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目标及要求】1、深刻理解行为主义的语言获得理论。2、深刻理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3、理解前言语期的特征。4、深刻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标志及词义的发展特点。5、理解儿童句子的发展阶段。6、掌握儿童句子理解的策略。2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以词为界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3第一节语言准备期——前言语阶段4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分产生和理解两方面的准备。5一、语言产生的准备——语音的发展6婴儿期言语的发生与发展一般认为,婴儿说出第一个与某一事物有特定指代关系的母语中的一个词,就标志着言语的发生。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在10-14个月之间。婴儿言语的发生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71.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哭是新生儿最初的发声,也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需要,即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出生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还没有分化,虽然引起哭的刺激有多种,但所引起的哭声基本上没有区别。8出生1个月以后的婴儿,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声。不同刺激引起的哭声也明显不同。2个月大的婴儿在舒服的时候,能发出ai、a、e、ei、ou、nei、ai、i等音。93个月末,婴儿的哭叫不仅由生理需要引起,也往往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有经验的成人,可以从婴儿的哭声差别辨别他们的不同需求。102.呀呀语阶段(4-8个月)呀呀语阶段(连续音节阶段),5个月进入,9个月达到高峰。从呀呀语开始,儿童的发音需要经过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逐步增加符合母语的声音;一是逐步淘汰环境中用不着声音。111岁左右开始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呀呀语出现率开始下降。呀呀语的作用主要是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123.模仿发音-说话阶段(9-12个月)在该阶段婴儿所发出的连续音节不只是同一音节的重复,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音调开始多样化,四声也出现了。此时婴儿能说出一些为发音做准备的没有意义的话。快到1岁时,婴儿能模仿成人说出一些有意义的音,例如,mao-mao(帽帽),deng-deng(灯灯)。这就标志着婴儿学说话的萌芽。13成为一个交流者成年人要对婴儿的喔啊声和咿呀语作出反应。到4个月时,婴儿能够与成年人同时看一个方向,这种技能在12到15个月时才较为成熟和精确。此时,父母经常对婴儿观看的东西说一些话,说明婴儿所处的环境。具有这种共同关注经验的婴儿可能说话较早,词汇发展较快。14轮流说和轮流游戏在3到4个月间,婴儿就能以轮流说的形式开始交谈。婴儿说,看护者回应,等待婴儿反应,然后再循环。约6个月时,亲子之间的互动开始加进了轮流游戏,如拍手游戏和藏猫猫。起初,成人主要是维持这种游戏性的交流,到12个月时,婴儿能主动地参与,与父母交换角色。在此过程中,他们练习了人类交流的轮换模式。15二、语言理解的准备——交流的发展161.语音知觉婴儿对言语刺激敏感,1个月的婴儿具有语音范畴知觉,具有在两个范畴之间的辨别力,而不是在一个范畴之内的辨别力。使声学提示转化为语音特征;只有忽略大量的语音范畴内的变异才能使语言的理解成为可能。172.语词理解8、9个月,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动作来回答的反映最初并非是对语词本身确切的反应,而是包括语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不能把词从复合情境中分离。11月左右开始逐渐分离,才真正理解词的含义。此时儿童能理解,但不能说,称被动性语言。只有出现主动性语言(1岁左右)才标志符号交际的开始。18第二节语言发展期19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标志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婴儿期言语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20一、语音的发展获得语音的不同观点:音位、掌握区别性特征、学习词语音发展到一定时候,儿童获得把听觉模式转换成自己发音的方法,一般称语音规则(语音过程)。儿童运用这些规则把复杂的单词简化到自己可以发出的水平,由此产生许多发音的错误。21儿童语音的发展就是这些简化过程的逐渐减少,直至说出的单词与原型相符。规则有两类:改变(替代、同化、删除),选择(避免发某个音和倾向发某个音)22在婴儿期语音发展的基础上,一般认为2-3岁幼儿的言语发展,可分两个子阶段:1岁末到1岁半,是理解言语阶段。1岁半到3岁是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到3岁末,幼儿已经完成了从感知语言到说出的语言的过渡。一般认为,在正常教育下,4岁儿童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已经能够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23二、语义的发展241.普通名词婴儿最初的单词通常是他们熟悉的食物的名称。大致出生10至13个月,产生最早的单词。18个月时儿童平均拥有50个能说的单词,100个能理解的单词。个体差异显著。18个月起词汇量骤然增长,即“命名骤增”。6岁词汇量大约10,000个。25词的扩张和缩小在2-6岁儿童中普遍词的扩张:在儿童早期理解词的意义时,儿童不仅称狗为狗,而且会把牛、马、羊、猪等能走的四足动物都称为“狗”。再如,有的儿童看月亮是圆的,会把窗户上或墙上的圆形图案、圆的饼等圆东西也都叫月亮。词的缩小:但此时的儿童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桌子”一词单指自己家里的方桌,“爸爸”则仅指自己的爸爸;再如,把“狗”和“猫”称为“动物”而不承认蝴蝶也属于“动物”等现象。26对产生扩张原因的解释:克拉克提出了语义特征假设,认为儿童最初学习词时不是一下子掌握所有特征,儿童并不知道成人关于这个词的全部含义,而是把词义和某些特征等同起来,就出现了词的使用范围扩张。斯劳宾则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在儿童的主动词汇中尚无“马”和“羊”等词,而这些动物都有类似于狗的地方,因而临时借用已知的词来称呼。27使用范围缩小原因的解释产生使用范围缩小现象的原因是儿童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适当的抽象概括水平。282.形容词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到事件情境的描述。儿童最早使用的是描述物体特征的形容词。其中颜色词出现较早,但各种颜色词不同时出现,其顺序:红;黑、白、绿、黄;蓝;紫、灰;棕。29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其次使用的是描述味觉、温度觉和机体觉的形容词。接着使用的是描述动作和人体外形的词。最迟使用的是描述情感及个性品质的词和描述事件情境的词30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3)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4)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313.时间词对于时间阶段的词,3至6岁儿童首先理解今天、昨天、明天,然后向更小的阶段如上午、下午、晚上、上午几时,以及更大的阶段如今年、去年、明年逐步发展,到6岁已全部掌握。32对于时间次序的词,儿童先理解“现在”,然后理解“已经”,最后为“就要”。一般情况下,单一的时间“先”、“后”比合成时间词“以前”“以后”先掌握。334.空间方位词儿童掌握空间方位词的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提高最快的是在3岁到4岁之间。其获得空间方位词的大致顺序为里、上、下、后、前、外、中、旁、左、右。345.指示代词我国研究发现,幼儿对“这”、“这边”、“那”、“那边”的理解没有先后差异,而语言情景的不同及儿童的自我中心对指示代词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影响。356.人称代词我国朱曼殊等的研究表明:幼儿不论其作为其他三人交谈的旁观者或者自身实际参加三人交谈,充当受话者和第三者的角色,都对“我”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367.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分物量词(事物单位)和动量词(动作单位)。物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名词”的公式。3、4岁仅能使用少量高频量词“只”、“个”并表现出对它们的过度概括。375岁左右开始注意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但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搭配方法。他们常使用的策略:一种是根据名词所指事物的动作或功能,以动词作为量词来使用。另一种策略是根据名词所指事物的状态,用形容词作为量词。38三、句子的发展391.句子的产生40(1)不完整句单词句(1-1.5岁):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特点是:单音重叠;意义不明确;与动作紧密结合;词性不确定。41电报句(1.5-2岁)婴儿说出的句子还不完善,象发电报一样,因此又称电报句阶段。出现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妈妈鞋,娃娃排排。42(2)完整句句法发展的过程是从无修饰的简单句到有修饰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43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复杂句是指由几个结构相互连结或相互包含所组成的单句。具体有三类(见教材P205):一是由几个动词性结构连用的连动句。二是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充当主谓结构中主语的递系句。三是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44(3)复合句(2-3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中国儿童2岁开始说出为数极少的简单复句,4到5岁发展较快。有联合复句和主从复句。联合复句联合复句中出现最多的是并列复句,其次是连贯复句和补充复句。连贯复句——“吃好饭以后,我在家里找小华玩了一会儿,就看电视了”;补充复句——“我搭东西,我搭桥”主从复句出现最多的是因果复句。如“这个玩具坏了,不好玩了”幼儿复句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松散,缺少连词。缪小春、朱曼殊(1989)研究表明:4岁儿童基本理解并列复句,6岁儿童基本理解递进复句和条件复句。6岁儿童对于选择复句还没达到基本理解的水平。47复合句阶段是说话的关键期。如果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则会使婴儿的言语能力快速发展。48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松散到复杂严谨。(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492.句子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1)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4、5岁儿童对被动语态句(小红被小明推)和双重否定句(小朋友没有一个不来)还不能很好理解。50(2)句子的理解策略(刘金花主编教材P125)事件可能性策略指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动作对象、动作者等。如儿童将“用小羊打鞭子”理解为“用鞭子打小羊”。51词序策略指儿童完全根据句子中词的顺序来理解句子。如儿童常常将“女孩被男孩推倒”理解为“女孩推倒男孩”。52非语言策略是儿童理解句子的一种策略,指儿童在理解句中某些词时,常根据参照物的特点和自己对事物的预期来理解词义的策略。53四、语用技能的发展语用技能是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1.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2.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54第三节语言获得理论55目前有几种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假说。这几种理论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对于人类个体来说,言语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的,还是主动创造的?认知与言语之间的关系等等。56一、环境论571.模仿说阿尔波特认为,婴儿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而获得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认为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创造和选择的。582.强化说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金纳还特别强调“及时强化”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婴儿言语之后,马上就给予强化,将有利于帮助婴儿形成言语行为。59模仿能解释语言发展吗?强化和模仿可以促进早期语言发展,但它们只是支持了语言的发展,而不能解释语言的发展。6061二、先天决定论62先天语言能力说(言语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认为:(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乔姆斯基63(2)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3)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
本文标题:儿童语言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6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