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依据课标构建知识体系的研究方案——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王瑞琴张慧娟一:问题的提出客观地说,近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在经过多次修订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内容安排和形式设计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一是目标范围明显拓宽,不仅把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作为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取向,而且把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整体发展,培养健康、活泼的中学生作为目标取向;二是内容开始变得丰富多样,增加了大量跟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三是形式也开始摆脱单一、枯燥的说教式面孔,从版式设计到内容组织都开始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目前的教材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课程设计的知识点很丰富,但是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并不十分清晰(一)从教材的编排看(二)从思想品德中考导向来看(三)从教学角度看二、概念的界定所谓体系(system)构建教材知识体系三:研究的目标在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上,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慎重选择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使课程资源的配置对学生思维、情感、智慧构成适当的挑战,唤起学生能动的抗争意识。让每一知识体系所涉及的主题螺旋上升,贯穿在整个初中三年的课程中,使课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有一定弹性的系统,以利于教师开放式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构建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学生思维训练”教学的相关理论。(2)依据课标构建教材知识体系的方法。在教学的实践中,尝试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角度,分别通过抓主线、分块面、扣核心等几种方法构建知识体系。通过“抓点、连线、织网,打通界限”,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品质得到较高层次的发展。(3)依据课标构建教材知识体系的形成。分专题、单元、章节、课、框及目!(4)依据课标构建教材知识体系的课堂教学的运用的实施研究。(实施中的分析、比较、调整、学习效果的分析研究)五.课题研究的依据主要理论依据是:(一)教育部制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中考说明》的要求(二)有关的教育理论五:研究方法分工合作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与启动阶段(2009年5月)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相关教学理论,进行课题分组,内容分派,设计研究方案。(二)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1、先进行单课的知识体系的建构2、然后进行单元和整个年级的知识体系的建构3、整合三个年级五本书的知识结构体系4对已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体验,探究。(三)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6月)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并不断反思修正。七、课题成果表达形式1三个年级五本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完成。每一教育模块所涉及的主题螺旋上升,贯穿在整个初中三年的课程中,使课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有一定弹性的系统,以利于教师开放式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2研究报告的完成八、课题组成员分工指导老师:张年丰老师,刘文兵老师,郝雪莹老师张慧娟:负责本课题初一课本的知识体系的构建王瑞琴:负责本课题初二课本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张亚芳:负责本课题初三课本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李洲:负责整合初一初二初三年级间知识体系(附案例:)教材是按单元来编排知识体系的。每个单元至少由三课构成。每课又由几个框题组成。知识相对独立,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从整体回顾知识,对一个单元的知识就有个总体印象。现就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和九年级教材第三单元为例,展示知识体系示意如下: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单元内容结构做自立自强的人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要自立?自强是什么?为什么要自强?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自立怎么走向自立?怎样培养自强的精神?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课标具体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成长中的我”中的“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本课内容结构走向自立人生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为什么需要自立?告别依赖多实践多锻炼自立是什么?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自立的重要性自立的必要性依赖的危害依赖不等于依靠自立与依赖和帮助的关系独立的生活,遇事有主见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第四课人生当自强课标具体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成长中的我”中的“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第四课人生当自强本课内容结构人生当自强怎样培养自强精神?为什么要自强?理想,自强的航标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自强是什么?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对于个人而言对于民族而言自强的含义自强的主要表现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对理想要执著追求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不放任自我扬长避短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课标依据三、我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中(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5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1.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三)法律与社会秩序3.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3.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4.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4.6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政治保证法律保障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关注经济发展身边的变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充满活力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走向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学会理财合理消费精神消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参与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国家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宪治国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要严于普通法律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申述控告检举举报等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的含义,意义,要求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质意义辨别并自觉抵制消极文化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依法行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学法用法守法护法基本要求具体要求核心一致性反思:九年级《思想品德》应理清和呈现这样一个逻辑体系:责任→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基本纲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理想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整合不同教材不同知识板块的相关性,构建一个涵盖整个初中思品课的知识体系和网络。这样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就会出现“会当岭绝顶,一揽众山小”局面,才会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达到满意的解题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立足教材,全面精读,熟悉教材,采用以“模块”的形式将课本知识重新整合,并把各课、各节、各框的知识要点梳理出来,按照互相联系的顺序排列,形成知识体系,弄清各个知识点在大纲中的合适位置。这样就能很好地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有个较为深化理解,从而更好准确记忆、拓展思维,使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为解答中考试题奠定坚实基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张慧娟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3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