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2019届高三学情调研卷语文
2019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一种误解,不时地被个别走江湖的写作者____,被一些天真的外行人和数以千计自命的作家说得____,那就是把作家看成是纯粹的天才,认为他们激情奔涌、灵感忽至之时,便是大作____之日。A.添砖加瓦惟妙惟肖一挥而就B.添枝加叶惟妙惟肖一蹴而就C.添砖加瓦活灵活现一蹴而就D.添枝加叶活灵活现一挥而就答案:D【解析】添砖加瓦:原来指建房屋时给不断地添砖块加瓦片。后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这里第一空前文提到“误解”,根据语境应该填具有“夸大,渲染”之义的“添枝加叶”。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活灵活现:意思是形容神情逼真,使人看到感觉好像真的一样。第二空前有“说得”,“活灵活现”是指人说话表现的十分逼真。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最后一空应有大作写成之义,较好区别。2.下列语段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____。____。____,____,____,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①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白石圆柱②玻璃窗也是绿的,嵌一道窄红的边框③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④地面铺着红砖⑤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A.②③④⑤①B.②⑤③④①C.③②⑤④①D.③④①②⑤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连贯入手,第一空前写到屋顶上盖了一层碧色的琉璃瓦,据选项看,第一空应该在②和③中选择,②是写玻璃窗的色彩,且是绿色的,由此第一空不难选择。再看第二空,⑤紧跟②写到窗上的颜色,根据这两个序号的内容,本题可以选出正确答案。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频繁,主要成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弱冷空气配合造成的。B.动画片《小猪佩奇》已在全球180个地区播放,仅去年一年就创造了12亿美元的零售额。这样的数据,让不少业内人士着实震惊。C.这次环保督查“回头看”,是为了有效纠正处分执行得是否到位的问题,真正发挥处分应有的警示、惩戒作用。D.拍照5分钟,修图2小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修图群体,引发了人们的从众心理,通过修图来展现更美好的自己,获得人际互动的快乐。答案:B.【解析】A项中“主要成因”和“由于”都是表原因的,语义重复;C项中“纠正……是否到位的问题”应该是纠正不到位的问题,到位就不需要纠正了;D项中“引发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和“通过修图来获得……”的主语不一致。4.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3分)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C.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D.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答案:C.【解析】A项选自《端午日》,从“艾符”也能看出是端午的习俗。B项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其中缠彩线也是端午的民间习俗。C项中的“茱萸”我们比较熟悉,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流传千古,因此本句描写的是重阳节。D项选自《竞渡歌》,其中“鼓声劈浪”描写的是赛龙舟的情景,这句也是写端午节的习俗。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B.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D.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答案:D.【解析】A项中、伉俪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用在此语境中并无问题。B项中“拨冗光临”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特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属于客套的书面用语。用在此语境也无问题。“醌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是敬辞。D项中“惠存”属敬辞,意为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的客套语言,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造:拜访B.孺人赞予往侍养赞:称赞C.治丧事靡不中礼中:符合D.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课:学习【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实词的意思。其中B选项的“赞”在此处是“资助”的意思,属于“赞”的生僻义。《易经》有言,“赞者,佐而助成。”同学们在平时要多加强文言文的积累。D选项中的“课”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这也属于实词常考查的类型,同学们需要多加注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B.江左之耆儒遗老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延经师于家诲昆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谨摭其遗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凭借……的身份”;B选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需要重点关注,这里容易被误翻为“的”,而实际上是指示代词,表示“这一类的人”,类似的课内例句还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选项第一个“于”是动词“到”,第二个“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D选项,第一个“其”译为“她的”,第二个“其”译为“一定”,表示强调语气。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2)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绩以赎。(1)割取父亲的田地来奉养公公,这不是尽力奉养(父母的做法)。(“割”、“奉”、“翁”各1分,判断句1分,)(2)(冯孺人)首饰没有多少,全部抵押给当铺,白天夜晚纺纱绩麻来换回(典当的首饰)。(每分句1分,句意完整1分。)【解析】(1)本句的重点实词为“割”“奉”“力养”。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如果)分割我父亲的土地来奉养公公,我们就不是竭尽全力在奉养。(2)本句的重点实词为“花钿”“质库”“绩”。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妻子的)首饰已经所剩无几,都抵押给当铺了,(妻子)昼夜不停地纺织来赎(它们)。9.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遗行”?请简要概括。(4分)奉亲养老,相夫待客,教育子女,慈爱待下。(每点1分)【解析】文章第三至五段,分别讲了冯孺人典当首饰招待四方名士、倾心尽力侍奉公公并料理丧事、力持门户抚养孩子、慈爱乡里帮助贫苦之人的事,但是要注意这些都是事件,而非题目中问的“方面”,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还需要再进一步进行概括,大致可分为招待客人、侍奉公公、抚养子女、对待乡里四个方面。10.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5分)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尾联想象别后友人途中的情形。(5分)【解析】全诗以“送”字为线索,首联交代送别地点,描绘送别时把酒言欢依依不舍的场景。颔联重在描绘送别之时的环境氛围,营造了清冷悲寂的意境,通过环境衬托出送别之时的悲伤之情。“蕙若”“鸳鸾”在古诗里都象征着贤能的人才,颈联通过写“蕙若”被霜打湿,翰林院失去了“鸳鸾”来表达对友人被贬、无奈送友离去的惋惜和痛心。尾联最终写送别之前,友人不得不踏上征途的无奈处境。11.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6分)对友人才高志洁的称赞;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自己失去同道的伤感。(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于古诗情感的理解把握,可以把“意象”“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同时结合整首诗进行整体把握。“霜降”“弦惊”体现友人遭到贬官的艰难现状。“蕙若”“鸳鸾”象征友人的贤能,这样的贤能之人被贬触发了作者对于友人同情与感伤,朝廷失去了这样的贤能之人也暗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从“蕙若”“鸾鸳”等词汇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华的赞赏。此外面对友人的离去,本联也包含了作者的不舍与难过。1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8分)(1)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白居易《琵琶行》)(3)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4)定乎内外之分,____。(庄子《逍遥游》)(5)不积跬步,___。(荀子《劝学》)(6)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7)____,不悱不发。(《论语·述而》)(8)靡不有初,____。(《诗经·大雅·荡》)【答案】(1)日月忽其不淹兮(2)唯见江心秋月白(3)庄生晓梦迷蝴蝶(4)辩乎荣辱之境(5)无以至千里(6)艰难苦恨繁霜鬓(7)不愤不启(8)鲜克有终【解析】本次名句默写课外部分难度偏低,主要还是需要把握住课内名篇,复习时需要立足课本,精确记忆。对于易错字,如“唯见江心秋月白”中的“唯”,“辩乎荣辱之境”的“辩”和“无以至千里”的“至”等,需要在复习时默写记忆。13.什么是“外婆战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为应付电话推销,“我”不忍直接拒绝而以外婆去世作为借口挂断电话的策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概括,可迅速在文章中定位大体范围是第8、9两段段,关键词为“保卫自己的时间”“用来摆脱琐碎无聊的来电”。但是需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可照抄。14.概括德芙拉的形象特点。(4分)推销执着,不依不饶;性情冷漠,缺少同情。(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有三大依据: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相关情节,三是行文中直接概括人物形象的修饰语。可以先找出涉及到“德芙拉”这一人物的相关段落,然后进行分析与概括。小说情节主要通过“德芙拉”的来电与“我”的应答展开,文中对“德芙拉”的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以及“我”对她(语气)的揣摩和评价,可从这些方面去考虑。如为了营销,面对“我”的危险境遇和伤情,德芙拉依然“语气平静”地建议约谈时间、“不屈不挠”地争取“我只需要几分钟”,说明她只关心自己推销的内容而不顾客户伤情的进一步加重。综上可以看出德芙拉是一个只顾自己感受和营销、不为客户考虑的人,推销执着,不依不饶;性情冷漠,缺少同情。15.文中插入妻子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6分)表现妻子对电话推销的厌烦,也表明大多数人对此的态度;以妻子的强硬恶劣与“我”的闪烁其词形成对比,衬托我的善良与优柔;承接上文“我”的第一个托辞,引出下文“我”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经过。(每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语段作用题,可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妻子的这段话表达了她对“我”如此应对电话推销员来电的不解,也说明了一般人对待此类来电的态度,这与我的态度形成了一个对照;同时,从这里开始,文章的写作思路发生变化,作者开始对这一问题生发议论。•16.请探究文章的丰富意蕴。(6分)对德芙拉这一类推销员片面追求利益缺乏同情心的批判;对“我”多次设法委婉拒绝却一步步被逼得走投无路遭遇的自嘲;引发读者对当今社会经济至上的观念冲击道德伦理这一普遍性问题的反思。(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和情感意蕴的理解和探究,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文本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可从“小说三要素为主题服务”的中心思想出发去探究。从人物要素来看,德芙拉并不在乎客户的遭遇有多么不幸,只是一味推销,反映了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生活状况;“我”面对推销员的来电,“我”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刚强恶劣”,而是想尽办法委婉拒绝,表现了“我”的善解人意、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性美。根据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可看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态度。从情节要素来看,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来电”与“应答”展开,讲述了虽然“我”多次婉拒,但德芙拉依然“不屈不挠”向我推销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又可以从主题的角度进行拔高、提升。总之,考生需要围绕人物、情节、社会现状和作者情感态度进行具体分析。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首先,从无声引出噪音,并阐明噪音也是生态污染的常识;其次,指出因厌恶噪音而发话是人们的正当权利;最后,指出对噪音的批评也属于多样化多元化的声音。(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
本文标题:2019届高三学情调研卷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5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