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博物馆案例分析———福建省博物馆基地分析福建博物馆坐落于西湖公园,新馆与2002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6公顷,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博物馆谢坪屿西湖大门入口林荫广场福建会堂生态小岛平面图一层平面图896平方米1536平方米384平方米429平方米402平方米1456号展厅为临时展览2号展厅为福建戏曲大观3号展厅为工艺珍藏影像厅二层平面图392平方米429平方米1387平方米487平方米784平方米7810号展厅为临时展览9号展厅为福建古代文明之光11号展厅为福建古代外销瓷主入口大厅三层平面图650平方米523平方米立面分析主体建筑是数个具有福建文化特色元素的集合:富有福建民居特色的几字形屋顶,体现“闽”字内涵的图腾柱,汇集大中国文物精华的浮雕墙体,模拟福建土楼风格的自然馆建筑,扩散水纹状的主体建筑广场。这些元素结合福建博物馆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既体现了福建的民俗风情和扬帆远行的发展愿景,也体现了水意象在中国文化的和谐蕴涵;在学科层面来讲,体现了各学科融合撑起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寓意。功能分区主馆与办公楼和美术馆是以连廊形式连接的,分区明确,交通不回交叉,单独的自然馆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交通流线分析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供藏品运输的电梯,造成不便,又易损坏文物。楼梯、电梯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厅、过厅及走道等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坡道坡度(高/长)1/81/101/12通过座椅、植物等隔断空间,使空间流通,不显的封闭,丰富空间。采光通风分析门厅采用天窗采光。进厅视野开阔,流线明确,公共空间大面积采用自然光采光,环保节能,满足需要。陈特殊要求采用全部人工照明外,普通陈列室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陈列设计的要求确定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分布和组合.陈列室应防止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防止阳光直射展品。展品面的照度通常应高于室内一般照度,并根据展品特征,确定光线投射角。藏品库房的窗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3mm,并宜采用漫射玻璃或其它防止阳光直射的装置。收藏对光特别敏感藏品的库房可选用过滤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的玻璃,或在玻璃上进行滤膜处理。藏品库房室内和对光特别敏感展品的照明应选用白炽灯,并有遮光装置。陈列室内的一般照明宜用紫外线少的光源。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要求应根据室内温湿度要求、当地室外气象的计算参数以及是否设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门窗应密闭,外墙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4,屋顶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3。辅助房间藏品库基面抬升,方便卡车的卸货。特色分析陈列室的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有条件时可选用有利于减轻观众步行噪声的铺地材料。铺砖的形式与大门相互呼应。福州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基地调研及分析杜振男211007006张沅琳211007033孙雅燕211007020郑钦月211007035姜方昀211007007林伟211004063李建勇211007009林宗斌211007012洛晓岗211007016一、基地位置•基地地址:福州市南后街三坊七巷内,旅游集散中心附近。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内保留有唐宋的坊巷格局和明清古建筑。•基地北面乃一条古巷,巷子后是听雨斋等古民宅。西面毗邻名人故居。南临街道光禄坊。东面是旅游接待中心、光禄吟台以及通往南后街的路口。•主要道路在东面和南面。街道光禄坊和南后街在基地东南方向交汇。•基地北面和西面毗邻名人故居,较为安静。•南面的街道光禄坊以及东面的南后街环境较为热闹嘈杂。日照分析北向漫射光线,均匀不刺眼。西向阳光强烈,应以遮阳板、花架等遮阳处理,避免西晒。二、基地自然条件分析基地地貌分析•基地位于市中心,地貌地势较为平坦,没有较大的坡度。•红线内左侧地势(8.8m)略高于右侧(7.7m)和下侧(7.65m)地势。•经实地测绘,坊巷的最宽处约为7m,最窄处约为1.5m,巷道两侧墙体最高处约为9m,最矮处为3m,坊巷的宽高比,最大宽高比为为1.6∶1,最小宽高比约为1∶5。三、基地周围建筑特色•三坊七巷环境优美。建筑历史悠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建筑门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马鞍墙•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福州市城市博物馆基地调研报告基地环境分析福州市城市博物馆设计用地鼓山大桥福建省新科技馆浦下河闽江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简称海峡会展中心)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会展岛(又称“浦下洲”),北邻闽江,南临福州火车南站,东西两侧分别与福州市两个重要跨江通道—林浦大桥、鼓山大桥为邻,是目前国内最大单体会展中心之一,也是亚洲第二大会展中心,于2010年5月18日竣工投入使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由会议中心和两个展馆组成,占地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3万平方米,地下15万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周边配套设有各类公共建筑和文化娱乐设施,周边路网发达,南江滨大道东端穿岛而过,鼓山大桥、林浦大桥在会展岛上下游横越闽江,潘墩路(有部分路牌称为“霞洲路”)、林浦路及三环二期同福峡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共同构成了会展岛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现场实拍福建省科技馆新馆位于福州市北江滨大道省广电中心西侧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内,从远处望去,整个建筑呈盘旋上升状,就像是江边一个巨大的雕塑,与不远处的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交相辉映。用地面积30.6亩。新馆建设规模为6万平方米,为现有省科技馆9倍大。力争2012年建成新馆,2013年国庆节前对公众开放,年接待参观公众100万人次。今年7月初,新馆将完成初步设计,拟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科技馆,将有常设展览、临时展览、科学培训实验、科技学术交流等功能。现场实拍
本文标题:博物馆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2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