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杨绛2003年出版至今,深受读者喜爱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作者简介钱钟书杨绛的丈夫,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代表作品:《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丈夫钱瑗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于1937年5月生于英国牛津。别名圆圆。女儿这本书会讲些什么?目录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一)走上古驿道(二)古驿道上相聚(三)古驿道上相失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书的末尾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讲述了“我们仨”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和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全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内容简介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了整个作品的序幕。最后几年中我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将63年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摘录1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钟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钟书不知到哪儿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惶急中忽然醒了。钟书在我旁边的床上睡的正酣呢。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钟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摘录2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钟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大学图书馆的经典以十八世纪为界,馆内所藏经典作品,限于十八世纪和十八世纪以前。十九、二十世纪的经典和通俗书籍,只可到市图书馆借阅。那里藏书丰富,借阅限两星期内归还。我们往往不到两星期就要跑一趟图书馆。我们还有家里带出来的中国经典以及诗、词、诗话等书,也有朋友间借阅或寄赠的书,书店也容许站在书架前任意阅读,反正不愁无书。摘录3司徒是同学院的同学,他和钟书最感头痛的功课共两门,一是古文书学,一是订书学。课本上教怎样把整张大纸折了又折,课本上画有如何折叠的虚线。但他们俩怎么折也折不对。两人气的告状似的告到我面前,说课本岂有此理。我是女人,对于折纸钉线类事较易理解。我指出他们折反了。课本上画的是镜子里的反映式。两人恍然,果然折对了。他们就拉着我一同学古文书学。我找出一支儿娃子,用针尖点着一个个字认。他们的考题其实并不难,只要求认字正确,不计速度。考生只需翻译几行字,不求量,但严格要求不得有错,错一字则倒扣若干分。钟书慌慌张张没看清题目就急急翻译,把整页古文书都翻译了。他把分数赔光,还欠下不知多少分,只好不及格重考。但是他不必担忧,补考准能及格。所以考试完毕,他也如释重负。摘录4圆圆见过了爸爸,很好奇地站在一边观看。她接过橘子,就转交妈妈,只注目看着这个陌生人。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要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和时间赛跑家钟书医院阿瑗医院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名人轶事•杨绛和“七十二煞”•钱钟书和《围城》•钱瑗的坎坷婚姻关于《围城》•杨绛在电视连续剧的片头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杨绛先生的语录•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回忆录类型的书很特别,每次看完就意味着读完了作者的一生,因此感触颇深。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6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