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建筑史 第七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21第七章园林与风景建筑7.1概说1)园林:•在中国,园林称园、囿、苑、庭园、园池、山池、山庄、别业等•园林即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第二自然”23中国园林主导思想:“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到明清时达到高潮。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2)园林的产生1、以帝王贵族畋猎苑囿为主体——选择自然2、秦汉时期“移山宿地在君怀”的追求仙境——模仿自然(生成期)3、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郊邑园林、寺观园林兴起,寄托品格和理想——崇拜自然(转折期)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4、隋唐宫苑竟奢,诗画园林崛起(全盛期)5、宋辽金元堆山叠石达到艺术高峰(成熟时期)6、明清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达到艺术高峰,并影响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建造(成熟后期)(高潮)25西汉时已有贵族、富豪的私园。东汉大将军梁冀大起第舍,开“山水园”之先河;十六国时,后燕帝慕容熙在平城(今大同)筑龙腾苑,广袤十余里,起景云山于苑内,基广五百步,峰高十七丈。当时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私园:26自然山水园:西晋时在文学上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时山水园别具一格;隋炀帝大力营建宫殿园囿,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27宫苑:唐长安城东南角的芙蓉园、曲江池,一定时间内向公众开放,成为我国古代的“定期公园”。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风景画;园林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从中、晚唐到宋,士大夫们要求身居闹市,也能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茸园地,近郊置别业,蔚为风气。28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池之胜。29北宋时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画;宋徽宗赵佶先后修建的宫殿都有园囿,政和七年(1117年)所筑万寿山,后更名艮岳,主峰寿山,岗连阜属,西延为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水系;在山水之间,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花木和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园林】。210元、明、清三朝皆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明末,崇祯年间计成著“园冶”一书,标志着以明清为主━━明嘉靖(1522~1566),到清乾隆(1736~1795)年间,近三百年是园林热(高潮),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御花园、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园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园林。211这些宫苑是历代朝廷集中大量财力、物力,并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总结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造园经验融汇了南北各地主要的园林流派与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是中国园林的宝贵遗产。在这些园林的建筑中,还吸取了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和西方的古典建筑风格。212可惜,附有西洋楼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恰是被西方侵略者所焚毁。1860年英法联军的劫掠焚毁,给园明园以致命的打击。他们劫掠的文物,至今仍留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和一些“收藏家”手中,整整149周年了。至今有200多万件国宝级文物在国外的40多个博物馆中!我们的国家必须强大到让他们自己把文物全送回来。213古典园林,模仿自然,无非山、水、花木,然而得山易,得水难;江南水乡,成为古典园林集中地(苏、杭、扬州,无锡)。古典园林分为:皇家、私家二类。3)园林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文明•第四阶段——信息文明4)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特点:王维《雪溪图》•a理景的普及化•b园林功能生活化•c园林要素密集化•d造园手法精致化5)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园林的类型:•皇家园林:苑、苑囿、御园•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寺观园林•陵寝园林6)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a本于自然、高于自然b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c诗话的情趣d意境的蕴含2187.2皇家园林二、明清皇家苑囿•明代帝苑不发达、《大明会典》中规定“凡诸王宫室,并不允许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朱元璋西苑——以元代太液池旧园利用,北京东苑、南苑——只供骑射,狩猎用的射圃•清代苑囿繁盛康熙年间——静明园、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等雍正年间——圆明园大事扩建乾隆年间(极盛时期)——长春园、绮春园和清漪园•1、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皇家园林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皇家园林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清代皇家园林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或园中园.以真山真水为基础,利用皇家建筑的辉煌与规模,仿造江南私家园林的意趣与风格,设计规划水阔山高,建筑宏大,富丽而完整。•a建筑:宫廷建筑严肃隆重,苑囿建筑显得活泼随意•b山石:主要依靠堆土形成起伏地形,叠石只用在园中园等小范围中•c花木: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欣赏为主•d水面:大片水面,疏密有致•e私家园林是住宅的补充,而皇家园林是宫殿的补充221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京西北沼泽地为皇家园林群,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2221.颐和园(清漪园)2、皇家园林的典型实例223位於北京西北10KM,占地面积3.4KM2,山地占1/3,万寿山高60M,水面占3/4;原名清漪园,康熙时四十一年(1702)为行宫,乾隆十五年(1750)始建,历时十五年建成。224咸丰十年(1860)为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1895)竣工;光绪二十六年(1900)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修复(1904慈禧六十大寿)。22526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全园可分四区:第一部份: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第二部分,万寿山前山;第三部分,万寿山后山、后湖;第四部分,昆明湖、南湖、西湖。•分析:“集锦式”布局:园中设有多个风景点、建筑群和园中园28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庭园理水:湖中建岛,将水面分为大小悬殊的两个部分。用水包围陆地。山之前的昆明湖辽阔坦荡,山之后的湖面曲折狭窄。229第一部分德和园(戏楼)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第一部份: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1892年重建德和楼,用银160万两;这一部分是宫殿与居住区,居处则房小而不用琉璃瓦。230东宫门231仁寿殿内景232德和园戏楼233乐寿堂内景234第二部份:万寿山前山,十几组小建筑,佛香阁,八角四层,高38M,原为九层报恩寺塔;转轮藏殿、排云殿、宝云阁(铜殿)、西至画中游、石舫;湖边的长廊长728m,273间。235第二部分佛香阁排云殿宝云阁转轮藏殿画中游石舫长廊728m,273间智慧海236智慧海佛香阁排云殿转轮藏殿宝云阁长廊728m,273间237佛香阁238智慧海239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排云殿以高大控制体量万寿山前山的中轴线,烘托气势,佛香阁成为制高点。视线分析42颐和园长廊作用:1.连接各风景点2.廊中夹亭,有点景作用,又有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长廊的妙用。3、长廊彩画是园中最珍贵的艺术品。“席式彩画”“包裹”“世界上最长的画廊。”4.借景、框景、对景243颐和园长廊(曲)颐和园长廊颐和园云松巢246画中游画中游248249颐和园画舫250颐和园日出251第三部份:万寿山后的后湖、喇嘛庙、苏州街、谐趣园等;但1900年遭八国联军破坏后,很大一部分一直未能修复,直到“文革”的后八十年代才重建。252第三部分喇嘛庙(四大部州)后湖苏州街谐趣园253254须弥灵境鸟瞰255须弥灵境多宝琉璃塔乾隆朝建,清漪园遗物,八面七层,高16m。256257258谐趣园谐趣园谐趣园262263谐趣园西宫门264第四部分:水面、龙王庙、文昌宫、玉带桥、西堤等处。265第四部分西玉带桥文昌宫龙王庙堤266267268269270南湖岛上龙王庙271272廓如亭273桥亭空间序列276⒉北海•沿革:故宫西侧,辽代城郊,原是金中都的大宁宫址,金离宫挖水为太液池,元代圈入城内,太液池与万寿山,山上有广寒殿七间,明清成为北海,中海,南海,清季拆广寒殿建白塔。占地约70公顷。•在琼华岛广寒宫遗址上建白塔,东岸北岸相继建造一系列建筑。北海和中海在元代称为太液池,明时开挖了南海,当时的主要御园。278279占地约70公顷280(2)组成:琼华岛,团城,北岸建筑,东岸建筑281(3)布局:以池岛为中心,池周环以若干建筑群团城:城中城(开始)——永安桥(承接)——琼华岛(高潮)——白塔(制高点)——北岸建筑群(结束)——东岸建筑(衬景)白塔团城五龙亭画舫斋濠濮间静心斋大西天九龙壁北海琼华岛和白塔283视线分析284北海五龙亭之龙泽亭285287北海五龙亭立面、平面图288北海团城承光殿289琼岛春荫碑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笔“琼岛春荫”290北海九龙壁291292北海的主要景物,以顺治八年(1651)所建琼岛白塔为中心,岛上还有永安寺、庆霄楼、漪澜堂、阅古楼和许多假山,岛(琼华岛)是土山,北坡叠石成洞,洞长百尺;有乾隆帝所题“琼岛春阴”碑石,和仿汉建章宫的仙人承露盘铜像。293池水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小西天等园中园和佛寺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是一座规模宏大、造型精巧的承光殿。画舫斋平面画舫斋北海濠濮涧北海静心斋北海静心斋北海静心斋2102⒊承德避暑山庄2103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建的离宫,于乾隆五十五(1790)年建成,以后历代清帝每逢夏季常来此避暑、围猎、召见蒙古贵族;成为当时第二政治中心。2104避暑山庄文津阁2105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南山积雪亭2106避暑山庄平原区烟雨亭如意洲金山阁热河泉行宫2107周围20多里,占地560公顷,山地4/5,平原1/5,平原中有1/2的水面,主要由热河泉水汇聚而成;有著名的72景,这些风景博采全国各地风景园林艺术风格,使山庄成为全国各地园林胜迹的缩影;山庄创造了山、水、建筑浑然一体而又富于变化的园林结合。山庄的布局可分为:宫殿区、苑景区(包括湖泊区、平原区、山岳区)。2108宫殿区:山庄的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区位于山庄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湖泊区:位于宫殿区之北,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景中有31景在湖泊区。2109⑴.宫殿区:山庄的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区位于山庄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其主殿,“澹泊敬诚”殿,全用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汤蜡,雕刻精美。2110避暑山庄宫殿区行宫周围20多里,占地560公顷,山地4/5,平原1/5,平原中有1/2的水面,主要由热河泉水汇聚而成;2111澹泊敬诚殿•万壑松风殿万壑松风在避暑山庄松鹤斋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由万壑松风殿、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蓬阆咸映等建筑组成,踞岗背湖,布局灵活,具有南方园林特点。周围古松甚多,故有此题名。这组建筑是康熙帝批阅奏章、召见百官和眺望湖光山色之地,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六景。万壑松风为正殿,风景极佳。乾隆帝髻龄常在此聆听组训,即位后改名纪恩堂,并作《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一文纪念乃祖。殿后为鉴始斋,系乾隆幼年在山庄读书之所。万壑松风殿2115⑵.湖泊区:位于宫殿区之北,被大小洲屿分隔、形状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景中有31景在湖泊区。2116避暑山庄湖泊区烟雨亭如意洲金山阁热河泉2117热河泉承德行宫鸟瞰烟雨亭金山阁如意洲行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 第七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9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