和需求,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更多人平等享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网络应用普及都大有可为。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动力,落后产能调整需要新的替代,新的消费需求要靠新的生产方式去满足。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此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不仅要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基础技术、非对称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也要更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把技术创新的成果更快更多地应用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互联网发展不仅要为物质文明的进步做贡献,也要为精神文明的提升作出努力。当今的网络社会早已不再是一个虚拟空间,而成为百姓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用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也要畅通民意表达、回应网民关切,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带来了国家治理新挑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我们就一定能以互联网的健康繁荣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人民。(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点评:这篇评论围绕让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这个问题,提出了“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坚持开放互通、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繁荣互联网、用好互联网;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趋利避害,规范互联网、净化互联网、呵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观点,然后从“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期待和需求、要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要为精神文明的提升作出努力”三个方面加以论述。精彩例句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期待和需求,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用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新常态下的社会福利治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增速的趋稳放缓、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增长动力的转换。新常态下出现的这些变化,必然会使得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就包括尚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进入一个全新局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制度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不断推进社保领域的改革与创新,逐步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共识。为此,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设定的路线图,有必要深入地思考如何稳步推进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福利治理的基本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领域中有关“治理”的大量研究与实践探索充分表明,其所关注和推崇的是“多元主义”的视角,基本逻辑主要是经由不同的行动主体和多元的权力与权威,来进行特定事务的管理并最终实现公众需要的更好满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社会福利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原有的“政府范式”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逐步地进行解构与重建的过程,以有效推动各个福利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充分互动。具体来
本文标题:申论经典范文1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2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