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膳讲座四季(总论)
药膳讲座(总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段振离什么是药膳•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药膳简易叙述•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结合,经过烹调加工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保健健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药膳•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经过前期加工,去除异味而后方可使用。•在配料时一般因人而异,根据就餐者各人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健身强体,治病疗伤的功用。•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有助于防病治病及疾病康复。药膳的起源与演变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药膳的起源•我国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和膳字,而将这两个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烈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的文字。这证明至少在1000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药膳之名。•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药膳制作和应用的记载。《周礼》记载了“食医”;疾医则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这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黄帝内经》曰:“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内经》共有13首方剂,其中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药膳的发展(1)•《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成书)集前人的研究,载药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杏仁、乌梅、核桃、莲子、桂圆、百合的,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隋唐时期是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作。如北魏崔洁的《食经》,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后者设有“食治”专篇,其中收藏164种药用食物。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他的弟子孟铣编著了《食疗本草》,是我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药膳的发展(2)•宋元时期是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收藏食物203种。•明清时期,中医食疗药膳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明代《本草纲目》,仅谷、菜、果三部就收集了药用食物3000多种。•据统计,从汉初到明末,有关药膳的著作已有3000多部,目前应用则更加广泛。•药膳是中国传统饮食和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扁鹊的名言“安身之命,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扁鹊,战国时期杰出的医学家,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原姓秦,名越人,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尤其长于脉诊。)医食同源《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孙思邈的名言隋唐时代的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主张:“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中国药膳的特点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药膳的分类•1.保健药膳:主要包括减肥药膳、美容药膳、增智药膳、增力药膳、明目药膳、聪耳药膳、益寿药膳及防病与抗衰老药膳等。•2.治病或辅助治疗药膳:此类药膳是在专业药膳师或临床医师指导下,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而遣药配膳。如解表药膳、祛痰止咳平喘药膳、健脾助消药膳、清热生津药膳、益阳祛寒药膳、泻下通便药膳、理气止痛药膳、安神助眠药膳等。按药膳的工艺特点分类•(一)流食类:包括1.汁:如鲜荷叶汁、鲜藕汁等;2.饮:如《圣济总录》姜茶饮等;3.汤:如《千金方》葱枣汤等;4.酒:如枸杞酒、木瓜酒等。•(二)半流食类:包括1.膏:如《积善堂经验方》乌发蜜膏等。2.粥:如《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等。3.糊:如藕粉、菱角粉之类。4.羹:如•(三)固体类:包括1.糖果:如《随息居饮食谱》柿霜糖等。2.饭食:如茯苓饼、八珍糕等。3.•1.谷类;•2.蔬菜类;•3.禽肉类;•4.果实类。药膳的应用原则1.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2.因时用膳•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3.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4.因地用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对食物需求的三个层次•1、吃饱。满足人体对基本营养素的需求。•2、满足“口腹之欲”。吃得美味可口,将吃饭作为一种享受。•3、从食物中取得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有益于健康的物质,使体质增强,寿命延长。具有第三种功能的食品就叫做“功能食品”药膳的治疗方法•补法:虚则补之,是针对人体正气不足所产生的虚症而设取的。如鸡汤补虚痨;当归羊肉补产后血虚;•泻法:实则泻之,是针对邪气过盛而产生的实证所采取的方法。如山楂消食积,薏米消湿,大蒜治痢疾;•调法:在人体阴阳平衡失调之后,而采取调整阴阳的治疗方法。如阳虚者用牛羊肉助阳;阴虚者用百合、银耳养阴。辨证用膳•辨证用膳,是指膳食应根据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适当调整。•中医治病要求“辨证施治”,而药膳也要求“辨证施膳”。•食物有寒、热、温、凉。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合于寒证或阳气不足之人;寒性或凉性食物,适合于热证或阳气旺盛之人。寒证忌吃寒凉性食品,热证忌吃温热性食物。•凡寒凉性食品,如绿豆、芹菜、枸杞头、马兰头、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阳气旺盛,内火偏盛者食之为宜。•凡温热性食品,如羊肉、狗肉、雀肉、辣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等,都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等作用,阳虚怕冷、虚寒之人,食之为宜。虚证的表现气虚:表现为精神倦怠、易出虚汗、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四肢乏力、动则气喘、脉象软弱等。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和萎黄、头晕眼花、口唇苍白、神疲乏力、心悸耳鸣、脉象无力、月经稀少色淡等。阳虚:表现为四肢失温、形寒肢冷、性功能衰退、遗精、阳痿、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等。阴虚:则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常有盗汗、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质红绛等。虚证的滋补•气虚者,可用人参、党参、黄芪、黄精以补气;•血虚者,可用阿胶、当归、熟地、白芍以补血;•阴虚者,应由沙参、麦冬、银耳、鳖甲来滋阴;•阳虚者,则需鹿茸、附子、蛤蚧、胡桃来助阳。药膳滋补就药膳而言,滋补可分为温补、清补、平补三大类。温补•温补适合于气虚、阳虚者。•温补系指进食一些性温的食品,如鸡、牛、羊、狗、马、鹿肉,牛奶、羊奶及其制品,虾、带鱼、黄鳝,核桃、桂圆、大枣、栗子,杏、桃、椰子、菠萝、樱桃,红糖、咖啡、可可以及一些温性药物。•这些食物与药物能帮助生火,改善怕冷的感觉,故适宜于气虚、阳虚的病人,又宜在冬天食用。但阴虚病人则不宜食用,以免内热加重。清补•清补适合于血虚、阴虚者。•进食一些性凉的食物为清补,这些食物一般性味甘凉。如鳖肉、猪肉、鸭肉、螃蟹、蚌肉、海参,甘蔗、生梨、莲藕、荸荠、百合、西瓜、冬瓜、莴苣、海带、萝卜、绿豆、豌豆、白糖、冰糖以及一些寒凉药物。•这些食物和药物能够清热泻火、改善怕热的感觉,故适应于血虚、阴虚的病人,也宜在夏季食用。而阳虚病人则不宜食用,以免外寒加重。平补•有些体质虚弱者,阴阳气血无明显地偏盛偏衰,这就应选择平补。•平补的食物,如各种粮食、豆类、许多蔬菜、水果,性情平和,既不过温,又不过凉,长期食用也无不良影响。温散食物•温散食物,其性味辛热。如花椒、胡椒、辣椒、桂皮、大茴、小茴、姜、葱、蒜、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御寒除湿。寒冷和潮湿地区的人们食用,大有裨益,但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食物的禁忌1、大便干结、痔疮下血,或患鼻钮、淋浊等症,应禁食燥热食物;2、吞酸嘈杂、风痰湿热、痈疡等症,须禁食肥甘厚味;3、哮喘禁吃螃蟹;4、中风禁食烟酒;5、水肿病人则需低盐或无盐饮食。药膳滋补的方法•1、平补法:多数粮食、蔬菜、水果、猪肉、牛肉;•2、清补法:萝卜、冬瓜、西瓜、小米;•3、温补法:核桃、大枣、猪肝、海虾:•4、峻补法:羊肉、狗肉、鹿肉、甲鱼。药膳保健原则•1、因人制宜,体质不一样,药膳有区别:•2、因时制宜,根据节令的变化进行补养:•3、因地制宜,根据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条件进行补养;•4、因证制宜,不同的疾病施以不同的药膳。四季药膳•春季是万物之始,应多食清淡蔬菜及豆类食品;•夏季暑热夹湿,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秋季凉风初起,燥气袭人,应多吃些萝卜、杏仁,可以清肺降气化痰;•冬季寒冷,应多吃些牛羊肉等温热性食品。人与天地相应•《素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又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食物的气味与药一样,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也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所以要根据人的体质来决定采取哪种药膳。食物的五味(1)•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习惯上把淡味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酸味收敛、固涩。酸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适宜于久泻、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证。•苦味清泄、燥湿。
本文标题:药膳讲座四季(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