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1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2008年9月4日,山东周宏仁博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胡锦涛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化”并举3胡锦涛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两化”融合4目录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二、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化三、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四、大力推进两化融合5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6农业化(9000BC-1500BC-)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原始社会农业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因为他们学会了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农业革命使人类由靠采集食物和捕猎动物为生走向以“栽培植物、畜养动物”为生,人类文明开始了“农业化”的进程。7农业化永无止境农业革命发生以后,动植物的驯化或者说农业化,就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民以食为天”,农业化不会结束,只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化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人类不会放弃农业生产,再回到原始社会依靠大自然的施舍,靠捕捉小动物、采集食物为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工业化使农业实现了产业化,诞生了现代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化学化等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特征。农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使现代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现代农业和农业化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8工业化(1775-1860-)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工业化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革命的结果使人类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工业经济,人类文明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9正确理解“工业”和“工业化”“工业”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industry”的本意是[1]“指将人力组织转化成进行货物商业性生产和进行商业性服务的方法”,有“产业”和“行业”两个含义。相应地,“industryrevolu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产业革命”,因为这场革命不仅仅是第二产业的革命,也是经济领域所有行业的一场产业革命。“industrialize”的含义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产业”或“将(某种物品的生产)组织起来建成一个产业。”。industrialization是industrialize的名词,二者含义自然相同。10“工业化”的准确含义是“产业化”工业革命导致第二产业的产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化在国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的角色。工业化业导致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等等,第三产业的金融业、保险业、教育业、零售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饮食业(如麦当劳、肯塔鸡等)等等,都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化非常迟缓,甚至牺牲农业发展工业,与我们对于工业化认识的偏差有关。11工业化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将工业化理解为产业化,即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转向“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过程,则显然,产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明和引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提高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从工业化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与技术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2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工业化:机械化和电气化1775年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也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工业化的时代。但是,那个时候的工业化是机械化的工业化,即第一代的工业化,以机器产生的机械力代替人和家畜的自然力为主要特征。十九世纪上半叶电的发明和下半叶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不仅解决了能量的转换和远距离传送问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能源;同时,也解决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问题,从而开启了电气化的工业化时代,即第二代的工业化。13第三代的工业化:自动化20世纪30至40年代,武器系统控制发展的需求,使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入了第三代,即自动化的工业化。1946年,D.S.哈德首先提出用“自动化”一词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过程的自动操作。1952年,J.迪博尔德的《自动化》一书出版﹐他认为“自动化是分析﹑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动控制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广泛应用,使自动化的工业化成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4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纺织业制造业采掘业冶金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传统手工业的改造农业的产业化新兴产业诞生制造业:支柱产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农业15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经济体系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产业结构根本转变生产力飞跃发展社会结构根本转变推动了农业变革改变国家经济地位工业革命16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组织体系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厂制度形成专业化与社会分工大批量生产和流水线标准化和规范化金字塔管理体制诞生工业革命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17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结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快速发展财富的增长和分配工业革命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18工业革命的结果重温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变革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将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与农业社会的产业结构相比,不难看出,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有“面目全非”的特点。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工业革命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吸纳了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换言之,工业化所导致的经济社会转型解决了农业的剩余劳动力问题。19工业化不会结束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不会再回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以“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永远不会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被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涵,工业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工业化,或者更准确地说-产业化,也不会结束。工业化只有发展,没有结束。20工业革命的社会阻力1790年以前,西欧在商业和技术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接近英国。但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或因循守旧的观念的影响,对于工业化的社会阻力却使得西欧和英国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欧洲的商人、手工业者和手织机织布者强烈地反对采用英国技术,因为(很正确地)看到这些技术是对他们的旧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威胁。”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1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整个欧洲)23.228.134.253.261.362英国1.94.39.519.922.918.5法国4.04.25.27.97.86.8德意志诸邦/德意志2.93.53.54.98.513.2意大利诸邦/意大利2.42.52.32.52.52.5俄国5.05.65.67.07.68.8美国0.10.82.47.214.723.6日本3.83.52.82.62.42.4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巴基斯坦24.519.717.68.62.81.722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1750-1900)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整个欧洲)8811162435英国1016256487100法国9912202839德意志诸邦/德意志889152552意大利诸邦/意大利888101217俄国66781015美国4914213869日本7777912中国866443印度/巴基斯坦766321(以1900年英国为100)23世界部分城市的人口变化(1800-1900)1800185018801900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92,681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布宜诺斯艾利斯4076236821孟买200500773776悉尼860225482开普敦20203577(单位:千人)24工业革命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制造业相对份额:1750年,中国所占相对份额高达32.8%,远远超过英国的1.9%;1860年,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的相对份额(19.7%)仍与英国相当。但是,到了1900年,英国已经是中国的三倍。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1750年,英国仅略高于中国(10%对8%);1860年,英国已经是中国的16倍;1900年,英国则是中国的33倍以上!国家比较优势:先进的蒸汽机技术和机械工具的使用,使英国具有决定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鸦片战争和随后一系列的中英较量,胜负早已确定。25中国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无论是乾隆,还是其后的嘉庆和道光皇帝都没有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给予足够的关注,没有注意到工业革命所导致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中国也因而痛失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使整个中国的一部近代史成为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和苦难的历史。“他在位六十年,继康熙、雍正之后,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和文化以及巩固国家统一等许多方面,都作了重大的努力,从而使清朝的统治发展到了全盛期。”《中国通史》第十卷,第18册26信息化(1946-1971-)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信息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工业化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27信息化的核心内涵农业化解决的是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饲养,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工业化解决的是人类物质产品规模生产的问题。二者解决的都是人类自然力-体力的延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解决的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问题。理论上,人类的一切逻辑思维活动都可以计算机化。“人算不如机算”。本质上,信息化解决的是人类自然力-脑力的延伸。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用“脑”,信息化也就无处不在。这正是信息化的生命力之所在。信息化既影响农业化,也影响工业化。28现代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传送和处理,成为现代农业信息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第一个用武之地。在对农业生产数据和信息进行准确采集的基础上,利用对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数据的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就像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一样,现代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泛在计算”在农业中广泛应用。29第四代的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早在1952年,即商用电子计算机问世的第二年,美国柏森斯公司就以电子管元件为基础,设计了数控装置,试制了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虽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却开辟了一个数字控制的新时代。1971年微处理芯片的发明,导致工业化进入了它的第四代,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走向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工业化。各种各样的、数以亿计的微处理芯片开始嵌入各种制造设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制造设备联为一体,使生产过程不仅自动化,而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30工业化内涵的革命性变化1974年,第五代使用微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数控装置研制成功。随后,各种数字控制机床的性能逐步提高,品种和加工范围不断扩大,对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第四代工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IBM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于产品设计。计算技术对传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造
本文标题: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