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七年级下册期末美术复习资料《洛神赋图》1.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绢本。2.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3.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4.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5.设色:简雅、清丽。6.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历代帝王图》1.基本信息:唐代,阎立本,绢本。2.画面内容: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形象。3.构图: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4.设色:受佛教艺术的影响,该画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5.绘画特色: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韩熙载夜宴图》1.基本信息:五代,顾闳中。2.画面内容:这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全卷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五段。3.构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4.绘画特色:该作品构图严谨精妙,用笔挺拔劲秀,用线遒劲流畅,设色浓重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杰作。《泼墨仙人图》1.基本信息:南宋,梁楷。2.画面内容:画中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睛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3.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4.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5.绘画特色:笔简神具、自然潇洒,人物表情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仙人超凡脱俗又不失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开国大典》1.基本信息:油画,董希文。2.绘画内容: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3.色彩:鲜艳明快。蓝天、白云、红灯、红柱,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4.表现技法:运用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5.艺术特色: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1.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2.海派:清末活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群体的统称,大部分海派画家来自紧邻上海的江浙两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3.《九方皋》现代,徐悲鸿。4.《高贤读书图轴》明代,陈洪绶5.白描:不施色彩,纯用墨线勾勒形象,画面朴素优美。6.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和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著名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7.梁楷,南宋人,是大写意人物画的开山鼻祖。梁楷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8.《女娲补天图》清代,任伯年。作品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1.人体头部比例:正面看,头顶至下颌底部的1/2处是眼睛的位置。自发际线至下颌底部分为三等份,第一等份自发际线至眉线;第二等份自眉线至鼻底线;第三等分自鼻底线至下颌底部,三部分的距离相等,称为“三停”。2.面部宽度相当于五眼的长度,称为“五眼”。两内眼角间的距离为一眼的宽度,外眼角至发际线的边缘也为一眼的宽度,内眼角和鼻翼外侧缘在一条垂直线上,两个外眼角与鼻尖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口的宽度相当于两眼瞳孔之间的宽度。幼儿的眼睛通常在头部1/2以下的位置。1.临摹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技法、风格。临摹中的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探索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2.人物身体比例: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画手一头三分之二,大腿,小腿各两头。《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画面分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薄如蝉翼的披帛,高髻蛾眉簪花,贵妇和手持纨扇的侍女,闲闲步态。整个画面淡淡敷彩,细细线条,竟然仿佛使风都停止了,生怕吹皱了贵妇们身上透明的薄纱。图卷中走动展翅的白鹤、盛开的辛夷花、跳跃撒娇的小犬,使得画面异常生动而充实。《簪花仕女图》构图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卷首、卷尾的回首顾盼姿态,使人物活动呼应,成为一个完整的画卷。
本文标题:七年级美术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6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