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例2-1:已知点A的水平投影a和正面投影a’,求其侧面投影a”,如图2-9(a)所示。分析:由点的投影规律得知,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故a”必在过a’所作的OZ轴的垂线(OX轴的平行线)上。又知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即a”az=aax。因此,只要在过a’对OZ轴所作的垂线上截取aza”=aax,即可得a”。例2-2:已知点B的正面投影b‘和侧面投影b”,求其水平投影b,如图2—10(a)所示。例2-3:已知点A的坐标为(20、10、15),求作点A的三面投影a、a’和a”。分析:从点A的三个坐标值可知,点A到W面的距离为20,到V面的距离为10倒H面的距离为15。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和点的三面投影与其3个坐标的关系,即可求得点A的3个投影。例2-4:在图2—13(a)所给出的三投影面体系中,画出点A(20,12,15)的三面投影及点A的空间位置。例2-5:过点A向右上方作一正平线AB,使其实长为25,与H面的倾角α=300,如图2-19(a)所示。分析:由正平线的投影特性可知,正平线的正面投影反映实长,它与OX轴的夹角反映直线对H面的倾角α,故本题只有一个解。例2-6:已知直线AB的正面投影a’b’和点A的水平投影a,并知AB=25,求AB的水平投影ab及AB对V面的倾角β,如图2-23(a)所示。分析:由点的投影规律可知,b应在过b’所作的OX轴的垂线上,因此只要求出AB两点的y坐标差,即可确定b。根据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以a’b’为一直角边。以25为斜边作一直角三角形,它的另一直角边即为AB两点的y坐标差,y坐标差所对的角即为AB对V面的倾角β。本题有两个解。例2-7:已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和点A的正面投影a’,并知AB对H面倾角为300,求:AB的正面投影a’b’。分析:由于点A的正面投影a’(即其z坐标)已知,所以只要求出A、B两点的z坐标差,即可确定点B的正面投影b’。由上述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可知,以ab为一直角边,作一锐角为300的直角兰角形,则300角所对的直角边,即为A、B两点的Z坐标差。例2-8:根据图2-26(a)所示,在直线AB上找一点K,使AK:KB=3:2分析:由上述投影特性可知,AK:KB=3:2,则其投影ak:kb=a’k’:k’b’=3:2。因此,只要用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把ab或a’b’为3:2,即可求得点K的投影。例2-9:判定点K是否在侧平线AB上(图2-27a〕。分析:由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可知,如果点K在直线AB上,ak:kb=a’k’:k’b’,因此,可用这一等比关系来判定K是否在直线AB上。另外,如果点K在直线AB上,则k”应在a”b”上。所以,也可作出它们的侧面投影来判定。例2-10: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K,并知AK:KB=1:2,根据图给的投影,求AB的正面投影a’b’和CD的水平投影cd分析:由直线上的点分线段为定比的性质可知,若AK:KB=1:2,则ak:bk也必等于1:2,由此可求得交点K的水平投影。又因交点K是两直线AB和CD的公有点,故k’必在c’d’上。点C的水平投影和点B的正面投影分别位于dk和a’k’的延长线上。例2-11: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AB平行于H面,根据图给的投影,完成该矩形的两面投影。分析:因矩形的两边AB⊥AC,又知AB∥H面,故ab⊥ac。又因矩形的对边互相平行,所以ab∥cd,a’b’∥c’d’;ac∥bd,a’c’∥b’d’。据此即可完成该矩形的投影。例2—12:过点C作直线CD与正平线AB相交垂直。分析:已知CD⊥AB,其中AB平行于V面,故其正面投影c’d’⊥a’b’,由此即可确定CD的投影c’d’和cd。例2-13:在两相交直线AB和CD所决定的平面内,另外任取两条直线(图2-47(a))。分析:根据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可在AB和CD上分别取一点M、N,则M、N连线必在该平面内;再过AB或CD上的任一点作一直线平行于CD或AB,则该直线也必在该平面内。例2-14已知ΔABC内点K的水平投影k,求其正面投影k’(图2-48(a))。分析:点K在ΔABC内,它必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k和k’应分别位于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因此,欲求点K的投影,须先在西ABC内作出过点K的辅助线的投影。例2-15:判定点K是否在两平行直线AB和CD所决定的平面内(图2-49(a))。分析:如果点K在给定的平面内,它必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因此,只要通过点K的某一投影在(或k‘),在给定的平面内作一条直线的投影,看点K的另一投影k’(或k)是否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即可判定点K是否在所给定的平面内。例2—16: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的水平投影abcd和正面投影a’b’d’,完成该四边形的正面投影见图2—50(a)。分析:因为ABCD为一平面四边形,所以点C必在ABD所决定的平面内,因此点C的正面投影C’可运用在平面内取点的方法求得。例2—17:在两平行直线AB、CD所决定的平面内,作一距H面为15的水平线,如图(2-52(a))分析:水平线的正面投影平行于OX轴,它到OX轴的距离,反映水平线到H面的距离,虽然平面内所有的水平线,其正面投影都平行于OX轴,但距OX轴为15的只有一条,故应先作其正面投影,再求其水平投影。例2-18:过ΔABC的顶点B,作该平面内的正平线见图2-53(a)。分析:由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可知,过顶点B作直线L,平行于西ABC的一条直线,则直线L必在该平面内。如果所作的直线L,平行于ΔABC的一条正平线,则直线L即为该平面内过顶点B的正平线。因此,欲过顶点B作该平面内的正平线,须在ΔABC内先任作一条正平线。例2—19:求ΔABC(alc,a’b’c’)与H面的倾角,见图2一55(a)。分析:ΔABC与H面的倾角,就是该平面的最大坡度线与H面的倾角。因此,只要求出该平面的最大坡度线的两个投影,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法,即可求得最大坡度线与H面的倾角α。例2-20包含点A(a,a‘)作一用迹线表示的铅垂面P,且与V面的倾角为300[图2-56(a)]。分析:因为铅垂面的水平迹线有积聚性,所以PH必通过点A的水平投影a;又因水平迹线与OX轴的夹角,反映该平面与V面的倾角,故PH的方向可定。例2-21:包含水平线AB作一与H面倾角为300的平面,见图2—57(a)。分析:平面对H面的倾角α,就是该平面最大坡度线与H面的倾角;最大坡度线又与平面内的水平线垂直;因此只要作一条与AB相交垂直、且与H面成300角的直线(即为所求平面的最大坡度线),该直线与AB所决定的平面,即为所求的平面。例3-1:过点A作一水平线AB,与ΔCDE平行,见图3-2(a)。分析:ΔCDE(Δcde,c’d’e’)的空间位置一经给定,该平面水平线的方向也就随之而定。虽然过点A可作无数条水平线,而与ΔCDE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它必与ΔCDE内的水平线平行。例3-2:判定直线AB与ΔCDE是否平行(图3-3(a))。分析: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可知,如果AB∥ΔCDE,则在西CDE内必能作出与AB平行的直线,否则AB不平行于ΔCDE。例3-3:判定直线AB与正垂面P是否平行(图3-4)分析判定:正垂面P内的所有直线(包括水平投影与ab平行的直线)的正面投影,都积聚在Pv上。因为题中给出a’b’∥Pv,故可以判定直线AB与正垂面互相平行。例3-4:求直线AB与铅垂面P的交点K,并判定投影的可见性(3-6(a))。分析:因为交点K是直线AB与铅垂面P的公有点,铅垂面P的水平投p有积聚性,所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与p的交点k,即为AB与平面P交点K的水平投影。例3-5:求正垂线AB与ΔCDE的交点,并判定投影的可见性,参见图3-7(a)。分析:由于交点是直线上的点,而正垂线的正面投影有积聚性,所以交点的正面投影与正垂线的正面投影重合。又因交点也是平面上的点,故可用在平面内取点的方法,求交点的水平投影。例3-6:求直线AB与ΔCDE的交点,并判定投影的可见性,见图3-9(a)。例3-7:求图3-10(a)所示的直线AB与ΔCDE的交点,并判定投影的可见性。例3-8:过点M作直线MN垂直于ΔABC,并求其垂足,如图3-12(a)所示。例3-9:过点A作平面与直线MN垂直(图3-13(a))。分析: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几何条件可知,只要过点A作两条相交直线均与MN垂直,则这两条相交直线所决定的平面,既包含点A,又与MN垂直。例3-10:判定图3-14(a)所示的直线AB与平面P是否垂直。分析:如果AB⊥P,则AB的水平投影ab,必垂直于平面P内水平线的水平投影;同时AB的正面投影a’b’,必垂直于平面P内正平线的正面投影。例3-11:判定图3-15所示的直线AB与铅垂面P是否垂直。分析判定:因为铅垂面P内水平线的水平投影,与它的水平投影p重合;铅垂面内平行于V面的直线,又只能是铅垂线;所以与铅垂面P垂直的直线,一定是水平线,而且其水平投影与平面的水平投影(有积聚性)垂直。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ab⊥P,但a’b’不平行于OX轴,故直线AB与铅垂面P不垂直。同理,与正垂面垂直的直线,一定是正平线,而且其正面投影与正垂面的正面投影垂直,由此可判定,直线与正垂面是否垂直。例3-12:过点A作一平面,与两条平行线DE和FG所决定的平面平行,如图3-17。分析:由两平面互相平行的几何条件可知,只要过点A作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对应平行(其同面投影都对应平行),则过点A的这两条相交直线所决定的平面,必与已知平面平行。例3-13:判定图3-18(a)所示的ΔABC与ΔDEF是否平行。分析:如果ΔABC∥ΔDEF,则在ΔDEF内必能作出两相交直线,与ΔABC的两边对应平行(其同面投影都对应平行),否则ΔABC不平行于ΔDEF。例3-14:求图3-21(a)所示的铅垂面P与ΔABC的交线,并判定其投影的可见性。例3-15:求图3-22(a)所示的正平面ΔABC与铅垂面P的交线,并判定其投影的可见性。例3-16:求图3—23(a)所示的ΔABC与水平面P的交线,并判定其投影的可见性。例3-17:求图3-25(a)所示的ΔABC与ΔDEF的交线,并判定其投影的可见性。分析:为了作图简便起见,求交点时所选的直线,最好与相交平面的各投影都有重影部分(因为只有这样的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才有可能在平面图形的范围之内),如DE、DF与ΔABC的两投影,以及AC与ΔDEF的两投影都有重影部分,所以宜在DE、DF和AC中任选两条,求与另一平面的交点。例3-18:求图3-26(a)所示的ΔABC与ΔDEF的交线,并判定其投影的可见性例3-19:求图3-28(a)所示的ΔABC与ΔDEF的交线。例3-20:包含直线MN作一平面,与ΔABC垂直,如图3-30(a)所示。分析:由两平面垂直的几何条件可知,只要过直线MN上的任一点,作一条直线与ΔABC垂直,则这两条相交直线所决定的平面必与ΔABC垂直。例3-21:判定图3-31(a)所示的平面P与ΔABC是否垂直。分析:由两平面垂直的几何条件可知,如果P⊥ΔABC,则在ΔABC内必包含平面P的垂线。因此,欲判定P与ΔABC是否垂直,可过ΔABC内的任一点作平面P的垂线,然后根据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判定该垂线是否在ΔABC内。例3-22:判定图3-32(a)所示的ΔABC与铅垂面P是否垂直。分析:由于与铅垂面垂直的直线只能是水平线,所以欲判定ΔABC与铅垂面P是否垂直,只要看ΔABC内的水平线的水平投影,与铅垂面的水平投影p是否垂直即可。综合性问题例3-23:如图3-33(a)所示,过点M作一直线MN与ΔABC平行。并与直线KL相交。分析:图3-33(a)过点M可作无数条直线与ΔABC平行。这些直线的轨迹,是过点M,且与ΔABC平行的平面Q;平面Q内的所有直线,都与ΔABC平行。而在平面Q内过点,与M相交的直线,只能是直线KL与平面Q的交点N和点M的连线。例3-24:已知直角ΔAB
本文标题:教材例题画法几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5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