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1949——1955课标要求: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分析针对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背景,新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方针。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历史意义。3.态度与情感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人民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站立起来的标志。2.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这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民族的自立。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这项原则被公认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典范阅读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近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国际(最突出特点)目的: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重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怎么办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同苏联等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毛泽东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苏联1949.10.3.10印度1950.4.1.2保加利亚1949.10.4.11印度尼西亚1950.4.13.3罗马尼亚1949.10.5.12瑞典1950.5.9.4匈牙利1949.10.6.13丹麦1950.5.11.5朝鲜1949.10.6.14缅甸1950.6.8.6波兰1949.10.7.15瑞士1950.9.14.7蒙古1949.10.16.16列支敦士登1950.9.14.8阿尔巴尼亚1949.11.23.17芬兰9越南1950.1.18.1950.10.28.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和平共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核心基础保证条件归宿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万隆精神各国互相尊重,合作发展,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问题探究:从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政策及不同结果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中国是“酣睡的巨人”,一旦醒来,它将震撼全世界。——拿破仑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中国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世界上最能干的10亿人所具有的潜力必然会使中国成为经济巨人和军事巨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1、不论国际局势怎样纷繁变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是()A、互相尊重B、互助互利C、和平共处D、独立自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B、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阵营C、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真棒!????真棒!练习反馈D、周总理接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3、“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A、站在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一边B、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C、站在苏联一边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4、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亚非会议时B、周总理访问印度时C、周总理访问缅甸时真棒!OK!??????练习反馈D、亚非国家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分歧5、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出席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在其间成功地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是指()A、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B、促使会议采纳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D、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6、亚非会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A、中国代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代表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国际关系相对缓和真棒!??????真棒!练习反馈
本文标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4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