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頁第四節全球化下的世界學習重點1.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情勢。2.全球化與亞洲世紀的來臨。3.人類所面臨的新危機。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頁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情勢(一)一國獨大的美國霸權項目內容經濟力1992~1999年間,美國GDP年增長超過3%,其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25%左右。從1994年連續三年,國際競爭力名列第一,是世界最大市場與對外投資國。軍事力美國擁有最精良的核子武器,其軍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一九九○年代初期,美國對世界各主要戰略地區的控制,藉波斯灣戰爭和南斯拉夫內戰而更為強化。文化力美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以及長期累積下的文化影響力,一九九○年代的美國已成為單一霸權的國家。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5頁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情勢(二)恐怖主義美、蘇兩國的情報組織,為了國家安全與需要,而暗殺不同政見者。繼中東戰爭和巴勒斯坦問題複雜化後,阿拉伯世界反美、反以色列的呼聲高漲,導致全球範圍內針對美、以兩國的恐怖活動激增。此外,也有些地區以恐怖主義,作為追求獨立的手段,「911事件」可以看成是恐怖事件的頂點。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7頁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一)起源全球化的發展可以追溯至地理大發現與海外殖民地擴張的時代,近五百年以來世界歷史的變遷,正是市場經濟導向全世界的一個過程。「全球化」這個名詞則晚至一九六○年代才被提出;八○年代,演變成一個描述未來趨勢的概念。到了九○年代,由於網際網路的使用,全球化問題就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8頁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二)意義全球化的意義各家立論不同,大體上可歸納出以下幾點:全球化是一種自古已有的趨勢。全球化是各地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趨同化。全球化是一種從閉關自守面向開放的態度或政策。全球化亦指政治、文化上的一體化。全球化也統稱資訊的網路化。全球化最容易被化約或統稱為經濟的國際化。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9頁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三)全球化的特色高度資本本主義化全球的資本、貿易、金融、科技、勞力與管理,配合跨國公司的推動,已使經濟的營運邁向國際化。因生產、分配與銷售的垂直分工,國與國之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度、相互滲透度,都更提高與加深,沒有一個地方能與世界隔絕。就經濟的角度來看,全球化也是一個資本集中化、極大化的趨勢,更是一個強國支配弱國、資本主義全球性發展的過程。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0頁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跨國公司的出現一九九○年代,世界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70%的對外直接投資、80%的技術專利和三分之二的貿易額,均掌握在跨國公司的手上。2002年12月,時代華納公司以一千八百三十億美元高額,成功合併美國線上公司,宣告世界最大娛樂媒體公司的誕生。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1頁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區域性組織的出現在資本分工的情形下,世界形成了中心、半邊陲及邊陲三個區域。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就是在美國的領導下,建立以自由貿易為基礎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會員國,彼此則享有最惠國待遇;以歐洲共同市場為原型的歐盟,則對會員國提供勞務、資本、技術自由流通的便利。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4頁世界區塊的劃分自八○年代以來,以經貿、金融、生產力為標準,世界逐漸分化為四大區塊。第一區:美國、歐盟、日本。第二區:東亞四小龍、1976年以後的中國大陸與印度。第三區:拉丁美洲,如巴西、墨西哥;東南亞,如馬來西亞、越南;北非(洲)。第四區:撒哈拉沙漠以南之非洲大陸、中東及南亞次大陸。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5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歐洲聯盟(EU)網站國:法國、西德(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英國、丹麥、希臘、西班牙、葡萄牙、芬蘭、瑞典、奧地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馬爾他、賽普勒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6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網站國: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富汗。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7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網站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汶萊、中國、臺灣、香港、墨西哥、智利、巴布亞新幾內亞、俄羅斯、祕魯、越南。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8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網站=1843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19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網站國: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0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非洲聯盟(AU)網站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維德角、中非共和國、查德、葛摩、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象牙海岸、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利、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莫三比克、那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西撒哈拉、聖多美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獅子山、索馬利亞、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多哥、突尼西亞、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1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網站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2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南美南方共同巿場(ALADI)網站國: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墨西哥、巴拉圭、祕魯、烏拉圭、委內瑞拉。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3頁世界區域性組織圖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4頁亞洲的發展新興市場的崛起在有金磚四國與金磚十一國之稱的新興市場中,就有八國位於亞洲;其人口約計三十三億,占全球人口的半數,七大工業國的三倍。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6頁亞洲的發展中國的優勢中國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廉價的勞動力使中國不但是一個理想的生產基地,更是一塊有待開發的龐大市場。2007年,中國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施《勞動合同法》後,已逐漸喪失廉價勞力的優勢。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7頁亞洲的發展印度的崛起印度過去二十五年的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6%;印度政府對獎勵投資不遺餘力。高科技、廉價勞力、投資政策及天然資源,都是未來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勢。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8頁圖5-4-8印度孟買是西岸的港口城巿,商業繁榮;巿中心海洋大道上擠滿車輛,辦公大樓及旅館林立。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29頁人類所面臨的新危機(一)貧富差距的擴大根據1996年的統計,美國、西歐及日本等七大工業國,人口雖僅占世界的14%,但卻吸收世界資金投資的60%。世界上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人口無法分享資源的分配,在全球六十億的人口中,只有十億左右的人生活在富足的條件下。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30頁人類所面臨的新危機例如:2001年的統計資料,世界網路用戶有七億人;但居於北半球國家的使用者,有六億四千萬人,占92.2%。而南半球廣大地區的人,則分享其它不到8%的用量;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使用者不到1%。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31頁人類所面臨的新危機(二)新殖民主義的開始跨國公司的母國多集中在七大工業國國家內,世界前五百大跨國公司中,美、日兩國就分占一百五十九家與一百三十五家。藉著資本、技術、生產與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方式,使低度開發國家或中小企業,無法生存或被邊緣化;而跨國界的併購,猶如變相的殖民剝削。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32頁圖5-4-10克萊斯勒公司所生產的電動車,使用電力驅動,除可降低石油用量外,因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故可避免造成空氣汙染。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33頁人類所面臨的新危機(三)資源運用與環境保護資源的耗竭與匱乏,將是人類未來需要共同面對的困境。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只會日益加速與惡化。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34頁圖5-4-11全球氣候暖化現象嚴重,可由冰川後退、冰棚急速融解來證明。1993年2002年圖為1993年及2002年,東非吉力馬札羅山(Kilimanjaro)冰川對比。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35頁人類所面臨的新危機土地的沙漠化、氣候的暖化、固態廢棄物的增加、珍稀物種的滅絕、世紀黑死病「AIDS」、「SARS」及禽流感的出現,說明人類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世界地球日」運動呼籲,人類應超越國界、不分種族、不計較政治立場與宗教信仰的歧異,共同為保有一個安寧又乾淨的地球而努力。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38頁問題與討論1.全球化的意義為何?何以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在未來世界中被認為最具潛力?2.全球化中人類面臨了哪些新的危機?3.美國在後冷戰時期何以成為獨強的國家?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第48頁課後活動同學蒐集住家附近的環境汙染情形,並思考提出如何解決的方法。
本文标题:全球化的起源与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3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