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本章内容结构: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近代中国的国情革命的方向、目标、实现形式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2.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教学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任务的关连;•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二卷,633页)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独立——主权独立完整——领土完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美)保罗•肯尼迪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的大炮把中国带入近代。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俄军捕杀中国人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日本兵杀害中国同胞日本兵掠夺财物经济上: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支付大量战争赔款,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签订《南京条约》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泽东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袁世凯及其批准的“二十一条”文书蒋介石军队屠杀革命党人蒋介石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军阀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专政。•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1.帝国主义——决定性力量2.封建势力——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3.封建剥削制度——占据着明显的优势4.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5.中国状况——长期不统一,发展极不平衡6.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天主教堂。英控制下的上海海关1899设于汉口的德华银行•英国人赫德,1859年起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他也是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1863年11月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4、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二者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目的)任务性质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中国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毛泽东指出,其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辛亥革命【背景资料】维新变法【背景资料】太平天国【背景资料】(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额战争赔款,以及由于鸦片的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横征暴敛,增加税收1~3倍以上。民族矛盾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后期遭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就告终(又称“百日维新”)。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1911年)辛亥革命是在清政府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富强。此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有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路。•无论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阶级基础思想条件国际环境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第一,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帝国主义忙于内部的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惟一的一次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在此期间已发展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约有100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200万人左右。阶级基础思想条件国际环境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时,一个有别于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逐渐成长起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阶级基础思想条件国际环境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第三,辛亥革命后,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对近代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发生影响。•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文明价值的怀疑。•1917年11月,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探索中国出路的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学习目光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东方社会主义俄国。第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必然。第三,“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具备了思想前提。第二,“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一,“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新的社会力量得到进一步生长和发展的条件下,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5、中国革命时代特征*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1)旧民主义革命阶段(从鸦片战争期间到五四运动期间)。2)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一)党的初创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时期(二)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三)抗日战争战争时期:系统化时期(四)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丰富发展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展现的过程:1921年中共成立,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标志中国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萌芽时期——初步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一)党的初创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07—1927.07)认识:光靠自己不行,要搞统一战线1922年7月党的二大正式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明确了革命目标。1923年6月在党的三大上,确立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联合资产阶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的提出,又使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特别是革命领导权问题。认识:搞好统一战线,要弄清领导权中共三大以后,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在《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等文章中提出: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资产阶级的力量则比工人雄厚,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会不断增强;民主革命的前途,在普通形势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陈独秀与陈独秀不同,李大钊在党的三大会议上指出:“过去和将来国民运动的领导因素都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其他阶级。”瞿秋白在1923年9月写的《自民治主义到社会主义》一文中也指出:“中国客观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国际地位,实在要求资产阶级式的革命”,但是中国劳工阶级必须在这种革命运动中“勉力做主干,日益取得重要地位,以至于指导权。”认识: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同盟军四大通过的决议1925年召开的党的四大,在分析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并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划清了新旧两种民主革命的界限。(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07—1937.07):初步形成时期,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独立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认识:枪杆子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
本文标题: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0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