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建筑工程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建筑工程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轴线投设→柱(剪力墙)模板制安→设置标高控制点→二层梁板模板制安→线管预埋验收→验收依次推进技术要求及验收标注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成、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单块模板尺寸、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结构梁、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绘制模板设计图,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报审,严格执行审核后的施工方案。模板轴线引设、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柱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无误。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模板内无积水。模板工程完成后需复核梁的截面尺寸、梁板标高、开间尺寸及每一开间的板面平整度必须符合图纸及验收要求,同时模板工程完成后木工班组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剩余的材料不准堆放在平桥上,要做到工完场清才能申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模板支撑系统应对立杆垫板、倾斜立杆、单独立杆、水平联系杆件及探头木方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跟班。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下表规定。已拆除模板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等级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荷载,必要时加设临时支撑。模板拆除后必须做到材料分类堆放,以及该材料用完后必须工完场清,打扫干净。底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观察检查。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熟悉图纸→钢筋下料→钢筋制作→钢筋绑扎(柱、墙、梁板)→验收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梁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于浇筑混凝土。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以及抗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选择。钢筋的绑扎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伸出楼面的柱(插)筋应设置定位箍筋,有条件的可采用钢筋焊接固定。梁柱节点箍筋应按图纸要求形状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时可焊接成封闭环式箍筋然后按设计要求的间距绑扎,当现场绑扎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于1根¢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起下沉到设计位置。钢筋工程完成后应复核梁的截面尺寸及梁板的标高、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现场用坍落度筒检查。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严禁随意加水拌合。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最大不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柱(剪力墙)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剪力墙)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l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斜屋面、楼梯段等部位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低处混凝土后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所有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设专人跟班检查。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砌砖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砌体砌筑前应做好轴线引测和控制线,设置好水平标高、门窗预留洞口、窗台标高的控制点。做好作业前施工准备,基底垃圾应清理干净、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砌块砌筑前应提前淋水湿润或使用专用砂浆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斜坡面与墙体交接处、楼地面上三皮砖及梁底顶砖均应用水泥砂浆砌筑,预留线管、线槽等部位砌筑时应按相关要求设置拉结钢筋。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应按图纸要求设置。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墙体顶部应预留200mm左右空隙,间隔3~5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筑,水泥砂浆必须饱满。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所有的砌筑工程施工场地(含工作面)应每天都要做到工完场清,每个验收批申报验收时所有楼地面都要打扫干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抹灰工程施工工艺流程:门窗框四周堵缝(或墙身预留线管、槽、孔洞)→墙面清理→粘贴加强网→墙体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抹灰饼、冲筋→浇水湿润墙面→分层抹灰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室内外抹灰前应先做样板,经有关各部门验收合格后,再组织大面积施工。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抹灰工程所用材料如水泥、砂、石灰膏、有机聚合物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在抹灰工程上,对影响抹灰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主要材料的某些性能,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应进行现场抽样复验。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的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的缝隙应用1∶3水泥砂浆分层嵌塞密实。留设线管、水管的坑槽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砖墙、混凝土墙、加气混凝土墙基体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将柱、梁及剪力墙等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剔平,凹处提前刷净,用水湿透后,再用1∶3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封堵。墙体(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基层处理:先将表面上的粉尘扫净,用水湿润,按图纸要求的配合比的细砂浆(砂子应用纱绷筛去筛),用机械喷或用笤帚甩在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表面,第二天浇水养护,直至砂浆疙瘩凝固,用手掰不动为止。抹灰前应检查基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墙体角度,以作为打底的依据。抹灰前应挂线打灰饼,并提前淋水湿润,每一立面宜一次成型。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抹灰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外墙墙面抹灰分两次进行:底层砂浆抹好后,待底层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抹第二层砂浆。应注意在抹第二层灰以前,应先检查底层砂浆有无空、裂现象,如有空裂,应剔凿返修后再抹第二层灰;另外应注意底层砂浆上的尘土、污垢等应先清净,浇水湿润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抹灰。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外低,滴水槽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在檐口、窗楣雨篷、阳台、压顶和突出墙面的线条等部位,上面应做出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又称鹰嘴)应保证其坡向正确。雨期抹灰工程应采取防雨措施,防止抹灰层终凝前受雨淋而损坏。抹灰层表面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墙体预留孔洞、槽尺寸正确、方正、整齐、光滑,抹灰面平整。分格
本文标题:建筑工程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0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