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世纪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公元5-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12-15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公元16-17世纪走向衰落。就文学发展而言,中世纪文学只包括前两个时期。即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欧洲各民族文学。二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中世纪的历史、文化与基督教息息相关。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文化、教育、文艺、哲学等领域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教会伦理统治中世纪意识形态的是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基督教伦理思想的经典是《圣经》,主要是《新约》部分。教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有:爱、勿抗恶、禁欲主义、信仰神等。基督教把爱作为调整人和神、人和人关系的道德准则。教会认为爱的原则来自神。神本身就是爱。上帝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耶稣替人类赎罪,说明神是爱人的,爱是人神相通的途径。爱的第一条原则是爱神,遵守神的诫命,即摩西十诫。爱的第二条原则是“爱人如己”,爱一切人,包括自己的敌人。基督教还宣传宽恕精神,宽恕迫害你的人、仇视你的人。“你们饶恕人,就必蒙饶恕。”(《新约·路加福音》6章)勿抗恶是宗教统治人的思想武器。耶酥在登山训示中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肋,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马太福音》5章)这成为基督教的伦理名言。禁欲主义是教会伦理极其重要的道德原则。基督教宣扬人的灵魂是肉体的主宰,“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约翰福音》6章)灵魂引导人服从精神的诫命.从善,肉体则引导人从恶。肉体死后,灵魂将受基督的审判,信神禁欲的人可以上天堂,反之则下地狱。因此,在世须禁绝一切欲望和现实的物质享受.来f世才有幸福。信仰神是最高的美德,也是达到最高坦德境界的唯一途径。人为神而居,人的最高幸福和美德是信仰神。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利归宿点都是信仰神,它是教会伦理最根本的道德原则。三中世纪文学、思想特征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2,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3,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艺术特征:1,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2,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3,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4,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学概况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基督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A、基督教文学基督教文学是指以基督教教会的文人学者为创作主体,以宣扬基督教教义为创作目的的文学。寓意、梦幻、象征是常用的手法,适于表现基督的崇高,天国的神秘。B、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是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歌颂氏族社会瓦解时期具有传奇色彩的部落英雄的丰功伟绩。代表性作品《贝奥武甫》另一类英雄史诗是封建时代的产物,表现封建国家的英雄们忠君爱国,以及为民族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精神。著名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的《伊格尔远征记》《贝奥武甫》是中世纪英雄叙事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熙德》没有神话幻想的成份,也没有极度夸张的情节,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尼伯龙根之歌》取材于民族大迁徙后期匈奴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神话传说。史诗反映13世纪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观念。C、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叙事诗(或称骑士传奇)是骑士文学的主要类型。骑士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描写骑士或为博得贵妇人欢心、或为骑士荣誉、或为保卫基督教而与妖魔、怪兽、魔法师、异教徒进行斗争的故事。骑士之恋和骑士冒险经历相结合形成骑士叙事诗的基本特点。大多数骑士叙事诗情节离奇,格调玄虚,缺乏现实生活基础。这类作品着意表现骑士对英雄气概、个人荣誉、典雅风度和侠义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封建贵族的生活理想。D、市民文学市民文学兴起于12世纪,是市民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市民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揭露教会僧侣的愚蠢、暴虐,歌颂市民的机智、狡黠,具有反对封建、批判教会的色彩,以及强烈的现实性和乐观主义精神,主要形式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市民戏剧和市民抒情诗,流传较广的作品有《驴的遗嘱》、《农民医生》、《列那狐传奇》等。第二节但丁一,生平但丁·阿里盖利(意大利语:DanteAlighieri,1265年—132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具体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33岁时就已经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只有4个(3男1女)存活二,作品爱情诗歌《新生》哲学诗歌《宴会》抒情诗《诗句集》长诗《神曲》拉丁文文章《俗语论》政论文《王国论》拉丁文诗歌《牧歌》但丁的被收集的《书信集》三,《神曲》1背景A政治-在政治激流中冲浪的政治家B文化-拥有锐利和智慧的学者C个人经历-柔情和激情结合的诗人2,结构内容《神曲》全诗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分为3部,每部33篇,诗句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bcb,cdc,……),象征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前加1篇序诗,共100篇,表示“完全中的完全”。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词结束。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是年4月8日,诗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正当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维谷。值此危急关头,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居住于此的,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从冰湖之底穿过地球中心,就来到了炼狱。炼狱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山,也分九层。这里是有罪的灵魂洗涤罪孽之地,待罪恶炼净后,仍有望进入天堂。最后贝阿特丽齐带但丁进入天堂。天堂共有九重天,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天使们就住在这里,能入天堂者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见到了上帝。3主题思想《神曲》的主题,意在探索诗人自身、意大利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命运,但丁的结论是,意大利民族和整个人类必须在信仰的启示下,以理性规范行为,实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断超越,才能与最高真理合一,获得光明的前途。(宗教理想)“今生的幸福在于个人行善;永生的幸福在于蒙受神恩”。“此生的幸福以人间天国为象征,永生的幸福以天上王国为象征。此生幸福须在哲学(包括一切人类知识)的指导下,通过道德与知识的实践而达到。永生的幸福则须在启示的指导下,通过神学之德(信德、望德、爱德)的实践而达到”。现实批判:a批判了中世纪的文化专制主义、蒙昧主义、禁欲主义。b长诗多处流露出期待结束党派纷争,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你的活疾的人民住在你里面,没有一天不发生战争,为一座城墙和一条城壕围住的人却自相残杀。4艺术成就a.诗人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全诗,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长诗自然地分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诗一篇,共100篇。每3行分节,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符等,不仅工整、匀称,结构本身也富有象征含义。b.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是但丁笔下的鬼魂,但由于均有现实依据,因此写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令读者难以忘怀。c.诗人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将对现实的评判与对“天国”诚挚的信仰相结合,展示出诗人惊人的想象力,把以梦幻、寓意、象征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学艺术推向了高峰小结:“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通过诗人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个人和人类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同时围绕这一中心,广泛触及现实,对封建专制和教会黑暗作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处处闪耀人文主义的曙光。但基督教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偏见在作品中也时有表现,反映了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神曲》的矛盾二重性其一,歌颂上帝与批判教会的矛盾。其二,歌颂禁欲主义道德与肯定现实人生的矛盾其三,号召人民斗争与寄希望于好皇帝的矛盾。其四,中世纪的创作技巧与近代小说的写实手法的矛盾
本文标题:中世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8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