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儿文学》第四章第八节寓言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一)寓言的含义•历史上对寓言含义的不同认识•1、中国•(1)一种说话方式•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释文》解释为:“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可见:“寓言”在当时并不是特指一种文体,而是一种说话的方式。意在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达到预期目的。•(2)一种文体•后来人们对寓言这一概念进行了许多宽泛的解释,也产生了一些其他解释如偶言、譬喻、蒙引、况义、储说等等。•1902年林纾等人翻译了新本《伊索寓言》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1917年茅盾整理出版了《中国寓言初编》•至此,寓言在中国得到统一的称谓。•2、西方•原指虚构的故事或描绘性的陈述;•现代意义是指一种以散文体或诗体写成的简短的故事,用以表达某种教训。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3、对寓言含义的归纳•寓言就是一种把深刻的哲理讽喻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莱辛(德国戏剧家、戏剧理论家)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二)寓言的发展概况•1、世界寓言发展概况•三大发祥地——印度、希腊、中国•(1)印度•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发祥地之一,主要由民间寓言和佛经寓言构成。•以《五卷书》《百喻经》《佛本生故事》等作品为代表。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例如:愚人食盐喻•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百喻经》)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2)希腊•欧洲寓言的发源地,公元前6世纪出现著名的《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标志着寓言文学的高度繁荣与成熟。•世界四大寓言(见课本P248和P330)•《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3)中国•中国的寓言产生于先秦时期,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寓言文学最发的时期,但从文体看,寓言当时还属于散文的附庸。•例如:《杞人忧天》《南辕北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两汉时期的寓言•刘向的《说苑》《新序》,刘安(豆腐和豆浆的发明者)的《淮南子》•例如:《反裘负薪》《塞翁失马》《螳螂捕蝉》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对牛弹琴》《杯弓蛇影》《叶公好龙》•魏晋南北朝时期(过渡期)•邯郸淳的《笑林广记》开创了笑话体寓言的先河•唐宋时期(第二个高峰期)•特点:寓言讽刺性加强,哲理性减弱,称之为“讽刺寓言”•例如:柳宗元的《黔之驴》《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韩愈《毛颖传》,苏轼《日喻》《小儿不畏虎》•元明清寓言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特点:冷嘲热讽的笑话成分增多,很多可称为“诙谐寓言”。•寓言作家:刘基、宋濂、刘元卿•寓言专著:《郁离子》(刘基著)•2、中外寓言的主要差异•(1)看具体寓言•外国:课本P330•中国:课本P332和P248•(2)差异体现一、寓言的含义与发展概况•题材的差异•中国寓言多以现实中的人为主人公,重在写社会故事和历史故事,在实事之中揭示真理;•西方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用比喻的形式表现人类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式的差异•中国寓言以散文为主;欧洲寓言多是诗体故事。•思想的差异•中国寓言具有很重的政治伦理色彩;西方寓言具有世俗性质。二、寓言的特征•(一)寓言三要素•故事:寓意的载体•寓意:寓言的灵魂•寓示:沟通故事与寓意的中介,有时直接引出寓意,《伊索寓言》大多如是;有时通过间接的暗示引出寓意,这要求读者自己去挖掘。•名言:“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拉·封丹(法国作家)•例如《狐狸和葡萄》《郑人买履》(课本P330)二、寓言的特征•(二)寓言的特征•1、寓意于言的教训性•寓言的教训意义根据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讽刺型和经验教训型。•具体作品:《农夫和蛇》(伊索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怀里。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本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二、寓言的特征口,使它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道:“我怜惜恶人,应该受到这个恶报。”这个故事是说:对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二、寓言的特征《狐狸和葡萄》(伊索寓言)•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二、寓言的特征•(1)讽刺型寓言•以辛辣的讽刺为基础传达寓意,通过否定、讽刺反面角色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例如《狐狸和葡萄》《刻舟求剑》《坐井观天》•(2)经验教训型寓言•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生产、学习、做人、政治阶层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例如《拔苗助长》《千金买马》《农夫和蛇》二、寓言的特征•2、连类比物的比喻性•寓言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将文本的外在故事形式作为喻体,由此实现寓意的文学性传达。•寓言比喻的特点:整体性,以整个故事作为喻体以表明寓意。•寓言比喻主要方式:•(1)对现实或史实中的事件、现象进行想像、补充作为故事喻体。•例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掩耳盗铃》二、寓言的特征•(2)用拟人的手段,以动物为对象拉开与现实距离,最终将目标指向现实及现实中的人与事。•例如《狐狸和葡萄》(课本P330)《狐假虎威》•3、犀利幽默的讽刺性•通过犀利的言辞、机智的幽默来实现对人性的弱点、现实的谬误、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的讽刺和训诫,以其尖锐有力的锋芒能给人以深刻的警醒。•寓言的讽刺方式•(1)直接讽刺二、寓言的特征•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表达教训者的否定态度。•例如:《用孔雀毛装扮的八哥》(拉封丹)•一只八哥拣起孔雀脱下的羽毛,就照他的模样打扮起来。他骄傲地在孔雀中间昂首阔步,认为自己真是个人物。有只孔雀把他认出来了,•他就被大家讽刺、挖苦、捉弄、嘘赶和侮辱,孔雀先生们把他的毛拔得一干二净,二、寓言的特征•使他的样子非常可怕,他想到他同类那里去躲一下,也被他们推出门外。•像他那样的两脚八哥真不少,他们常常打扮自己,用别人脱下来的皮和毛。大家管这样的人叫抄袭家。好,我不再说了,我不想给他们添什么烦恼,因为那并不是我该管的事情了。二、寓言的特征•又如《天鹅、梭子鱼和虾》(克雷洛夫)•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出去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齐负起沉重的担子。它们用足狠劲,身上青筋根根暴露;无论它们怎样的拖呀,拉呀,推呀,小车还是在老是方,一码也没有移动。倒不是小车重得动不了,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儿往上向天空直提,虾一步步向后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究竟哪个对,哪个错,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寻根究底;我只知道小车还是停在老地方。二、寓言的特征•【评析】•三种动物合伙拉一辆小车却无法使其挪动半步,说明合作的人用心不一致就会把事业弄糟。作者最后的感叹虽然没有直接点明寓意,但已鲜明地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二、寓言的特征•(2)从正面角色的经历和实践入手•例如:《小马过河》《农夫和蛇》•(3)从正反面的冲突中讽刺反面角色•例如:《愚公移山》《狼和小羊》•(4)用极度夸张制造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达到讽刺的目的。•例如:《掩耳盗铃》《特里什卡的外套》(克雷洛夫)•特里什卡有一件外套,只可惜袖肘上磨出了窟窿。可这有什么为难的?他不假思索拿起针来二、寓言的特征•就缝,把袖筒截去四分之一,在袖肘上打上了补丁。外套补好了,可是有四分之一的手臂露在外面。这又有什么,无须心烦。可是每个人对他都加以嘲笑。特里什卡说道:“我又不是傻瓜,这点小毛病可以补救。我会把短的改长,就能把袖子缝得比原来还长。”啊,这小伙子的头脑真不简单!为补袖子他剪下一节后襟和下摆,再把两个袖子加长。虽然外套弄得比坎肩还短,可是他穿起来却满面欢颜。二、寓言的特征•【评析】虽事件虚妄,但夸张大胆,内涵现实,符合寓言的特定文本语境,是针对现实中一些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可笑行为而展开的合理想象,因凸显了人物动机与效果的不协调而使作品产生幽默讽刺效果。•道理:有些人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拆东墙补西墙,结果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糕。二、寓言的特征•4、精练简洁的概括性•寓言作者常截取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片断加以概括、提炼,将深刻的道理浓缩在一个短小的故事里,甚至三言两语便揭示出要阐明的事理或讽刺对象的本质。体现出精练简洁的概括性特征。•寓言概括性特征的表现•(1)题旨的把握:单一的故事,简括的人物形象,概括地揭示主旨。•例如:《狮子和狐狸》《歪头看戏》二、寓言的特征•《狮子和狐狸》(伊索寓言)狐狸讥笑母狮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回答说:“然而是狮子!”这故事是说: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评析】人们对于事物内在品质的珍视仅以三句话,就简洁、智慧而传神地传达出来。二、寓言的特征•《歪头看戏》(金江)一个歪头的人去看戏,戏看完后,人家问他:“戏做得怎样?”他说:“戏做得不错,只是戏台搭得不正”。人家说:“咦!我们怎么没看出戏台是歪的?恐怕毛病还是在你自己身上吧!”•【评析】用精炼简洁之笔形象而概括揭示题旨:以自己主观经验推断客观现象,遇到问题不从自身探究根源而寻找多种借口。二、寓言的特征•(2)语言形式的运用:简约而犀利、尖锐而明快,具有一针见血、一矢中的之效。•例如:《狼和山羊》(捷克恰佩克)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订一项协定: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给我。•【评析】用一句话讲一个故事,透视一个道理,幽默而深刻。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活画了狼的形象,也揭示了狼的本质,读之耐人寻味。狡猾凶恶的狼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被羊看做善良的动物的,就像是恶人终究还是恶人。三、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一)寓言与童话的联系•1、都来自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2、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3、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文体童话寓言或寓言童话。•例如《小猫钓鱼》和达芬奇的《金翅雀》三、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小猫钓鱼》一天早上,猫妈妈带着小猫到小河边钓鱼。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钓了一条大鱼。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鱼竿,就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又钓了一条大鱼。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猫妈妈说:“钓鱼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于是,小猫开始一心一意地钓鱼。蜻蜓飞来了,蝴蝶也飞来了,小猫就像没看见一样,一步也没走开。不一会儿,小猫钓到了一条大鱼,高兴地喊了起来:“我钓到大鱼啦!”三、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二)寓言与童话的区别•1、从幻想性分析•(1)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2)寓言以表达寓意为目的,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动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三、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2、从篇幅上分析•(1)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幻想更丰富,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娱乐性较强。•如《皇帝的新装》《巨人
本文标题:第四章第八节寓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6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