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用心攻心转化——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1用心·攻心·转化——班主任工作之我见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王焰明班主任工作用心为要、攻心为上、转化为艰,即是说良苦的用心是前提,攻心——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关键,转化学生工作最为艰难。一、用心班主任工作的奥秘可用十个字来概括:拥用五颗心,工作准成功。何谓五颗心?一曰爱心,二曰责任心,三曰细心,四曰耐心,五曰平常心。首先,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其余四颗心的基础。显然,班主任的第一身份是教师,然后才是班主任,任何为师者必须具有“爱心”,即要热爱学生,这是为师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爱护,心中时刻想着学生,关心学生生活的冷暖、学习的进步以及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要保护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作斗争;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不能歧视和体罚学生,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和谐的关系,等等。在这里,班主任热爱学生应是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因此,这里面要避免对一部分所谓有问题的学生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体罚,一种是放任。一些人认为对“问题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是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老师打你骂你是为了你好”,显然,这种体罚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践踏了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尊严、损害了学生的权利,这绝不是热爱学生;另有一些人则认为,有些学生不可救药,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这种做法不仅是关爱的问题、更是责任心的问题了。作为教育者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教育对象的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正确解决、需要我们去加以引导、需要我们去关心与呵护,否则,教育者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不但要倾注一片爱心,而且要注意误入爱之误区,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以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双边关系。其次,班主任要有一颗“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应渗透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都要认真负责,及时妥善地解决班级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探讨如何负责的问题,那是一个工作经验及方法问题,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里,我想强调班主任树立“责任心”之重要性,尤其对于班主任“爱心”的构筑所起的重要作用。关爱学生,对学生具有“爱心”本就是为师者之责任,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有了“爱心”,责任心应会油然而生;当然,有了“责任心”,爱心亦会逐渐产生。班主任要树立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所有学生家庭负责、对国家的前途负责这样一种责任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出现狭隘的“爱心”、偏袒的“爱心”,不会出现对学生的“爱心”时冷时热。因为,一般来说,人皆有好恶之情,这纯属正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班主任或一般为师者很自然地喜欢一部分学生,而一部分学生可能令你喜欢不起来甚至“眦着令人生厌”。这时,如果任由这种思想感情奔放,势必会极大地伤害这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心”将会唤起我们的“爱心”。因为为师者之责任就是要对班级每一个学生负责,从而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倾注自己的爱心,要以一种平等之爱、博大之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责任心”又是“爱心”全面树立的前导。宗教大师之能博爱天下苍生并普度之,乃在于其广博的责任心进而以救世为最高职志。作为班主任面对的仅仅一个班级的学生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去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呢?我想,只要树立了自己本有的责任意识,心胸会更宽广、仁爱之心会更博大。2第三,班主任要有一颗“细心”。班主任要善于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每天与学生相处,似觉一切风平浪静,实则在不知不觉之中潜移默化、一切在变。班主任就要能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往往在“细微”之时,一个眼神、一句激励、一番安慰就可拯救一个灵魂。我们千万不可等到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时而去应对而方寸大乱、束手无策,自觉无回天之术,任凭“爱心”奉献、“责任心”到位,就是不能使“浪子”回头,一个个失败的教育对象便由此产生。要么构成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极大威胁,造成恶性循环、尾大不掉;要么导致一个个的流失现象发生。所谓“六月干鱼坏了坯”、“不可救药”之类的牢骚,岂不正是由于我们平时工作不细心而导致这种无耐的情绪吗?但即使到了这种程度,只要你真正具有责任心,拥有博大仁爱之心,通过细致而耐心的工作还是能够补救的,这时的“细心”当然要花费较多的心神,需要深入挖掘、仔细分析、多方联系、全面感化等多种方式与途径才能凑效。可见,班主任平时见微处时时要“细心”,可免问题显著、突出时再去费心神以至烦心至而无可耐何、束手作罢的失败结局。第四,班主任要有一颗“耐心”。班主任对待学生一定要耐心开导,循循善诱,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学生的工作没有做不通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班主任工作最忌空洞的政治说教,亦或动不动就体罚学生或心罚学生。所谓体罚,即对学生身体的惩罚,其危害性前已述及;所谓心罚,就是对学生的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他们的尊严,比如训斥、谩骂、挖苦、讽刺、丑化、嘲弄、污辱、歧视学生,全盘否定学生,拿大话威胁恐吓学生,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精神上、人格上极为严重的后果。可见,耐性心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是何等之重要。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能够细致耐心,那么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甚至是大大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问题都会认为是正常的,对于一切不正常的现象都会理解而容忍,你才不会动不动就大动肝火,也不致于轻易使自己方寸大乱而走向极端,以免犯下班主任工作之大忌。只有耐心待之,方可宽容处之,进而才可将工作做到位,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五,班主任要有一颗“平常心”受中国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及当今之世功利主义的驱动,一些班主任不甘于教育管理者这个角色的寂寞,心猿意马,朝三暮四,不能将本职工作做好,一心想着升官发财,因而误人子弟,败坏教育;有些班主任则视己为“官”,僚气十足,工作敷衍,得过且过,流于形式,这同样误人子弟,败坏教育。显然,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更是学生的“公仆”,是学生的勤务员,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不平常的班级工作,而绝不可以以不平常之心态去漠视一切,把一切关系到学生发展的问题平常待之,视为小事。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相互之间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投机谄媚、没有相互倾轧,因而完全可以开诚布公,以平常心态去和谐相处;同时,班主任每天进行的又都是大量的平凡而琐细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长期保持这样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确实需要班主任的一种崇高精神境界,这就是要能做平常人,要有安贫乐道、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蜡烛”精神,甘愿做一名普通、平常的园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只有有了这样一颗平常心,才会把班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当成不平常的问题,当成大事来对待,进而才会认识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但关系到这个学生的命运,也关系到其家庭的命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高光煌老师在《素质教育与教育者素质》的报告中指出:“丢掉一个差生,对一个教学班只是丢了2%,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将是丢掉100%,丢掉一代人。”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对一个学生教育的失败即意味着你的整个班级工作的失败,班级学生工作不存在多数与少数、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有全部。二、攻心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方面就是料理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这里面的3核心则是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攻心为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生的思想工作搞好了,班主任工作也就基本成功了。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永远值得研究,每一个班主任尤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威胁利诱适得其反,空洞说教不起作用,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摸清情况,对症下药。班上学生生活、学习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绝非偶然,一定要调查研究,弄清原因,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一遇上学生出现问题,要么训斥,要么说教,结果适得其反,只会使问题更加突出。问题犹如泛滥之洪水,思想犹如河道,只有疏理河道,洪水自然被制,大禹治水较之其父的成功之处即在于此。学生思想疏通了,什么问题皆可解决。比如我班一名学生在高二时曾经一度成绩直线下降,上课无精打采,平时也寡言少语、郁闷不乐,肯定是有思想包袱,这时班主任就应该帮助其卸掉包袱,而不应让其背上更沉重的包袱。为此,我通过家访,旁问侧探,终于弄清了原委,该生父母正闹离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除了几次走访该生家庭,与其父母谈心、阐明厉害之外,重点是找该生谈心,从各方面予以疏理,特别是举出了一些突出事例,使其颇受触动。不久,该生反而较之以前更成熟、更用功,学习成绩进步得更快了。其次、循循善诱,情理服人。高中学生说其小吧,有时又显得那么“成熟”,说其大吧,有时又显得那么幼稚、糊涂。由于高中学生存在这种“不成熟中的成熟,成熟中的不成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因而他(她)们对许多复杂的问题缺乏准确的判断力,似懂非懂,这就需要班主任讲究艺术技巧,要富有耐心,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不可政治说教,甚至以势压服;要有宽容之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个性行为乃至缺点、错误,其实都是极为正常的,正常中的不正常,切不可大惊小怪。第三、一视同仁,区别对待。班主任不仅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以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做思想工作时要心平气和;而且要对班上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各人审美标准不一致。在学生中,总有一部分招人喜欢,另一部分招人厌烦,还有一部分没有特色的学生令人喜欢不起来,这很正常,但绝不可能把这种审美观念与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感情用事。这方面的教训不少,许多班主任、任课教师弄得身败名裂,造成严重后果,就是没有把好分寸、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与情绪。班主任对待学生绝不可区分等次而使学生感觉到不公平与不公正,越是自己不怎么喜欢的学生越要努力去挖掘其闪光点,去多了解。这样班主任的思想工作肯定做得好。当然,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区别对待以便因人施教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不是不平等,而恰恰是全面发展的理念。因为平等并不等于平均、也不等于“相等同”。平等更多地是从人格上的尊重与理解来说的,是一种观念与理想。比如针对喜欢翘尾巴、过于自负的学生就要经常劝诫与批评,不可火上浇油,助其狂妄自大;针对自信心不足、意志薄弱的学生就要多鼓励,以增强其信心、树立远大理想。第四、言行一致,率先垂范。班主任思想工作最忌言而无信,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班主任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做好,务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只有这样,你对学生的耐心说服教育才具有力量,学生才会被真正的触动,真心服你;否则,你讲得多么生动悦耳、说教头头是道,确被一次背道而驰的言行否决,你在学生眼中至多不过是虚伪之人而已,思想工作是绝对做不下去的,这势必导致问题经常地愈益严重地发生,你可能还会去认为一些学生屡教不改、恨铁不成钢,进而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诸如实施暴力甚至将学生赶走,致使师生矛盾激化。实际上诸多失败的教育由此产生,原来大多缘于教师而非学生,我们教师尤其班主任应多多、好好反思才是。三、转化转化在这里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本人反对将学生划优劣、分等次,“差生”的提4法令人难以接受,“后进生”的提法也甚不妥,叫“问题生”吧还不普遍,是否贴切待榷,还是勉强称其为“后进生”,更方便一些。这里权且使用的“后进生”这个词绝非对学生的歧视,在这里,“后进生”意指学生中那些品行相对不良、学习成绩相对靠后、身心健康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绝不可任其成为弃儿,对其忽视不管,班主任及广大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扶、转化这部分学生,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首先,高度重视,明确目标。高度重视“后进生”,要认识到其“后进”必有因,并非“朽木不可雕”,而是可造之才,这是进行这项工作的前提,自然不必多言。明确目标即是要弄清班级学生哪些人在哪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弄清了情况,才可以避免盲目
本文标题:用心攻心转化——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5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