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城市地下空间建筑-2[1].3
2.3地下建筑空间艺术地下建筑的艺术主要指建筑的空间艺术。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不同之处是地下建筑没有外部造型,因而其空间组合艺术尤为重要。日本地下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除了它具备了开发地下资源这点之外,其空间组合艺术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空间设计艺术。一、出入口的处理地下街出入口是由地面进入地下的必经之路,主要作用是交通、防火疏散,它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会影响到地下的效果。出入口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街道或交叉口处的出入口由于地段狭窄,不宜过大,通常有两种处理手法。一种是棚架式独立出入口。日本大阪虹之町地下街出入口(图2.21)设计成拱形玻璃雨罩,上有金属骨架,对面为彩色图案,很容易与“虹”联系起来,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人行道上的出入口可以取消挡雨架,这样人行道上视线较好。名古屋中央公园由于地面较开阔,采取了无棚架式的地面出入口(图2.22),这是出入口的第二种形式,平卧式出入口。出入口设置还可利用地面建筑物的首层,如日本横滨波塔街出入口直接设置在建筑旁,大阪虹之町地下街出入口开在天井内。图2.23为设在街道中心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图2.24为设在广场上的汽车出入口。图2.24为设在广场上的汽车出入口。总结地下街出入口处理方式有棚架式、平卧开敞式、附建式(图2.25)。各种出入口设置应根据出入口的位置并结合地段条件考虑。出入口造型及设计的基本规律如下:(1)在交通道路旁宜设开敞式或棚架式出入口。(2)在广场等宽阔地区宜设下沉广场出入口,同时应结合地面广场的环境改造。(3)在大型的交通枢纽及有大量人员出入的公共建筑中且用地紧张地段,宜设附属建筑出入口。(4)在考虑特殊用途时,如防护、通讯、维修、疏散等,可采用垂直式、天井式及与其他地下空间设施相连接的出入口。二、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是地下街常用的手法,出入口可直接在广场内解决。它可以打破地下空间的封闭感,把地下、地面空间及出入口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一)下沉式广场的功能及作用如果说广场是城市的门厅,下沉式广场则是地下城市的门厅,是地面与地下空间的过渡。下沉式广场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休息、娱乐的公共场所,担负地下空间建筑的出入口,避免了地下空间建筑出入口的狭小感觉,给人带来较宽敞的入口门面,类似地面建筑的入口形式。下沉式广场的基本作用为空间过渡,地下空间建筑的人流集散、体闲娱乐与观赏。(二)下沉式广场的类型下沉式广场可根据地段条件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圆形、矩形、不规则形三种,空间过渡可采用楼梯、自动扶梯、台阶、坡道等措施,剖面高度在5m左右,一般不伸至地下二层。(三)下沉式广场设计的特点(1)下沉式广场宜布置在城市中心广场、公园等人流集中的地带,通常不与地面交通相交叉。大型的下沉式广场常结合城市广场的地面规划进行,具有较强的环境艺术特征。(2)下沉式广场的首要功能是地面与地下空间过渡,伴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另一功能—休闲娱乐也是十分重要的。(3)下沉式广场的建设应同自然、文化艺术、人的心理与审美、城市人员应急转移相结合。如日本东京新宿西口地下街以绿化为主的小型下沉式广场(图2.26)。下沉式广场可设置流水、绿化、水池、喷泉等。一般由室外楼梯或电梯进入,由下沉式广场可进入地下街的出入口。图2.27为我国西安钟鼓楼地下街下沉广场出入口。图2.28为日本名古屋中央公园地下街下沉广场。上海杨浦区北部五角场的高架“彩蛋”和下沉式广场三、休息广场及内部空间由于地下街较长,每隔一定距离需设一个休息广场。在这一点上,日本地下街处理得很巧妙。大阪虹之町地下街长800m,在该街内设计了5个休息广场,并以主题构思广场内的艺术效果,如“水之广场”、“绿之广场”、“光之广场”、“晶之广场”、“爱之广场”。大阪虹之町地下街中的“水之广场”(图2.29)和“光之广场”(图2.30)均为地下街休息广场的实例。四、日本大阪地下街实例日本大阪建设了多处地下街,有站前的梅田地下街、爱的地下街、南波虹地下街、哥姆斯花园、堂岛地下中心、光和水地下街、阿倍地下街、难波南南街等,其分布情况如图2.31所示。日本大阪站前地下街是1995年建设的,为解决这一地区交通拥挤、混乱的局面,在该地区规划了“复合型”地下街,以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地下顶层为地下街,下层为停车场,其主要设施见表2.3。大阪地下街周边地区有大阪车站、阪急、阪神、梅田车站等交通枢纽,3条地铁从此通过,外来人员不断增加,使停车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大阪中心地区为增强城市的功能,规划建造地下街。图2.32为大阪地下街顶层平面规划,图2.33为下层的停车场。图2.34、为阳光厅。图2.35为内部空间。五、新宿地下街新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历史较久,早在1932年就已完成一部分地下街,由于地价的不断高涨,需求与供给失衡,使开发商转向地下发展,1984年该处地价300万日元/m2,是世界少有寸金之地。该处地下街大规模开发为1960年,当年建设了西口地下街与西口广场并投入使用。之后1963年、1964年和1972年建成南口地下街、东口地下街和歌舞伎地下街。1967年前后建成的新宿车站东、西口两侧商业区“都会地下大步道”是最具划时代影响的地下空间开发,全长550多米。到90年代,新宿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已形成从西口甲州大道到东口歌舞伎町,总建筑面积约11万m2的地下商业网络体系,见图2.36所示。新宿东站西口广场改造建设于1965年,1980年11月完工。地上有7m高架步道系统,中心有1.68公顷的地下一层中央下沉广场(图1.17),该广场为各铁道、地铁车站以及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相互转乘空间,还联络各商业区,设有43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是规模十分庞大的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立体化开发的典范。
本文标题:城市地下空间建筑-2[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2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