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燃烧1、着火是指: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应、缓慢的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态的过渡过程,最终在某个瞬间、空间中某个部分出现火焰的现象。2、热自燃孕育期即为着火延迟期:它的直观意义是指可燃物质由可以反应到燃烧出现的一段时间,更确切的是在可燃物质已达到着火条件下,由初始状态到温度骤升的瞬间所需时间。3、火焰传播是指:当混合气的某一局部点燃着火时,将形成一个薄层火焰面,火焰面产生的热量将加热临近层的可燃混合气,使其温度升高至着火燃烧,这样一层一层的着火燃烧,把燃烧逐渐扩展到整个可燃混合气的现象。4、燃烧温度:燃料在炉内实际燃烧后烟气所达到的温度(有散热),它是在边燃烧边传热的情况下烟气达到的温度,在高度方向和炉膛截面的不同处,其燃烧温度是不相同的;此外还与燃烧完全程度及燃料是否热解有关。5、理论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时炉内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等于1,燃料和空气均可预热)。理论燃烧温度是燃料燃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某种燃料在某一燃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对于炉内过程分析和热工计算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对于燃料与燃烧条件的选择,温度水平的估计和炉内换热计算,都有实际意义。6、理论发热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燃料和空气均不预热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时,炉内烟气能达到的温度称为理论发热温度。理论发热温度只和燃料性质有关,是从燃烧温度的角度评价燃料性质的一个指标。7、均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的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气体,属于同相燃烧。8、异相燃烧:燃料和氧化的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属于异相燃烧。9、动力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小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扩散性能远远超过化学反应性能,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性能,而与扩散性能无关。此时,扩散性能很强,燃料表面有足够的氧气,阻碍燃烧的是不能迅速进行化学反应。如预先混合好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燃烧过程、层燃炉尾部燃烬区的燃烧过程、细小颗粒煤粉的燃烧过程和煤粉炉尾部的燃烧等,即动力燃烧不只在气体燃料燃烧时才存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空间的压力、温度、反应物质浓度有关。对于锅炉的实际燃烧,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炉内温度,炉温高,化学反应速度快。10、扩散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大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化学反应性能远远超过扩散性能时,燃烧速度取决于扩散性能,而与化学反应能力无关,化学反应能力很强,只要氧气扩散到燃料表面,就能立即燃烧掉,阻碍燃烧的是氧气供给不足。如气体燃料与空气分别由两个喷口进入燃烧室的燃烧过程和大颗粒煤的燃烧过程。对于扩散燃烧,对其燃烧进行强化的主要方法是加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其次是提高二者的温度等。11、何为阿累尼乌斯定律?何为活化能E?活化能与何因素有关?阿累尼乌斯定律:阿累尼乌斯通过对反应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研究发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反应速率常数k上,即)exp(RTEAk。阿累尼乌斯定律说明了燃料本身的活性与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阿累尼乌斯定律是实验得出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阿累尼乌斯定律。活化能(E):根据活化分子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Ee)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Em)之差称为活化能(ActivationEnergy,用Ea表示),表明反应物分子由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需要吸收的平均能量,单位kJ·mol-1。在一定温度下,某一燃料的活化能越小,其反应能力越强,反应速度受温度的影响也就越小,在较低的温度下也容易着火与燃尽;活化能越大的燃料,其反应能力越差,反应速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大,不但着火困难,而且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经过长时间才能燃尽。活化能的水平是决定燃烧反应速度的内因条件。活化能的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及浓度、温度、压力、反应混合物中惰性物质、催化剂等。12、何为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作用定律反映了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其意义为:对于均相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简单反应或复杂反应的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以其化学计量系数为指数幂的乘积成正比,即bBaACkCW。影响因素:温度、活化能、反应物浓度、压力、混合气组成、反应混合气中不可燃气体组成。13、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燃煤特性:挥发份含量越高的煤,着火所需热量越少,火焰传播速度越高,着火越容易、稳定;水分、灰分含量越高,着火所需热量越多,着火越困难;灰分含量高的煤,其火焰传播速度越低,着火越不稳定。b煤粉气流的初始温度:煤粉气流初始温度越高,着火所需热量越少,着火越容易。c煤粉细度:煤粉越细,温升越快,着火越容易;同时,由于煤粉表面积大,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着火越迅速。d一次风风率:一次风风率为一次风量占炉膛总风量(包括炉膛漏风在内)的百分比。一次风风率增大,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热量增加,着火延迟。对于着火困难的煤,一次风风率应选得很低,但是必须满足输送煤粉及煤粉着火后燃烧的需要。e着火区的烟气温度:着火区烟气温度越高,着火越迅速稳定。f炉内高温烟气组织:组织好炉内高温烟气的合理流动是改善着火性能的重要措施。14、煤粉炉燃烧器基本要求是什么?常用煤粉燃烧器有几类?旋流式粉煤燃烧器:蜗壳型旋流式燃烧器,分为单蜗壳、双蜗壳和三蜗壳型;叶片型旋流式粉煤燃烧器,分为切向叶片型和轴向叶片型直流式煤粉燃烧器:按一、二次风喷口的布置方式分为均等配风、分级配风和侧二次风等。煤粉炉燃烧的基本要求:组织良好的空气动力场,使煤粉气流能够及时稳定地着火;着火以后,一、二次风能及时合理混合,确保较高的燃烧效率;炉内温度场及热负荷均匀,火焰在炉内的充满程度好,且不会冲墙贴壁,避免结渣和高温腐蚀;有较好的燃料适应性和负荷调节范围,运行可靠;阻力较小;能减少NOx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大型煤粉锅炉,炉膛的深度和宽度较大,宜采用矩形喷口燃烧器。因为由于大型煤粉锅炉炉膛深度和宽度较大,必须保证射流具有足够的穿透深度,因此,射流衰减速度必须降低。为了减弱射流速度的衰减,宜采用直流式煤粉燃烧器。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射流每个断面上的动量总和不变,射流范围扩大,卷入射流的气体量增加,射流流速就会衰减。但是,如果继续降低射流的衰减速度,则可采用喷口是扁矩形的喷口燃烧器,此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矩形两个短边,扩散角很小,只能从气流外边缘的边界层卷吸热烟气,射流卷吸能力差,被带入射流的周围气体数量少,早期混合较弱;燃烧器结构简单,通风阻力小,气流出口速度高,射流动量大,刚性大,衰减较慢,射流穿透深度大,气流在炉内的后期混合较好。15、何为火焰稳定性?何谓回火?何谓脱火?工程上如何防止回火和脱火?火焰稳定性:火焰传播速度与新鲜可燃混合气的流动速度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回火:预混可燃气体的火焰传播速度UL大于新鲜可燃混合气的流动速率W,火焰前沿位置将向新鲜可燃物的上游方向移动,则火焰向预混气体内部烧去称为回火。回火不仅仅发生于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中,在固体燃料如煤粉燃烧过程中,也会发生回火。在工程上采用小孔或缩口等方法减小喷口直径、均匀喷口流速及冷却喷口等措施防止回火。具体措施如下:可燃混合气体从烧嘴流出的速度必须大于某一临界速度,后者与煤气成分、预热温度、烧嘴口径及气流性质等有关;当空气或煤气预热时,其出口速度还应该提高;注意保证出口断面上速度的均匀分布,避免使气流受到外界的扰动;对于燃烧能力大的烧嘴,需用气冷或水冷将烧嘴头进行冷却。脱火:预混可燃气体的火焰传播速度UL远小于新鲜可燃混合气的流动速率W,火焰前沿位置将向燃烧产物的下游方向移动,则火焰被吹息或吹脱称为脱火。工程上采用各种形式的气流稳焰器或组织大小适中的高温回流区、合理控制预混气体流速W、各种形式的钝体等综合措施来防止脱火。具体措施如下:使气体的喷出速度与火焰传播速度相适应;采取措施构成强有力的点火源,如:燃烧通道突扩保证部分高温烟气回流到火焰根部;采用带涡流稳定器或带点火环的烧;在燃烧器上安装辅助点火烧嘴或者在烧嘴前方设置起点火作用的高温砌体。16、理论燃烧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高理论燃烧温度的措施?理论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时炉内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等于1,燃料和空气均可预热)。理论燃烧温度是燃料燃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某种燃料在某一燃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对于炉内过程分析和热工计算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对于燃料与燃烧条件的选择,温度水平的估计和炉内换热计算,都有实际意义。其影响因素如下:燃料的种类和发热量,理论燃烧温度的增加正比于Qnet/Vy;空气消耗系数;空气或燃料的预热温度;空气的富氧程度,氧气浓度在30%以下增加氧气浓度效果明显;燃烧速度及减少散热。提高理论燃烧温度的措施:提高空气和燃料的预热温度;选择合适的空气消耗系数,在较小的烟气排放量下保证燃料的快速燃烧与燃尽;提高氧气浓度等。17、什么是着火温度和着火?什么是点火温度和点火?着火与点火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预混可燃气体由于自身温度的升高而导致可燃混合物系统化学反应自行加速、不需要外界作用而引起的着火燃烧称为“自燃着火”或“着火”;可燃混合物热自燃需要有一定的能量储存过程。可燃混合物系统化学反应可以自动加速、不需要外界作用而达到自燃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温度”。对某一可燃混合物来说,着火温度随着具体的热力条件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个物性参数。用小火焰或高温气体、炽热物体、电火花等外界能量强迫可燃混合物的化学反应速度急剧加快所引起的着火过程,即用一个不大的点热源,使某一局部可燃混合物着火燃烧,依靠火焰传播使整个可燃混合物达到着火燃烧称“被迫着火”或“强制点火”,简称“点火”。能使可燃混合物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点火温度”。影响预混可燃气体点燃的主要因素有:可燃混合物的性质(发热量、导热系数、活化能、浓度、流速、温度、化学反应常数等);点火热源的性质(点火能量、固体表面的比表面积、形状大小与催化性质等);可燃混合物的流速及速度场分布等。自燃和点燃的相同之处在于燃烧反应都有低速度突然加速为极高速度的过程;不同之处:a.点燃促使混合气体局部(点火源附近)化学反应加速,而自燃则在整个预混可燃气体内进行;b.点燃温度一般高于自燃温度;c.预混可燃气体能否点燃不仅取决于点火源附近局部预混气体能否着火,而且取决于火焰能否在混合气中顺利传播。18、何谓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的特征是什么?按照气体的流动状况,预混可燃气体中的火焰传播可分为哪几种?火焰传播速度:当一个炽热物体或电火花将可燃混合气的某一局部点燃着火时,将形成一个薄层火焰面。火焰面将未燃气体与已燃的烟气分隔开来,燃烧反应只在火焰面内进行。火焰面产生的热量将加热临近层的未燃混合气,使其温度升高直至着火燃烧。这样一层层地着火燃烧,把燃烧逐渐扩展到整个混合气,这种现象称为火焰传播。火焰前沿面在其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相对于新鲜混合气的移动速度称为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的特征:燃烧反应不是在整个混合气体内同时发生,而是集中在火焰面内进行并逐层传播、逐层进行,传播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预混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气体的流动状况。按照流动状况,预混可燃气体中的火焰传播可分为层流火焰传播(层流燃烧)和湍流火焰传播(湍流燃烧)。其中层流气流的火焰传播速度是预混可燃气体的物性参数,即其大小取决于预混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19、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正常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可燃气体的种类不同,则其密度、发热量、反应速度、热容等性质均不相同,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不同;可燃气浓度(或空气消耗系数)影响大,存在最大值及不可传
本文标题:燃烧学总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7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