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解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离子障:分子状态(非离子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首关效应: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为首关消除。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的转化或生物转化,指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减少。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稳态浓度:按照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渐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为稳态浓度。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停药反应: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长期使用可乐定将血压时,后血压明显回升。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十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例。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也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反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LD50为半数致死量)。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耐受性:为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要达到原来的反应必须增加剂量。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依赖性: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为依赖生理性和精神依赖性。激动药:许多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如结合后所产生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称为激动药;如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就称为阻断药,对激动药而言,则称为拮抗药。调节痉挛:动眼神经兴奋时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毛果芸香碱的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只适合看远物,而不能将近物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上,造成视近物模糊不清,此即为调节麻痹。除极化型肌松药:这类药物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Ach相似但较为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的后膜的N胆碱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此时神经肌肉的阻滞方式已由除极化变为非除极化,前者为I相阻断,后者为II相阻断,从而使骨骼肌松弛。竞争型肌松药:又称非极化型肌松药,这类药物能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胆碱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抗胆碱酯酶药可借扛起肌松作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又称拟肾上腺素药,是一类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物,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它们都是胺类,而作用又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在苯三环第3、4位碳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a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a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少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妨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a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它们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内在拟交感活性(ISA):有些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与B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还对B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膜稳定作用:有些B受体阻断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和奎尼丁样作用,这两种作用都由于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所致。故称。。。。人工冬眠:氨丙嗪与其它中枢抑制药(派替定、异丙嗪)合用,则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植物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这种状态称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能阶段,为进行其他有效的对因治疗争得时间。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总称为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哮喘:因PG合成受住,而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它脂氯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可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瑞夷综合症:病毒感染并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阿司匹林后出现一系列反应,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不全或脑病。金鸡纳反应:长时间使用奎尼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部位在髓袢升支粗段,选择性的抑制NaCl的重吸收的药物,如呋塞米。脱水药:又称渗透利尿药,渗透利尿药静脉注射给药后,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当这些药物通过肾脏时,增加水和部分离子的排出,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钾通道开放药: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增多,细胞膜超极化,膜兴奋性降低,钙离子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下降。有米诺地尔,吡那地尔,尼可地尔等。抗凝血药:是通过影响凝血因子,从而阻止血液凝固过程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口服抗凝药:香豆素类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吸收后参与体内代谢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如香豆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又称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过量激素引起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的结果。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等,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医源性甲状腺肿:长期使用硫脲类药后,可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显著下降,反馈性增加TSH分泌而引起腺体代偿性增生,腺体增大、充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少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产生胰岛素抗体,当再次使用胰岛素时,胰岛素也与血中抗体结合,妨碍胰岛素转运到作用部位,减缓并减弱胰岛素降解作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些抗菌药物也可用于寄生虫感染。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窄谱或广谱,多数为广谱)。最低抑菌浓度MIC: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最低杀菌浓度MBC: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但不能将之杀灭的药物。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而且能将之杀灭的药物。化疗指数: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抗菌后效应—PAE: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又称为抗生素后效应。赫式反应:应用青霉素G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或炭疽等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症状。灰婴综合症: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肾排泄功能不完善,对氯霉素解毒功能差,致早产儿和新生儿药物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能杀灭处于增值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期细胞的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等。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反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对G。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如作用与S期的抗代谢药物。酶诱导:可引起合用的底肠药物代谢速率加快,因而药理作用和毒性反应增强或减弱。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负荷量:是首次剂量加大,然后再给予维持剂量,使稳态治疗浓度提前产生。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价越小则强度越大。内在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受体脱敏: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的现象。受体增敏: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形成。安慰剂: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钙通道阻滞药:一类选择性阻滞钙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药物。烷化剂:是一类高度活泼的化合物,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二、大题1.简述毛果芸香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药理作用:激动M胆碱受体,对沿河腺体的作用较明显,对心血管的作用较小。1)激动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M胆碱受体,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产生缩瞳孔,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等作用;2)激动腺体的M胆碱受体,使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2)临床:青光眼和虹膜炎的治疗。2.简述新斯的明(易逆性抗AchE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1)药理作用:1)可兴奋M1N胆碱受体;2)对腺体、眼、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3)对骨骼肌及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强;(2)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2)用于减轻由于手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气胀及尿潴留;3)用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时的缓解。4.阿托品的作用(1)药理作用:1)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与汗腺的作用最敏感;2)松弛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出现扩瞳,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3)松弛多种内脏平滑肌,对过速活动和痉挛的平滑肌的作用更显著;4)治疗量的阿托品(0.4—0.6mg)使部分病人心率短暂性轻度减慢;大剂量可阻断窦房结M2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阿托品还可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5)治疗量的阿托品单独使用对血管与血压无明显影响,大剂量的阿托品可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可出现皮肤潮红、高热等;6)兴奋中枢,但持续较大剂量可引起中枢麻痹和昏迷,从而导致循环和呼衰。(2)临床应用:1)各种内脏绞痛;2)全身麻醉前给药,制止腺体分泌;3)虹膜睫状体炎;4)验光配镜;5)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6)抗休克;7)有机磷酸类中毒解救;(3)不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及皮肤潮红等,随即量增加
本文标题:药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