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二维影像技术规范精讲
文物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文物摄影基本知识及要求前言文物总体上可以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我国已经开展了三次普查,总量约77万处,家底比较清楚,在保护、管理和利用方面都得到了高度重视。这次普查就是要在全面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的基础上,准确地掌握和评价我国可移动文物的资源状况及价值。更好的发挥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文物藏品二维影像拍摄规范3、格式与精度2、拍摄环境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拍摄必须有专门的摄影场地,场地宜高大有进深,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高度≥3米,如有条件,面积及高度越大越佳。特大型文物如飞机、汽车等,需租借专门的大型摄影棚,面积应能足够容纳文物并保证其全形拍摄。场地宜选择阴凉干燥处,适于保护藏品与摄影设备。3、格式与精度可采用JPEG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为“中”。或一般如何拍摄文物。光圈。速度。背景。灯光。o文物的摆放。拍摄的角度。南宋龙泉窑凤耳瓶明弘治景德镇窑红彩云龙纹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示例图民国粉彩抱琴访友图文房用具明万历五彩花鸟纹折沿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明.白玉透雕花鸟带板组图(2)平面藏品的拍摄每件平面藏品必须拍摄全形图像一张,尽量用一幅画面记录平面文物的影像。无法在一张影像中记录全形的,以分段拍摄形式记录时,胶片上画面的接口重叠部分不得小于0.5厘米。(每一分段以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像编号。例:藏品编号为100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拍摄,获得三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100-1、100-2、100-3,由三个影像文件拼合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100-4。)建议:对有铭文、款识等附加信息的平面藏品要加拍相关影像,如有特殊的装裱形式亦应对其做影像记录(如宋画以明代封套盛放,除对画心拍摄外,对装裱部分亦应予以记录)李因柳鹊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5、拍摄技术规范(1)藏品拍摄基本技术规范(详见《馆藏藏品档案影像采集样本》)主体突出,背景干净。为保证影像信息含量,被摄体应尽量充满画面。注意视点的选择,减少由于镜头透视产生的视差。色调准确、层次丰富。(3)平面藏品拍摄技术规范(详见《馆藏藏品档案影像采集样本》)布光均匀,画面内无明显亮度差别。(详见《馆藏藏品档案影像采集样本》)拍摄平面与被摄物平面保持平行,保证画面无畸变。(详见《馆藏藏品档案影像采集样本》)二、文物拍摄技术指导与示范1、文物藏品影像拍摄工作的资料性质我们的拍摄工作不是艺术创作,不是个人的作品,而是客观再现。我们面对的已是先人的作品,不需要再艺术加工,将它改造成我们主观意识中的另外的东西。如果我们能通过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求教,能够发现前人所创造的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并通过拍摄的手段将它展示出来,能使一般公众和专家学者各自领悟到文物所传达出的前人作品的真实面貌和其中的思想文化便是成功了。这需要我们同时具有对文物的深刻全面的了解和对文物摄影技术的熟练掌握。换句话说,这两方面的水平决定了文物拍摄的水平。(1)相机白平衡的调节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下面一些图片,就显示了在不同颜色光线下的不同图象。2、文物的拍摄此图为原色图正常光源下使用白平衡图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现在大多数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均提供白平衡调节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与周围光线密切相关,因而,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摄影构图的原则是:一要主体突出;二要画面简洁;三要色调和谐。我们所说的文物摄影构图,首先要看文物的造型,不同的器物、不同的造型,就要用不同的画面,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要合适,既要留有天、地,又要使被摄物占有主要的画面。(2)文物摄影的画面构图明嘉靖山西窑黄釉陶胎珐华缸明青花鱼跃图卧足碗(一对)明成化仿宣德青花海水龙纹大盘示例井字构图垂直三等分汇聚点构图错误的构图错误的构图错误的用光(3)拍摄的背景及要求文物拍摄的背景以稳重、淡雅的中性色为主,不能用鲜艳的色调。在选择背景色时要以文物色调为主,背景色为辅。例如拍摄一件青铜器,可以选用淡青色或灰褐色的背景纸就可以突出青铜器的质感和色调;当拍摄一件玛瑙或绿色玉器文物时,可以使用浅灰色的背景,因为浅灰色背景可以衬托出玉石的剔透感和质感。总之,选择正确的背景对整张文物照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收藏的老相机清乾隆白玉雕狮钮三足炉明永乐甜白釉暗刻梵文僧帽壶清翠翎管宋.玛瑙碗背景是被摄主体的衬托,是为了强调突出主体、丰富作品内涵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选择不当会使作品功亏一篑。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物,只要是用摄影艺术来表现,就必须尊重和严守摄影艺术的规律和法则。文物摄影作品一般要求古朴、庄重、典雅,背景应以中性色调为宜。在文物摄影中,大红大绿的背景会喧宾夺主,严重干扰文物色彩的正确还原,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经过考查和分析可供现代文物摄影选用的背景基本上应该是黑、白、灰三种色调,即使有所变化也是在这三个主色调之中,这已逐渐受到文物摄影工作者的关注。黑色背景可集中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主体形态格外鲜明突出,引人注目;白色的背景给人简洁、纯洁的视觉印象,使作品清秀明净、细腻淡雅,别有情趣;灰色的背景介于黑、白两者之间,它的应用是在淡雅中追求韵味,在洗练中追求朴实,实现淡雅而不苍白的视觉效果。背景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在文物摄影中细心地选择,就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的再现。在二维影像采集时建议采用深浅不同的灰色背景拍摄不同色泽的藏品。(4)拍摄用光用光是文物摄影的灵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人造光源,即灯光。因为对于拍摄文物,灯光在刻画造型、表现质地方面比自然光有太多的优势。如果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必需用到自然光时,要确定摆放你的拍摄台的位置,观察自然光线的方向与角度,例如使用阳光来为被摄物造型时,用柔光布或者柔光纸过滤一下阳光,使你能够得到柔和的光线,并且可以利用反光板制造另外一个光源。文物摄影大多在室内利用灯光来完成的。所以,根据光的不同投射方向和角度、性质、用途,可将光分为:平光、测光、逆光;直射光(强光)、散射光(柔光);主光、副光、背景光、装饰光等。平光.也成顺光,其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摄轴平行。平光应用,所摄物体没有明显反差,缺乏立体感,多用于平面文物或大面积布光。侧光。它是从照相机的左侧或右侧30-60处投向被摄体,其高度约45-60左右。侧光照明,所摄文物体明暗对比、立体效果强烈。逆光。也称轮廓光,其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相对、从被摄物体背后射来的光。投射角度约为120-240,高度以照射不到镜头为宜。轮廓光的应用,物体形态突出,主体与背景分割,增加空间深度感。直射光。其特点是亮度高、方向性强,可造成明显投影。在实践中,应根据文物不同的形态、质地、色彩和不同的艺术造型气氛,而采用不同的照射方向、角度和高度。散射光。照度弱、没有方向性,可柔化投影,对物体造成较小反差。由于照度低,实际工作中会有曝光上的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技术上提供保证,在散光照明下,也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文物摄影作品。主光。也称塑型光,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能突出表现被摄物体的外形特征和质地。主光大多采用侧、逆光照明。是文物摄影中最常用的用光之一。副光。也成补光,用来补助主光照射不到较暗的部分,调整光比和反差。但副光的亮度不得超过主光的亮度,以避免影响或破坏摄影画面的造型效果。背景光。它是调整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对比,以突出主体,打破沉闷,活跃画面的一种环境光。如果背景光运用得当,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背景上杂乱灯光投影,同时能更好地渲染、烘托、美化主体,使主体更具有视觉吸引力。装饰光。是用来弥补画面上,被摄物体光照不足或要突出某一局部,借以调整照明水平、美化画面的特殊光效。它可以是一盏灯、一个小镜子、一块布或一个很小的反光体。由于这种光方向变化大,照明范围小,它在文物摄影造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用光在文物摄影中十分重要。光运用的巧妙,可以得到文物拍摄的最佳效果,准确的体现文物的内涵。拍摄出明快、淡雅、赏心悦目的画面。也是一个文物摄影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的。文物的曝光非常讲究,同样的光线,同样的环境,如果器物不同,我们得出的曝光指数是完全不相同的。在确定光圈和速度时,还要考虑被摄物体的颜色、质地、主光和辅光之间的光比等,比如说被摄体是浅色,(以入射光的方式测时)就须在测得的数值基础上减一些曝光,拍粗糙、吸光的物体时要加一些曝光,拍光滑、反光的物体时,要减一些曝光。注意在之中摸索经验,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好处的。(5)准确的曝光曝光的正确与否是图片质量的关键。优秀的图片的高光部分和低光部分要有反差,否则图像就毫无生气。一般是三分之一的差别。然而也要避免反差过大,原则是高光的部分要有层次,能看见影像。低光的部分也要有层次,能看见影像。对于平面的物体则一定要光线均匀,不能有明有暗。只有正确的曝光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文物原有色彩,过多、过少的曝光都会造成图片的偏色,这是影响文物图片质量致命问题。在拍摄文物时要确保文物的安全,做好一切防护措施。拍摄及现场工作人员应注意着装,不应佩戴任何饰品。当搭建好一切摄影器材后,并确保周围环境适合的情况下,再取出文物进行拍摄。在拍摄文物时一定不要遗漏文物编号。三、文物拍摄要点及安全技术规范用数码相机拍摄文物,方法基本上和机械式相机相同,既要保持文物摄影的特点,又要让图片中的文物还原真实、完整的反映其造型,质地、色调和文饰。因此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形:即文物的形态。怎样才能在文物摄影作品中表现出文物的形态呢?首先,摄影是一门用光作画的艺术,它要求控制用光来表达文物的多样形态。对立体文物通常用侧光、逆光照明法,以勾勒出文物外沿的轮廓线,达到强烈的立体形态效果。其次,要掌握文物拍摄角度,即拍摄点与被摄文物之间水平高度的变化关系。任何文物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艺术家在雕塑时,就已经为人们精心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这个角度正是我们在拍摄文物是精心要寻找的拍摄点。我国文物种类繁多,文物摄影工作者在拍摄文物之前必须要对文物的形态进行一番观察和揣摩,根据不同的文物而采用不同的拍摄角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明德化窑白瓷观音菩萨坐像宋-元.青玉双螭耳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明黄花梨罗锅帐榻清梓檀浮雕花卉官帽椅明青铜释迦牟尼佛能够影响文物拍摄形态改变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摄影镜头的焦距。由于镜头透视关系,焦距越短,文物的形态变形越大;二是拍摄角度。从摄影语言来讲,物体是由无数的点会聚成线,再有线组成面而形成的。不同的拍摄角度会产生不一样的文物形态。焦距指镜头中心到焦点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量度。照相机镜头把拍摄场景中的光线投射到胶卷或传感器上。可见的视野范围(FOV,FieldofView)由镜头覆盖的场景水平和垂直距离决定。面积大的传感器和胶卷拥有更大的FOVs,并且能够记录场景中的更多信息。焦距和FOV通常都是以35mm胶卷为参照的,因为这种格式(35mm)比较常用。在35mm摄影中,焦距为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
本文标题:二维影像技术规范精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8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