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加强全员应急管理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发展指导思想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适应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第一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水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7·28唐山地震象山“八一”台风六十周年忆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第二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万众一心抗击“非典”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第三阶段: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升时期。2008年对中国应急管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年初,南方雪灾、拉萨3·14事件和汶川特大地震,为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严峻的命题。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汶川地震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定应急能力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质的程度。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减灾文化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管理知识。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2001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7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1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130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应对法体系,使应急工应对法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分类:公司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把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预警的条件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特别重大(Ⅰ级),红色预警信号。重大(Ⅱ级),橙色预警信号。较大(Ⅲ级),黄色预警信号。一般(Ⅳ级),蓝色预警信号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预警级别: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预警级别: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预警级别: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应急管理安全防灾减灾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是指满足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物不受损伤和完整、完满的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一种环境和状态(物态和精神)。“安全”可以是一种状态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没有危险就是安全,安全是一种状态,让人在这种状态中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树立综合安全观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生活过程中吃、穿、住、行等活动中的安全。生存是生活存在简称,也是自然界一切存在的事物保持其存在及发展变化的总称。通常指生命系统的存在和生长。只要你在生活,只要你还存在。安全生活: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工作外的安全与工作间的安全同等重要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是人类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充分而必要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与必备前提。减灾防灾、规避风险、自护自救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安全生存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推进依法治理、深化专项整治、深化改革创新等为重点内容,开展政治性、专业性、文艺性、新闻性有机结合、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推动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了企业要落实五大主体责任,并建立起隐患治理监督机制。(一)、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二)、企业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技术负责人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强化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要守士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三)、完善落实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跨地区、多层级和境外中资企业投资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从点滴做起,安全从小事做起,安全从我做起!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四)、建立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五)、国有企业要发挥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自觉接受属地监管。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生产法》:八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伤亡事故等级分类:分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人为本(注重安全和健康)●安全健康(目标“0”事故)●恪守道德(目标“0”违规)●关爱环境(目标“0”污染)企业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人:随时掌握安全知识,不断改进和提高安全意识。物:达到本质安全,不能达到的提高防范措施;环境:消除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危险源);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危险并不可怕,最可怕的不知道危险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二、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管理上的缺陷。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超壮观1200人肉骨牌倒光光美科技公司破纪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4、员工不稳定;年龄、文化、个性、习惯、素养等等。5、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缺损或不全;6、不配戴劳动保护用品;7、使用落后、淘汰产能的设备设施;8、不科学的改造和投入;9、生产、设备、工艺、管理不转型升级的;10、安全文化落后的;11、应急处置不当等事故发生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1、机械伤害:查人、查设备、查工艺、查制度等;2、触电:查漏电,发现裸露电线未确定有电无电时,视为有电;3、物体打击:物品堆放是否稳固,符合安全要求;4、车辆伤害:驾驶员作业时优先考虑人员动向,交叉作业特别要注意;5、火灾:在作业场所,落实防火措施;6、爆炸:防爆设施是否完好控制一切火源。7、起重伤害、8、容器爆炸、9、高处坠落、10、淹溺、11、灼烫、12、坍塌、13、冒顶片帮、14、透水、15、放炮、16、瓦斯爆炸、17、火药爆炸、18、锅炉爆炸、19、其他爆炸、20、中毒和窒息、21、其他伤害。空中抛物(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绿色化)职业病:要正确配戴劳动保护用品;受限空间作业、车辆落物、高空落物、城市内涝。国标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事前-宣传教育培训,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班组;九类人员教育分为:特种作业人员、中层以上干部、班组长、换岗、“四新:即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新业态)”、职业健康、全员、复工、安全管理人员。特种、安全管理等人员,有国家相关部门培训,持证上岗。2、事中-检查、危险源评估、隐患排查及整改,并落实措施,不能及时整改的应落实防范措施。不断完善制度和作业指导书、应急预案。3、事后-处理,应急处置是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加强事前把关事中检查事后处理: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7年4月1日实施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加强全员应急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7年4月1日实施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学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过程;是全员参与、自觉主动地进行安全绩效改进活动的过程;制定和执行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过程;同时也是全员排查安
本文标题:加强全员应急管理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3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