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巧借微信-促家校共育
1巧借微信,促进家校共育民大附中丰台实验学校左会芳摘要:微信,一种时尚的交流平台,凭借着网络快速发送免费的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模式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俨然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新贵”。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并有一部分教师尝试将其应用到教育行业,我也毫不例外,加入到微信使用大军中,久而久之,微信朋友式的聊天模式,便于展示的宣传平台,潜移默化的心得传递,使我逐步发现了它潜在的教育契机。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微信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应用。关键词:微信、家校沟通、交流、传递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摇一摇、扫一扫、朋友圈、点赞”……这些新名词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微信,一种时尚的交流平台,凭借着网络快速发送免费的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模式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俨然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新贵”。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并有一部分教师尝试将其应用到教育行业,我也毫不例外,加入到微信使用大军中,久而久之,微信朋友式的聊天模式,便于展示的宣传平台,潜移默化的心得传递,使我逐步发现了它潜在的教育契机,愉悦的家校沟通悄然在微信进行——一、微信群、朋友圈——家校关系,巧妙转换记得在去年期中家长会上,我就提出了“家校共导”的理念,当场创建了班级“微信群”,并制定了群制度,在群昵称、交流内容、交流时间、管理规则及注意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若干固定工作群(如家委群、小助手群、学科特长群、值日群、家访对象2群等)和临时群(突发事件解决群、各类活动比赛群等)。这样就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对象更集中、效率更高,且因为各类人群是特定的,因此对不相关的家长不至于造成影响。先进的科技不但颠覆了传统管理模式,还“翻转”了学习方式。在家长会上,我指导家长学习用微信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让孩子尝试口述,并附图说明发到微信圈。这样,家长间可以相互点赞,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在无形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此外,我还加了班中每一位家长为好友,并将其单独分组,便于定向联系。常有家长会问我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等。为了尊重家长、孩子,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一般会和家长单独沟通,优点表扬,对于缺点和不足,也及时和家长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我班的一名学生小佳,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我们在微信中也经常沟通。对于小佳取得的进步,我不仅在班中表扬,也在微信中及时告知和表扬,对于基础薄弱的地方和不足,我会委婉地提出建议,家长在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督促,这样,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家长和老师有效沟通,使得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不断提升,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二、晒照片、晒视频——班级动态,及时分享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我就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及时地进行现场直播,晒上孩子的各种照片,以供这些家长粉丝们一睹为快。或分享班级活动精彩瞬间,或展示班级学习成果,抑或秀秀孩子的才艺展示,微信平台晒得热火朝天。例如,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农时课——种植芝麻。每次农时课,我都把孩子们辛勤捡石子,整地、播种、浇水,拔草的情景用相机记录下来,尤其是表现出色的孩子,之后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同时说明如下:“今天的农时课上,我们学习如何播种芝麻,同学们都表现了极在的劳动热情,3有的挖坑,有的播种,有的浇水……,大家干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是二组、四组和八组的同学们,[大拇指][大拇指][大拇指],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团结协作,提高效率,在后面的劳动中有更优异的表现!”家长们看到孩子劳作的情景,纷纷感叹,“孩子们真是长大了”“这样的实践课程真有意义,让孩子们不仅得到了锻炼,更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不知不觉地,家长和孩子们在交流中认识得以提高,同时在劳动中更加努力了!又如,前一段,天气炎热,我们初二年级组织腰鼓训练,一部分同学训练并不那么积极、认真。但是班中有四名同学表现十分出色,被叫上前在年级同学面前做示范表演。为了更好地鼓舞士气,我把她们的表演录成视频,并放在班级微信群中,同时还配上了一段文字,“这是今天腰鼓训练咱们班的四个姑娘小曦、小婕、小怡、小杭的示范表演,很不错,提出表扬,[大拇指][大拇指][大拇指]”。希望同学们多向她们学习,秀出青春优美舞姿。”消息发出之后,家长们纷纷点赞,点好,甚至有的家长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参加这样的活动等等。同学们虽然在微信中没说什么,但以后的训练,大家显然比以前认真多了!此外,班里如有同学的作文在校园网上发表,我马上在微信中上传分享——热烈祝贺小鹏同学《假如我有一天被克隆了》发表了![鼓掌][鼓掌]诸如此类,“劳动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礼仪标兵”、等等,通过小小的微信上传照片,逐一向家长展示,家长粉丝们及时了解了班级动态,一个劲地点赞。他们分享着孩子成功的喜悦,欣喜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平时教学的辛苦,育人的精心,对学校教育就更加支持,对老师也越发信任了,家校彼此的心贴得更紧了。4三、微感受——心语倾诉,引发共鸣例如,在期末复习阶段,我在群中这样留言:各位家长好!本周我们正式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不少学科已开始复习,检验一个学期收获的时候到了!我班决定期末考试后,对表现好的孩子进步奖励和表彰,设奖项如下,学习优胜奖(年级前30名),学习进步奖(进步15到30名),突飞猛进奖(进步30名以上者)。希望家长对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给予监督、鼓励、支持和实实在在的帮助!谢谢!用微信的方式把表彰的通知提前发出,是给学生的诱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其内驱力,也是对家长的提示,提示家长关注孩子的复习,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监督和提醒。消息发出之后,纷纷有家长点赞或是留言:“我支持您的方案”、“谢谢,老师们辛苦啦”……,家长的认可也是对我工作的最大鼓励,它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创新!又如:我们班曾有两个同学学在群中聊天,聊着聊着,因为某句话说得不对,便在群中吵了起来,脏话也出来了。于是我在群中发了下面的话:“同学们请注意,咱们这个群仅限于老师传达消息,或是家长同学提问题,如要聊天,请私聊。或者到咱们的同学群中聊。无论在哪里发表言论,都要注意文明用语。”消息刚一发出,便有家长和其它科任老师纷纷留言:“我支持左老师的意见!”,“这个大群,主要体现的是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小妍爸爸说的非常好!希望咱们同学在这个群中多交流学习,分享有益的内容,争取有更大的进步!”……这样的交流和讨论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认识。自那以后,我们班的微信群中再没有同学随意聊天的情形,更没有了说脏话的现象了!四、品美文——携手同行,共同育人5家长是教师教育孩子的最佳同盟者。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培养乐观开朗、明理友善、学习主动的孩子。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学习阅历的不同,彼此教育起孩子来,还是会有些不和谐。比如说:有些家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做小生意也赚了一些钱,就认为读书无用,没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于是根本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认为上学就是混个文凭,随孩子自由发展,作业不写,行;上学迟到,行;孩子行为习惯不好,行……再比如说,现在很多家长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太过宠溺,娇惯,什么事情都替孩子代办,孩子只要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就马上找到学校代为解决,孩子自主性太差……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该怎么办?我知道要教育好孩子,我的力量,势必单薄,我要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在分享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寻求家长的理解,争取与他们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样教育起孩子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微信中我曾这样写到,“曾经有一位朋友和我聊天时说:“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不愿意她那么辛苦,天天逼她学习,学这学那,只要差不多就行了。”家长朋友们,您是怎么想的呢?请看下面一篇文章《逼孩子学习和放任孩子,究竟哪种更残酷》。这篇文章从美籍华裔蔡美儿的育儿方式及理念谈起,通过大量的例子阐述了为什么要“逼”孩子学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到文章后,家长们纷纷点赞留言,其中有一名家长写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努力,进取,才是正道”,同时转发另一篇文章《告诉你孩子:几年的放纵,换来的是一生卑微和坎坷!》这篇文章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照片和文字讲述应该好好读书的道理和不读书可能产生的后果。6接着又有家长或老师转发了如下两篇文章,《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请严肃告诉孩子:学习是辛苦的》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读书无用论以有力的回击。可以说,通过在微信中这些文章的学习,不仅给家长以启迪,同时也给孩子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之后,结合班会课上的讨论,大家都纷纷表示了要努力学习的决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潜移默化中,不仅有我,更有科任老师和家长朋友们纷纷将许多精彩的美文及教育文章在班级微信群中分享:《别给孩子玩手机了,一组数据告诉你后果有多严重!》,《每天只问孩子4句话,胜过百般疼爱》,《张爱玲最经典的七篇散文的唯美结尾》,《优秀孩子背后的父母,在这15个方面惊人相似》……我每天借助微信传递正能量,变“我说”为“他说”,变简单交流为共同学习,与家长一起提高,借他力助推教育。在学习中,彼此的观念得到更新,思维火花得到碰撞,教育方法得到交融,孩子的教育也越发地畅通起来……“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美妙的文章,轻柔的音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在微信中轻轻地传播,悄悄地转发,轻轻一点,你来我往,送去了鼓励,换来了温馨!在微信这个小小天地中,我、科任老师还有家长们,一起沟通、交流、学习,共同努力前行着。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改进,一定可以让微信这个平台更好地架构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进步、更好的发展!7【参考文献】:[1]班华.高谦民,等.今天,我们怎么样做班主任(小学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姚卿.基于微信群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家校沟通,上海教育[j],2016.2[3]黄乐芳.微信——班主任工作的好助手.湖南教育[上][J],2014.7
本文标题:巧借微信-促家校共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6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