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二讲 历代高僧丰富多彩的人生(1)――从最早来华的高僧到唐代玄奘大师
第二讲历代高僧们丰富多彩的人生(1)-------从最早来华的高僧到唐代玄奘大师一、众说纷纭——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真相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至今尚无定论,大体说来,有如下六种说法:一、先秦说:“周世佛法已来”、孔子已闻“西方有圣者焉”、《拾遗记》中也说: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17年)“沐胥(即印度)之国来朝……有道术人名尸罗……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清代学者俞樾据此条认为此“乃佛法入中国之始”的记载二、秦朝说:沙门携经来华被始皇查禁,隋代费长房在《历代三宝记》记载秦始皇四年释利防等十八僧来华被始皇查禁。日本学者主张《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记载,以“不得”为“浮屠”(Buddha即佛陀)。马元材先生在1943年撰文《秦时佛教已流行中国考》,岑仲勉先生多方考证,认为是伊朗火教在秦时传入,而非印度佛教。三、汉武帝时期说:东方朔答汉武帝的劫灰说、汉末竺法兰来华解释:“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认为汉武帝时已接触到佛教。蒋维乔《中国佛教史》”我国知有佛教,应在武帝通西域后”。四、西汉末说:1、阿育王时期佛教沿着丝绸之路流传至西域各地;2、“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大月氏佛教盛行。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均持此说。吕澂先生则认为此说需要进一步研究。五、西汉末东汉初说:这是一种折中综合的说法。楚王刘英信佛、“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家贵族刘英”(郭朋《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刘英“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因此汉明帝在给刘英的诏书中褒奖他“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后汉书·楚王英传》)因此方立天等学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应为两汉之际”。六、东汉初说:汉明感梦:在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中,后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著名。相传在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夜寝南宫,梦见金人:身长丈六,飞绕殿庭,顶佩白光。博士傅毅奏“西方有神,其名曰佛,正如陛下所梦。”明帝派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多人出使印度求取佛法。在大月氏国巧遇摄摩腾、竺法兰,迎接到中国。这就是“汉明感梦求法”的说法,虽有人怀疑,但佛教开始传入当在东汉初年。最早来华的摄摩腾、竺法兰:经卷与佛像至洛阳,住于明帝为其所建之白马寺(68年),两人合译四十二章经,为我国佛经翻译之滥觞,亦为东土有佛法之始。道教请验二教优劣。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图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示意图图汉代的丝绸之路视频汉明感梦求法图白马寺1图摄摩腾、竺法兰墓二、最早翻译佛经的安清、支谶1、安世高:安息国太子,经历颇富传奇色彩。禀性聪敏仁慈,又勤奋好学,因此,精通各国的典籍。深深认识到人生苦空无常,抛弃荣华富贵。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来到我国洛阳,从事译经的工作,共二十余年。其翻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也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译籍基本上属于小乘。共35部,41卷。化度大蟒蛇的种种传说。2、支娄迦谶:月氏国人,简称支谶,是后汉桓帝末年(167)从月氏来到洛阳的译师。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佛朔合作。他译经的年代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是重要的佛教早期思想的资料。使中国佛教走上了的大乘佛教的道路。他的《道行般若经》影响最大。弟子有支亮、支谦等人。三、神异奇僧佛图澄佛图澄:晋代高僧。西域人,本姓帛。来华时年已七十九。知见超群、学识渊博并热忱讲导。中土名僧如释道安、竺法雅等都随他学习。常随僧人数百,前后门徒一万。重视戒学,平生‘酒不踰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据《晋书佛图澄传》神通事迹颇多:志弘大法,善诵神咒,以法术取得后赵皇帝石勒的信任,劝说其减少杀戮;能役使鬼神,彻见千里外事;预知吉凶,兼善医术,能治痼疾应时瘳损,国人敬仰;义学和戒行为神异事迹所掩,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帝王信赖的高僧,佛教从此得到官方最高统治者的尊崇。图佛图澄四、弥天释道安貌丑心慧--道安大师:晋代的道安,是东晋南北朝时代的佛教领袖。他博学多才,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和佛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东晋南北朝时代的北方佛教领袖过目不忘的读书才能,老师命他专心读经学习拜佛图澄为师,受到重视,其他僧人心悦诚服,“漆道人,惊四邻”确立佛教弘传原则:“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南下襄阳,夜遇林百升。注解经书、创制《众经目录》。道安与襄阳名士习凿齿:“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大鹏从南来,众鸟皆戢翼。何物冻老鸱,脯脯低头食。”“微风入幽谷,安能动大材?猛虎当道食,不觉蚤虻来。”被前秦国王苻坚派军队围攻襄阳,迎接到长安,获取“一个半人”。为后世佛教立下以释为姓的规范;每年讲两次《放光般若经》,《高僧传》说“四方之士,竞往师之”;制定僧规。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释道安读经习凿齿致谢安书:“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高僧传》卷五)。五、引起两场战争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公元343-413),中国佛教史上杰出的翻译家。父亲鸠摩炎,天竺宰相,母亲龟兹公主。七岁出家,十二受戒,日颂千偈,学识高深,蜚声西城,名震遐迩。第一场战争:前秦皇帝苻坚派将军吕光攻陷龟兹,俘获罗什。忍辱负重,滞留凉州。第二场战争:后秦皇帝姚兴灭掉后凉,把罗什迎接到长安。鸠摩罗什画像在长安西明阁、逍遥园组织译场,翻译佛经,成为中国四大译师之首(真谛、玄奘、不空(一说义净)),意译而不直译。自言“德行有亏”,弟子三千,其中僧肇、僧睿、道生等杰出。翻译39部,313卷。文笔流畅通俗易懂的效果,一千五百多年来,为中国人所喜读。为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神情朗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已善诱,终日无倦。”(梁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像六、净土宗始祖庐山慧远慧远(334年—416年),东晋名士型高僧的代表。雁门楼烦人,东晋佛教界继道安之后的南方佛教领袖。从小熟读儒道经典,“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青年出家,拜师道安,豁然开悟,“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与弟同时出家。“厉然不群,以大法为己任”、师父释道安非常器重他:“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在弟子中唯独允许慧远不废俗书。“分遣徒众”离开襄阳,“不蒙一言”。卜居庐山,创建净土祖庭东林寺;弘扬佛教戒律三十年,“虎溪三笑”的传说(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与十八高贤建立白莲社,极力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开净土宗先河。深受尊重、东晋桓玄叛乱,下令沙汰全国僧人,但“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高僧传》所载:“远他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得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道安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乃分遣徒众各随所之。皆被诲约。远不蒙一言。远乃跪曰。独无训勖惧非人例。安曰。如汝者岂复相忧。远于是与弟子数十人。南适荆州住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本远。远乃以杖叩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浚矣成溪。虎溪三笑图图庐山东林寺七、法显和道生一、西行求法的大旅行家法显(336-422)东晋时代的高僧,著名旅行家。399年从陆上西行,“西度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越葱岭、小雪山,同伴皆亡,孤身一人经6年到达印度及师子国。成为从海上归国,访问斯里兰卡的第一个中国人。归途海上遭遇各种艰难险阻。法显西行求法,已年逾六旬,他以如此高龄,不畏艰险,毅然西行,其为法忘躯的精神,实堪钦敬。法显像他从印度和狮子国取回经籍十一部,译出了六部。法显的译经中,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第一次介绍《大般泥洹经》中的“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大乘佛教思想。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法显石刻像法显西行行程图八、“孤明先发”的佛教思想家道生(355-434),佛教思想家,义学高僧。《高僧传》说他年十五,即登讲座,曰辞流利。从罗什受学。义理幽深,提出了一系列的独特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性”问题上的“孤明先发”。“一阐提人皆有佛性”的争议“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认为“顿悟成佛”,成为后来禅宗思想的先声。图苏州虎丘灵岩寺塔图道生讲经台、可中亭八、只身西行万里、名垂千古的“唐僧”-----玄奘600-665河南缑氏人,洛阳-成都-荆州-长安少年出家,访学各地“释门千里驹”私越边界,西渡流沙,长安-兰州-瓜州-流沙-高昌-昆仑-天竺到达印度,负笈那烂陀寺: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受到麴文泰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素叶城、赤建国(今中亚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在此学习2年。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玄奘负笈图在曲女城与戒日王会晤,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游历印度各地、获得最高荣誉“大乘天”。回国“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回国撰写《大唐西域记》。从事翻译事业,工作19年,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弟子窥基创建法相宗。“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是时也烟收雾卷。景丽风清。宝帐盈衢。花幢揜日。庆云垂彩于天表。郁郁纷纷。庶士咏赞于通庄。轰轰隐隐。”《大唐三藏法师传》玄奘铜像图玄奘行程图大雁塔图大唐三藏圣教序图玄奘取经图
本文标题:第二讲 历代高僧丰富多彩的人生(1)――从最早来华的高僧到唐代玄奘大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4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