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临淄区实验小学穆俊风交流提纲一、上好心理课的前提二、心理课与学科课有何区别三、上好心理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如何设计一节心理活动课五、心理课的组织实施一、上好心理课的前提心理教师的素质要求:1、对心理教育工作感兴趣。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是探索和解决人的内在心理问题,过程烦琐、曲折、复杂,没有兴趣难以坚持。2、身心成熟。包括情绪稳定、心理调适水平较高,对事物有较客观成熟的看法以及健康状况良好。3、对人真诚。心理老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信赖感,减轻防卫机制,使学生感到被关怀、被尊重、被接纳。4、对事敏感。心理教师有较强的观察力敏感度、洞察力、对事物反应迅速,当机立断。5、善于沟通。心理教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营造和谐的关系和氛围,使学生有充分的安全感。关系大于教育。6、宽容友善。有能力控制自已的不良情绪,能以良好的愿望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促使学生发展自已的能力。7、知识广博。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二、心理课与学科课有何区别教学方式:学科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心理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学目的:学科课以掌握知识和能力为目的,心理课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为目的。教学设计:学科课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心理课注重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参与多少,收获多少。教学过程:学科课程让学生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教材,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产生疲劳的消极情绪。心理课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活动内容,易表现出热情、活跃、关注等积极情绪。师生互动: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师生互动较少;心理课要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师生的互动。教学评价:学科课程重知识评价;心理课重活动过程,评价具有多元性。课例:友谊万花筒制作“我的名片”;交换名片;交往态度大讨论;用端正的交往态度继续交换名片;姓名大连线。自我评价:☆☆☆1、我能精心制作我的名片2、我很乐意接受同学主动与我交换名片3、我能态度诚恳、温和礼貌地与他人交换名片4、我能对别人给予自己的赞美表达谢意5、我能从班级生活的具体事迹中找出同学的优点,并给予鼓励三、上好心理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个核心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课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已的亲自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两个符合心理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心理学原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我需求与社会限制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发展危机”,具有重要的正面促进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6岁—青春期的发展危机是: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因此小学生最重要的发展性主题是能否养成和保持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态度。这是有关自我成长的一个最具决定性的阶段。大致分为三段:低年级:入学适应;良好的行为、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中年级:智力发展的第二高峰期,学习辅导、促进智力发展(思维和想象);满足交友和被同伴接受的社会性需求。高年级:抽象概括、归纳记忆能力,认识事物本质属性,为适应初中学习做准备;性格的发展。三个原则一是团体互动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运用多种活动模式,增进团体成员互动,尤其要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二是经验分享原则。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交流的安全、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环境中表露自我,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情感体验,分享彼此的经验。三是助人自助原则。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助人自助。四种模式一是认识模式:这一模式突出“知”,让学生把外在认知内化为自我领悟。(换个角度看问题)二是活动模式:以活动为主,通过泄、议、导、行,即学生合理宣泄,广泛发表议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行为改变这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会合作)三是训练模式:以思维训练为主,对学生进行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四是调控模式:以对学生不良情绪,如情绪冲动、考前焦虑、烦恼痛苦的调节为主,让学生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学会情绪转化,自信、积极、勇敢、快乐地面对挫折和考验。六种活动形式◆游戏将游戏寓于心理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文明、爱学习、守规则、懂纪律的道理,尤其适用小学低年级◆情境创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角色扮演通过相关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增进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增强心理活动课的针对性、实效性。◆问题讨论是心理活动课中最基本的形式,通过分组讨论,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自助助人的目的。采用小组学习讨论形式,有利于学生交流互动,座位一变,四目相对,心灵的窗户立即打开了。小组形式以4—6人为宜。小组座位应以4人弧形排列、4人圆形排列、6人马蹄形排列为主要形式,再以小组为单位,组合成全班的圆形、方形、扇形、梅花形、散点式、对抗式、鱼缸(内外两圈)式等人际交流互动模式。◆辩论会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在辩论中学生的口才、辩才得以展现,学生的看法、选择判断得以明了,学生的爱好、倾向得以表露,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明辩了是非,是外在的认知说教转化为自我的认知,这种认知形式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八重八不重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目标,不重手段,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十项操作技术专注技术:专心、关注倾听技术:行为、心理重述技术:换句话说具体化:帮助清楚表达引导技术:突出主题、深入剖析同感技术:设身处地支持技术:鼓励、尊重面质技术:直面问题、深层觉察,不等于质问保护技术:免受心理伤害自我开放技术:自我暴露、增进信任四、如何设计一节心理活动课(一)活动课的目的要求1、至少贯彻一个正确的理念,让学生提高一个新的认识2、至少解决学生一个困惑、棘手的问题3、至少让学生学会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二)活动课的设计过程1、确定问题,选定活动主题2、查找适当的材料3、组织合适的活动方式4、选择适合学生的心理教育内容5、合理有序地安排活动内容6、精心设计教学情境1、确定问题,选定活动主题(1)表面现象(2)问题本质(3)考察问题的原因:A理念问题B习惯问题C能力问题2、查找适当的材料(1)教材及参考(2)报刊、网络(3)游戏、歌曲(4)教师间的探讨交流3、组织合适的活动方式(1)活动(2)故事(3)游戏(4)角色扮演(5)猜谜语(6)讨论(7)竞赛、抢答4、选择适合学生的心理教育内容1、学习心理活动课程目标,选择好每学期必教的内容。(入学适应、学会交朋友、自我认识、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情绪主人、挫折应对、学会欣赏等)2、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和人际关系中所遇到的难题,精心设计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排忧解难。(什么事都要告状吗、告别小马虎、做时间的主人、学会说“不”、如何看待起绰号)3、仔细观察,听取教师、家长的反映,对不良的心理现象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厌学情绪、上网成瘾、易怒情绪等)5、合理有序地安排活动内容(1)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2)由彼及此:从他人到自己(3)由表及里:从现象到规律(4)由动到静:从活动到思考6、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做到“五精心”1、精心设计学生们的座位。不同的座位,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心情,新颖感也有利于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活动单位,选择不同的座位。(半圆形、圆形、多品字形等,有专门的活动室最好。)2、精心选取音乐带。让学生随着音乐声进入活动室,做到激情引趣,让学生们像走进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营造一个愉快而和谐的气氛。3、在黑板醒目之处精心设计配画的课题板书或者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4、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形式(1)注重个人思考,着重落实书面(个人与全体关系)(2)合理运用小组形式:两人组、四人组、六人组,同质组、异质组,挑战、迎战组、不同性别组等等。(3)建立健全小组活动规则与机制规则:小组分工、小组纪律、秩序、内容、时间机制:非批评原则、集体竞赛评比奖惩、经常总结5、精心设计活动的尾声,给学生留下思考、留下问题、留下余味、留下快乐、留下盼望。五、心理课的组织实施活动主题活动理念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1、团体暖身阶段2、团体转换阶段3、团体工作阶段4、团体结束阶段1、团体暖身阶段通过热身游戏或其他媒体手段,暖身、破冰、活跃气氛、集中精力,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充分展现教师的“尊重、接纳、关爱”的辅导态度。必要时,明确告知团体基本规范及辅导活动的的注意事项。2、团体转换阶段以形象具体的方式,提出某一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出团体成员中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选择一种形式呈现问题情景。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积极对他人的意见予以回馈。3、团体工作阶段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关键时期,重点是问题探索。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鼓励团体成员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换,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注重团体的组织调控,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研讨有效策略。4、团体结束阶段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澄清团体经验的意义。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与行动化,使自己的收获向课外延伸。设置富有创意、余音袅袅的团体结束活动,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文标题: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6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