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将进酒》将进酒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说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选的都是古诗词。力图“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品语言形式,领会作者喜怒哀乐,理解作品意蕴,并逐步内化为个人素质。”主旨定为李白诗歌的朗读指导以及对其人生态度的探讨。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了解李白豪迈奔放的诗风。•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本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学会朗诵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李白的自由精神和伟大的人格,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说教法(1)诵读法。诗歌的意境、语言、篇幅决定了反复吟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诵读,把自身融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去品味作者情感变化,以及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2)导问法。即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从而有效了解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3)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说学法(1)诵读法。读者通过传情达意的朗诵,领会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情感。(2)揣摩词句法。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诗歌向来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具体化地揭示诗歌语言营造的奇颖性,有助于深层次地领悟作品的艺术境界。(3)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激趣导入初读李白品读李白研读李白作业布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将进酒———李白大家好,我就是那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的李白。作为一个天才诗人,我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本人出身于富商家庭,自幼饱读诗书,我喜欢孔夫子,喜欢战国时好打抱不平、排解纷难的鲁仲连;但我最欣赏的人是庄子,“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这才是我向往的境界,我渴望有朝一日“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功成身退是我的最大理想。为此,26岁那年,我开始了漫游而兼求官的生活。我蔑视科举考试,但又想求取功名。终于,在我42岁时,机会来了,在他人引荐下,皇帝老儿招我进京。哈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乍到宫廷,杨国忠为我磨墨,高力士为我脱靴。我还想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可朝廷却只让我做了个没事做的供奉翰林,而那班小人也妒火中烧,我的昆鹏之志何日才能实现?思来想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长安三年后,我又开始了漫游生活。这期间我结识了小我12岁的杜甫,我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5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了,我出于一片爱国之心成为永王李璘的幕府,哪知投错了人,被外放夜郎,幸遇大赦。61岁,我尚想请璎杀敌,无奈因病无功而返。第二年,我空怀报国之志,带着满腔怨愤,客死它乡。噢,你问我为何称“诗仙”,这是那年我来到长安,遇见了八十高龄的太子宾客贺知章;他一见我即惊叹我非凡人,当李白我拿出《蜀道难》后,他没读完,便称我为“谪仙人”。从此这个名称就传开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做将进酒(752)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李白的人生经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音读李白劝谁喝酒?李白怎样劝人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会须一饮三百杯纵情、放纵(到哪种程度?狂)意读李白劝人如此狂饮的原因是什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怀才不遇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短暂及时行乐)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乐愤狂板书:如何理解李白的“但愿长醉不复醒”?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愿长醉不复醒豪放自信怀才不遇矛盾酒拓展迁移:诗圣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分层作业1、你最喜欢本诗的哪一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2、自己再找一首劝酒诗,与李白《将进酒》进行比较。教学反思满意之处:1、朗读指导能到位,采用音读、意读、情读的方法,品味诗人情感变化。2、学生参与面较广,如让李白“现身说法”,激发兴趣;如结合中职生现状探讨“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兴致颇高。3、诗歌意境品味深,能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美,理解作品意蕴。教学反思改进之处:1、词句品味揣摩点拨到位不够。2、拓展延伸内容探讨点评不精。3、诗歌鉴赏比较引导启发不顺。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将进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5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