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88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一)国际背景(二)国内背景(一)国际背景1、颜色革命的兴起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参与者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拥护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目前颜色革命已经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这几个国家取得成功,推翻了原来的亲俄罗斯政府,建立了亲美国的民选政府。美国在中亚大搞“颜色革命”颜色革命2003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2005年伊拉克的紫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黄色革命2010年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颜色革命已有六七年的历史,它是苏联解体后,美国趁俄罗斯国家失败、国内虚弱的时刻,继肢解南斯拉夫联邦后,意图以民主为名的群众运动方式,进一步瓦解前苏联旧势力范围。•颜色革命又以俄罗斯的软下腹地区包括黑海、里海、内外高加索及中亚地区为主,一般认为,这是希望借此对俄罗斯进一步围堵。“颜色革命”的实质和后果•“颜色革命”并非孤立的地区性政治事件,而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打着“民主”、“人权”、“进步”旗号的所谓“颜色革命”,不仅不能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人民遭殃的后果。2、西方势力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主要靠美国政府拨款从事活动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简称NED),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过特殊的政治角色•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真面目•“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扶植“疆独”头目、“世界维吾尔大会”主席热比娅搞分裂活动人所共知。•还扶植达赖及其“藏独”分裂势力3、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国家总是把中国的发展认为是对西方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4、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美国对世界的影响,近一半因素源于其文化软实力。•美国把文化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5、普世价值的冲击普世价值是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为所有或几乎所有的人们认同之价值、理念。关于普世价值在中国,现在仍然有争议。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普世价值的突然兴起实际上是西方对东方传统价值观的入侵。更广泛地,认为是西方现代价值观与东方传统价值观的碰撞。兰德公司建议美政府分三步走西化分化中国1999年6月,对美国政府决策有着巨大影响的智囊库——兰德公司曾经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美国的对华战略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包括地缘战略层次和国际组织体系层次,以削弱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和战略选择余地;第三步是在前两步都不见效时,不惜与中国一战,但作战的最好形式是美国不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二)国内背景•1、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需要•社会主义在其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中,经历了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更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无论从一种理论、运动还是一种制度来说,都意味着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的解放息息相关的根本价值”。[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2期,第128页。]•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将“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目标,并对实现这种目标的指导思想、制度保障、主要方式等作出了初步的论述和阐释。在这些论述和阐释中,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等问题,但他们的理论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蓝图,如为绝大数人谋求利益、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价值本质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统治阶级的价值本质。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兴未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有何联系与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本质有何不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要回答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及时回应。2、塑造国民积极、健康、科学的价值观的需要•(1)拜金主义风气盛行。•(2)奢靡享乐主义盛行。•(3)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曾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周人最早提出“明德慎刑”、“为政以德”的理念。唐朝时《唐律》最终确定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德治方略,并为以后历代所尊崇。以德为先,诚实做人,一诺千金,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曾经是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的优秀美德。•(4)社会浮躁,个人理性不足。•《一说到底》第111期:“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底线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政策的偏向引起较大的不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大;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亟待完善;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社会冷漠现象突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损;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日益频繁。在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要素中,腐败、贫富扩大、就业、教育公平、社会诚信、道德滑坡、医疗保障、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和担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诱发,都有可能危险到党的执政地位。改革带来的快速崛起开放带来的价值冲突共识只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展出能为全民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体系,凝聚民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共高层的深刻体认核心价值体系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最大亮点是把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进行细化,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富强民富——生活富裕国强——科技、军事教育、外交核心竞争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但是在全球产业链上,以贸易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的中国制造业依然处于低端水平2013年度世界竞争力排名1美国11台湾2瑞士21中国内地3中国香港全球竞争力排名综合评比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表现和人力资源潜力,以及该国未来繁荣发展的前景。4瑞典5新加坡6挪威7加拿大8阿联酋9德国10卡塔尔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全球竞争力中心2、民主要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邓小平民主的建设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十八大报告民主的方式直接民主——间接民主多数民主——精英民主民主的方式选举民主——议会民主激进民主——协商民主街头民主青年学生3月18日冲进台湾“立法院”激进民主泰国反政府示威3、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中国式过马路到此一游4、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危机湿地变楼盘(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1、自由我们党和政府若听不到群众的声音,那将是可怕的——邓小平自由的含义自由是一种权利,是国家赋予并保障的公民的自主性、独立性的权利自由的形式积极的自由消极的自由2、平等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方面使公众享有基本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平等的内容经济平等政治平等法律平等教育平等平等的形式起点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机会平等图解平等3、公正社会阶层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社会分配过程中的合理确认实质公正社会对资源、要素及权益的分配结果的合理与正当——按贡献分配程序公正也称形式公正,主要是指制度安排的分配规则在制定和适用过程中的正当和公道补偿公正对分配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矫正和补偿,也称矫正正义4、法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打造依法治国2.0版(三)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爱1、爱国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这样是爱国吗?这样是不爱国吗?近60%接受调研的千万富翁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而亿万富翁(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蓝皮书2012年12月发布,报告显示,在中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而近3年至少有170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向国外。•移民对中国影响并非全负面•报告的数据再次刺激了民众的神经,也引发了民众对人才和社会财富外流的恐慌。近几年,“中国富豪移民现象”常见诸媒体报端,且大多成为舆论抨击的对象。蓝皮书显示,富豪群体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外逃的问题。一些人通过投资移民将“灰色收入”转移到海外,既可以实现避税,又可以逃避国家法律的追究,也会导致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对此,移民报告主编、知名移民法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国福希望公众能积极、客观的看待这一现象:“从长远看,人才的流动是利大于弊的,国家不应该刻板地通过行政手段限制流动,这不合理,也不合法。”•刘国福解释说,资产外流并不意味着资产从中国消失。对于个人合法收入,所有人都有权自由支配,包括携带资产移民其他国家。•刘国福进一步解释道,有能力积累大量资产的企业主必定有着相当的经营能力和工作欲望,即使移民海外也必然继续开展经营活动,很少成为坐吃山空的闲人。•“中国人无论到哪里,做的生意主要与中国有关。如果他们带出去的资产仍然用来同中国人做生意,那么这笔资产就没有完全流失。”刘国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事实证明,国际移民输出大国也是主要国际移民汇款接受国。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排在世界前10位的国际移民输出大国中,墨西哥、印度、中国、法国和菲律宾5个国家是接受国际移民汇款最多的国家,汇款总额达到1658亿美元。•中国部分企业主,以投资移民的方式,达到海外移民和拥有更便捷海外投资条件的目的。对于这部分移民的未来发展,刘国福认为,一些西方国家的市场相比中国更为自由,政府干预较少。不排除一些中国企业主移民后发展良好,进而入籍的可能。•同时,也一定会有一部分人,移民后因各种原因经营不善,再次面临选择。“如果他们移民后在移民目的地国发展不顺利,他们再次回到中国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中国始终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大的靠山。”刘教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对于公众所担心的贪官携款潜逃海外的现象,刘国福教授建议,国家可以完善
本文标题:88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7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