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小学古诗鉴赏与教学课堂实录(薛法根)
小学古诗鉴赏与教学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实录(薛法根)薛法根教学实录—《夜雪》师:请拿出一个本子,一支笔,都准备好的举手。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写一首诗,老师在黑板上写这首诗,同学们跟着老师把这首诗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明白吗?(明白)老师怎么写,你们就怎么写。看清楚,字应该写得端端正正。师:板书: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师:(两分钟后)抄好的请举手,看一看每个字都写正确了吗?特别是这个字,这个字念“qīn”,(手指“衾”字,板书拼音),上面一个“今”下面是一个“衣”,看清楚了。这个字念“zhěn”,(手指“枕”字,板书拼音)。好,写好的把笔放下。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是一首清新的、雅致的小诗,就象一朵百花园中的小花一样,题目叫《夜雪》。诗一定要吟诵的,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完:好,自己轻声地吟诵一下。生:轻声吟诵。师插话:对,就这样轻轻地吟,要读到自己的心里。念个两遍三遍,自己念。师:会读吗?生:(齐)会。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有四位同学举手。愿意读的举手。好,请你来读。(指名一生读。)师:好的,正确通畅,不错。(再指名一生读。)师:好的,如果你能够体会这诗的含义和意境,那会读得更好。(再指名一生读。)师:嗯,声音清脆悦耳。如果对这首诗的情感再有一点体会就更美了。我请几个女同学来读读看。(指名一女生读。)师:清幽幽的,你这首诗别有一番情趣,不错。我请你来推荐一个同学读读看。(该生推荐一位同学)师:好,我们来听一听。(被推荐的那位同学读。)师:嗯,她不但对这首诗有了体会,而且有了表情。读诗的时候有表情的同学对诗是有自己的真切体会的。这首诗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师:好,这首诗里面有两个生字,一个念“衾qīn”,一个念“枕zhěn”。考考大家,这个“枕”大家知道吗?生:这个“枕”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枕头”。师:是吗?好,“枕”就是“枕头”。那猜猜看,这个“衾”什么意思?生:也许就是棉被。师:还有同学愿意猜的吗?生:就是睡觉用的“床”。师(笑):床不叫“衾”,床就是床。师:这个“衾”刚才这个同学猜对了,就是“被子”。被子、枕头,明白啦?师:好,那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自己读得懂呢?请你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明白吗?轻轻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你就会读明白了。好,开始。生:自由读、想。师插话:这位同学很好,自己自言自语地把这首诗的意思一行一行地说一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说得对不对等会再说,但是你要自言自语。生:继续自学。师:一共20个字,难不难?好,不难。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生:同桌间交流。师: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读得懂的请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这首诗大体的意思我懂的就举手,越来越多的手举起来了。读得懂吗?好,手放下。师:好的,一部分同学可能还没有把握,老师提三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师问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夜雪》——晚上下雪,懂吗?(生:懂)那我问你:晚上外面下雪,诗人也就是作者,诗人在哪里?(生:家里。)在哪里?从这首诗找到答案,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说的时候要有理有据。他在哪里,说准确了。师读诗,提示:外面在下雪,诗人在哪里呢?在干什么呢?一定要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找到答案。(生思考。)师:你先说。生:那个时候他正在睡觉。师:他在睡觉?生:他抬头看到窗户上一片明亮,知道这是因为雪下得很大,大到他可以时不时听到竹子被雪打断的声音。师:好,这首诗的意思大体懂了。现在问你一下:你凭什么说他正在睡觉?生:因为“衾”和“枕”的意思是“棉被”与“枕头”。他为什么感到棉被和枕头冷了,是因为他在睡觉。第一句说到了被子和枕头,听见了折竹的声音。师:好,她是从“已讶衾枕冷”“衾枕冷”三个字说明他在睡觉,有道理吗?有道理。还有补充吗?生:那如果睡在床上的话,睡了很长时间就会变得很热了,那枕头和被子就会变得很热了。师:哦,那你认为他在哪里睡觉?生:我觉得他坐在床上,没得睡觉。师(笑):他坐了一个晚上是吗?坐了一个晚上不睡觉?他在干什么呢?生:我觉得他正在铺棉被。所以觉得那个棉被和枕头非常地冷。师(笑):啊,他不睡觉就在铺棉被?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他在哪里?好,你说。生:他刚刚在床上,刚刚盖上被子。师:他刚刚盖棉被,发现棉被是冷的对吗?好的,同学们,老师提醒一个词:“已讶”,猜猜他在哪里?他肯定在床上,有没有睡的?生:没有。师:“已讶衾枕冷”,睡了没有?生:没有。师:都没有?睡了吗?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已”,这是“已经”的“已”,不是“己”啊。对呀,“已经”,忽然之间,很惊讶地发现盖的这个被子和枕头忽然变冷了。刚才这位同学说睡了一会被窝是暖和的,现在忽然之间发现被窝冷了,被子和枕头都冷了,在不在睡觉?在睡觉。睡到半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被子和枕头冷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如果你读得懂,你会发现诗人正在床上睡觉,在自己的被窝里睡觉。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第二个问题。他既然睡在自己的被窝里面,他又没起床,外面下雪,他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一行一行地读一读,你能不能找到依据?一行一行地读读看,轻轻地读,每一行里面有没有依据?你能不能看出来?每个同学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个地方就是讲外面下雪了。读书、读诗要越读越聪明。不要盯着我看,不要盯着老师看,你自己要读、要想。好,那位女同学。生:我是从“复见窗户明”这句诗里看出来的。因为雪一般都是白颜色的,“窗户明”,雪一般都是很耀眼的,从窗户望过去一片白茫茫的感觉。师:这是什么?(手指“见”字)这雪映照在窗户上,看到这窗户是亮的。所以这里是什么字啊?“见”,看到了对吗?他通过视觉发现下雪了。这是第一处,读得好。还有吗?生:我找到最后一句的这个“闻”,“闻”就是他的听觉。竹子一般都是很有韧性的,要很重的东西压着才会断。现在应该是冬天,冬天的时候,雪越积越厚,才会把竹子压断的。师:有道理吗?生:有道理。师:“闻”就是“听到”,一听就知道。好的,还有根据吗?现在能发现的同学是会读书的。生:我从“讶”看出来。这个“讶”说明之前没有下雪。虽然现在可能不是冬天,但是这个棉被和枕头突然冷了,只有这个雪的冷才会让它们变冷。师:他讲得很有道理。他说的是“讶”,“讶”的是什么呢?是冷。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不下雪,被窝里面睡到天亮都是温暖的。但突然之间下了一场雪,被窝就冷了。这个“冷”是什么?这是人的一种触觉,脸接触到了枕头,身体接触到被子觉得冷。一个“冷”感觉到下雪,还有吗?生:我从“夜深知雪重”看出来,他知道在下雪。师:这个就是“知”。人都有知觉,对吧?“夜深知雪重”,一个“知”对不对?你看,每一行当中他都能看出外面在下雪。茫茫的黑夜里下起了雪,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古诗。师:诗人有没有直接写外面黑夜里面的雪下得怎么样?(生:没有)雪花飘飘,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描写?(生:没有)他是怎么写的?和我们一般人写的雪有没有不同?生:从床上写到窗户再写到外面听到竹子的声音。师:好,他不直接写,是从侧面写。生:他是从一种事物上来感到外面下雪的。第一个是从“衾”和“枕”,第二个是从窗户上亮了,然后最后是从竹子发出的声音。师:这叫侧面对吧?他是借用其他的事物来写这个雪。他是通过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触觉、视觉、知觉、听觉来写出外面下的是一场雪。好,再读,“夜雪”,齐。生:再次齐读古诗。师:大致意思懂了吗?生:懂了。师:问第三个问题。这是一场小雪还是一场大雪?每一行当中都要找依据,你找得到依据吗?这次发现的同学多。好,我先请后面的同学说。生:从“时闻折竹声“能看出来是大雪。因为只有雪重了才会把竹子压断。师:压断一根算不算大雪?生(七嘴八舌):不算,不算。师:一共才压断一根算不算大雪?这里有个关键的词。生(七嘴八舌):“时”,时常听见。师:所以这里面是“时闻”,就是不时地听到竹子被折断的声音。如果不是“时闻”,那也不一定是大雪,对不对?有道理。还有没有依据?生:“复见窗户明”。如果是小雪的话落在窗户上它就变成水了。只有大雪下在窗户上,才能让窗户看上去很亮。师:问题是那雪是不是下在窗户上的呢?这个“明”是不是雪粘在窗户上它才“明”的?生:看过去一片白茫茫的。师:也就是外面都积满了皑皑的白雪,映照在窗户上它才会——生:才会这个“明亮”。师:对呀,所以这里是个什么字呢看得出大雪?生:“明”。师:对呀,这个“明”看出是大雪,不是小雪。下一会小雪是感觉不到的,窗户还是黑乎乎的。还有吗?还有更重要的地方吗?生:我觉得应该是“夜深知雪重”的那个“重”可以体现出雪的大。师:给个理由呢。生:夜深了,“重”就是说雪是大的师:哦,那我问一下,一般我们说“一片一片雪花”是轻的还是重的?生:轻的。师:你说一片雪花很重吗?雪花飘飘。那他为什么说雪是重的?(生七嘴八舌。)师:一个个说,为什么他说雪是重的而不是轻的?“夜深知雪飘”,多美啊。他为什么不说“夜深知雪大”,而偏偏要说“夜深知雪重”?你知道他为什么要用这个“重”字啊?生:因为雪大,积雪都堆在一起,所以很重。师:积雪堆在一起就显得重了。对这个“重”有了一层体会,还不够。生:我觉得他写这个“重”是为了体现后面的这个“时闻折竹声”。因为光说“大”的话,可能不会折断,只能是“重”的话,雪全盖在那边才会把竹子折断。师:哦,这个“重”和后面的一个什么联系在一起呢?“折”。和它联系在一起,有了“重”才会“折”,不“重”它不会“折”。对这个“重”有了第二层体会,但是还不够。这个“重”说明什么?生:如果“大”的话,不一定“重”;但是“重”的话肯定是“大”的。(众笑)师(笑):哦,你这样推断。你想像一下什么时候这个地上的雪下得多啊?下的时间长,时间很长很长,然后呢?雪下得很大很大。如果下的小雪,雪一到了地上就融化掉了。因为下的时间长,下的雪花大,所以才有这个“重”字。好,这说明是大雪,还有吗?还有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大雪的?生:“已讶”,忽然感觉到这个棉被和枕头冷了。如果是小雪的话应该是一点点变冷的。师:对,这里有一个字。冷到什么程度?生:感到非常惊讶。师:这个“讶”是有“惊讶”的意思。半夜里他——生:惊醒了。师:不是“惊醒”的,是怎么醒的?生:冷醒的。师:他不能说冷醒的,他是生:冻醒的。师:对呀,是冻醒的。冻坏了,冻到自己感到很惊讶,怎么会这么冷呢?所以这是个什么字呢?“讶”。哦,你还有一个啊。生:就是那个“复见窗户明”的“复”。刚才他已经说了,窗户不是直接靠在地上的,要稍微上来一点。雪下得很大就不容易融化掉,所以才会经常看到它。师:你这个“复”怎么解释?生:“复”就是经常。师:是不是?就是反复?一次又一次啊?老师纠正一下,这个“复”不是一次又一次,不是反复,而是“又”的意思。他一开始被冰冷的枕头和被子惊醒了,惊醒了以后他怎么样?“又看到”,不是“经常看到”,而是“又”的意思。“已”和“复”对应起来才能理解正确,懂了吗?师:好,我们通过“讶”、“明”、“重”、“时”这些词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所以我们说古诗当中每一个字它都能传达出一层意思,都能表达一种感情,也能营造一种意境。(此诗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现在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自己读,把这些圈出来的字体会一下,你的朗读感觉就会不一样。好,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生自由练读。(深情)师:这时候的读你要对这组画面有种感觉,感觉到这个夜雪啊给你的感觉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随便你先来读,然后你说“我读出那个夜雪的意境、情境、感觉是什么样子了。”谁愿意读?指名一生读:“已讶窗户明”(众笑)师(笑):你这个叫“串门”。慢慢读啊。(该生继续,最后一行读错。)师:老师给你一个小小建议好不好?第一放慢点速度
本文标题:小学古诗鉴赏与教学课堂实录(薛法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1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