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药理学学习辅导目录第一章总论—绪言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第八章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第九章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第十章局部麻醉药(自学)第十一章全身麻醉药(自学)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第十五章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老年性痴呆药(自学)第十六章中枢兴奋药(自学)第十七章镇痛药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二十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第二十一章抗心绞痛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二十二章抗血高压药第二十三章利尿药及脱水药(自学)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自学)第二十五章消化系统药理(自学)第二十六章呼吸系统药理(自学)第二十七章组胺受体阻断药第二十八章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子宫平滑肌松弛药(自学)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第三十章性激素类药与避孕药(自学)第三十一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第三十二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三十三章影响其他代谢的药物(自学)第三十四章抗菌药物概论第三十五章喹诺酮类、磺胺类与其他合成抗菌药物第三十六章β—内酰按胺类抗生素第三十七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类抗生素(自学)第三十八章氨基苷类与粘菌素类抗生素(自学)第三十九章四环素类与氯霉素(自学)第四十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自学)第四十一章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自学)第四十二章抗疟药(自学)第四十三章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自学)第四十四章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自学)第四十五章抗肠道蠕虫病药(自学)第四十六章抗恶性肿瘤药第四十七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重点与难点:“药理学”与“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新药研究步骤一、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原理,函盖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及不良反应(药物效应动力学)和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药物化谢动力学)。二、药物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即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药物多是来自天然产物、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和人工合成品。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为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四、新药研究步骤新药开发是一个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为了确保药物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必须依据国家对新药的审批与管理法规,按程序规范地对新药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新药研究过程分为三步:(1)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的工艺路线、质量标准和动物实验,如系统的药理研究和急、慢性毒性观察。(2)临床研究新药的临床试验按Ⅰ、Ⅱ、Ⅲ、Ⅳ期进行。(3)售后研究售后调研即为Ⅳ期临床试验,是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与不良反应。五、我国对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史的贡献1.《神农本草经》,公元前一世纪,收载药物365种。2.《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重点与难点:药物不良反应函盖的内容与基本概念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受体特点及其有关概念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药物作用指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分子反应机制。2.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3.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或称治本),如青霉素用于抗菌。4.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或称治标),如吗啡的镇痛作用,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5.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普通劳动者的有害反应。少数严重的不良反应难于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如链霉素引起的耳聋。下述反应均属不良反应的范畴:(1)副反应(副作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如阿托品用于解痉时所出现的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等;麻黄碱用于平嗜时患者出现的失眠。(2)毒性反应药物过量或体内药物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紊乱与组织病理损害,应该心理避免。如药物的肝、肾毒性,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亦属于毒性反应的范畴。(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4)停药反应连续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或症状加剧,如可乐定、普蔡洛尔用于降压突然停药时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5)变态反应为一类免疫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变态反应的发生率与药物剂量无关,其症状类似。(6)特异质反应为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如缺乏G-6-PD的病人在服用伯氨喹、磺胺等药物时易出现溶血、发绀。二、药物的量效关系(1)“量反应”与“质反应”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强弱随剂量的变化而增减,称为量反应;该反应在纵坐标的效应为算术值、横坐标的剂量为对数值的坐标上作图呈典型的对称S型曲线。药理效应采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为质反应。(2)效能药物产生的量大效应。在量-效曲线纵坐标上对应的最高值。(3)效价强度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即量-效曲线(一般采用50%效应量)在横坐标上对应的位置,其值越小效价强度越大。(4)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50%动物或实验标本产生反应的浓度或剂量;或在量-效曲线上50%最大效庆所对应的剂量。(5)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6)治疗指数(TI)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比值越大药的安全性越大。三、药物作用的机制药物作用机制复杂,取决于药物的分子结构(基本骨架),活性基团、侧链长短、立体构型及光学构象等,其作用机制涉及理化反应、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物质的转运、以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影响核酸蛋白质代谢、非特异性作用及受体学说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1、受体(receptor)药物受体是细胞膜、胞浆内或核内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能介导细胞信号转民的一类物质。2、受体特性及某些基本概念(1)受体的配体能与受体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受体能与内源性配体(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或外源性配体(如药物)结合。(2)高度选择性受体能准确地识别及结合其配体。(3)高度亲加力多数配体在nm/L,浓度即可引起细胞的生物效应。(4)受体的饱和性与可调节性受体的量是可饮和的,不是无限的,而且受本的数量是可调节的。长期使用激动药可致受体数目下降,称为向下调节;长期使用拮抗药可致受体数目增加,称为向上调节。(5)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用PD2表示,PD2越大,亲和力越高。(6)内在活性受体激活后产生生物效应的能力。(7)激动药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如作用于β受体的异丙肾上腺素。(8)拮抗药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的活性的药物,如作用于β受体的普蔡洛尔。(9)竞争性拮抗药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的药物,竞争性拮抗药的强度可用拮抗参数PA2表示,PA2;值越大,其竞争拮抗作用越强。(10)非竞争性拮抗药该拮抗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但不是平行右移)最大效应降低。(11)部分激动药能与受体结合(以活性态受体亲和力大于静息态受体),但内在活性小的药物。(12)受体类型根据受体的结构,信号转导系统及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可分为四类;①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②G-蛋白偶联受体;③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④细胞内受体。(13)第二信使第二信使介导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的特定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第二信使包括;五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钙离子。(14)受体脱敏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包括特异性脱敏(仅对一种类型的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下降,而对其他类型受体激动药反应性不变)和非特异性脱敏(组织或细胞以一种类型激劝药脱敏后,对其他类开明宏观世界体激动药也不敏感)。(15)受体增敏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拮抗药后或受体激动药水平的降低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增高的现象。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重点与难点: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及其影响因素药动学的基本能数及其意义药物消除动力学一、药物的转运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包括被动转动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分为简单扩散、滤过等方式。简单扩散有下述特点:①转运的方向为顺浓差。②转运的速度与脂溶度,膜双侧药物浓差成正比。③分子小,极性小的药物易于转运。④药物的解离度和环境的pH;离子型药物难于通过生物膜,存在“离子障”现象,pH亦影响药物的解离。主动转运为逆浓度差转运,需要载体并耗能,载体具有饮和性及对药物的选择性,载体转运存在竞争拮抗,如丙磺舒与青霉素竞争肾小管分泌,可提高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和延长其作用是间。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转运进入血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胃肠道给药、注射给药(除血管内给药外),呼吸道给药、经皮给药等均存在呼收过程,胃肠道给药时在药物进人体循环前被肝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首关消除”。2、分布血浆中药物转运到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的过程称为分布,影响药物的分布有很多因素,如:⑴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脂溶性,极性,pKa,环境的pH,与组织的亲和力等。⑵血浆蛋白结合率除了代谢产物外血中药物有两种形式:游离型和结合型。后者指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此型暂时无活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为可逆性。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因素有:1)某些疾病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脏疾患,此时血浆蛋白生成减少或丢失增加,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2)新生儿、婴儿。3)药物相互竞争血浆蛋白,导致其中某一药物游离型增加,如双香豆素与保泰松。⑶器官血流量血流量多的器官药物分布多,硫喷妥维持时间短与药物的“再分布”有关,给药后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脑)分布,起效快:然后向血流少的组织(如脂肪)转移,脑内药浓急剧降低,效应消失。⑷血脑屏障脑的血流量大,但有的药物浓度低,是由于血脑屏障所致。⑸胎盘屏障胎盘的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无显著差别,几乎所有药物均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胚胎循环,在妊娠期应高度注意。3、生物转化药物消除包括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故生物转化是药物消除的一种重要途径,药物的生物转化分为二步;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水解,使多数药物灭活;第二步为结合,即药物与体内物质如乙酰基,硫酸基、甘氨酸、葡萄粮醛酸等结合,使药物活性降低、灭活并使极性增加,利于排泄。肝脏药物代谢酶通称为细胞色素P450(缩写为CYP),是一个超家族,依次分类为家族、亚家族和酶个体三级,如CYP3A4,其中“3”为家族,“A”为亚家族,“4”为酶个体编号。CYP易受药物的诱导和抑制。如苯巴比妥促进其活性增加,加速药物生物转化,可致自身耐受及其他药物产生耐受性;有的药物如西米替丁则可抑制CYP酶系统活性,可使其他药物效应敏化,前者称为肝药酶诱导药,后者称为肝药酶抑制药。药物代谢除肝微粒体酶(CYP)外,体内还存在非微位酶药物代谢系统,如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等。4、排泄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离开机体的过程称为排泄。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排泄药物有两种方式:肾小球滤过与肾小管分秘,前者是被动转运,后者是主动转运。影响肾脏排泄药物的主要因素有:①肾功能;②尿量;③尿液的pH。肾小管分泌药物存在竞争抑制,如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能抑制前者的排泄,因而提高前者的血浓度。其他排泄途径有胆汁排泄,乳汁排泄,肺、唾液及汗腺等。乳汁偏酸性,碱性药物(如吗啡、阿托品、奎宁等生物碱)可能累及哺乳婴儿;硫氧嘧啶类可抑制婴儿甲状腺功能。三、药物消除动力学(1)一级消除动力学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成正比,为定比消除,即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一级消除动力学用下述公式表示;KCdtdc其半衰期公式为:Kt693.021(2)零级消除动力学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为定量消除,与血
本文标题:药理学学习辅导目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