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 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当前经济环境下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概述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4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570家、下辖门店15.82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7.44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3.26万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发生变化、新医改受到国家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使医药流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医药流通行业的销售规模继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有所降低。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00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1%,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可以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自2011年起,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由高增长模式转变为增速逐年放缓模式,增速从2010年24.6%递减到2014年的15.2%。这样的发展态势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增长进入换挡期,该行业已告别连续8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近年来,医药流通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新一轮医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扩容所带来的城乡居民用药需求大幅上升。随着基本医保已覆盖全国96%以上人口,居民用药需求的增长趋于稳定,另外,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均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这些因素使得药品流通市场销售增速有所放缓。1二、医药流通行业进入壁垒较高1、行业准入资质壁垒医药商业流通行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特殊行业,国家药监部门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监管,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规定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同时企业要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这极大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目前国家药监主管部门为严格控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数量,对于新办医药流通企业在场地、设施、资金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批准十分严格。2、资金要求壁垒医药流通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和购置运输设备以及投入相应的流动资金,才能完成日常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行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要做到“低成本、高利润”的经营,就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医药连锁经营普遍采用直营方式,因此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目前为了规范医药经营企业,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对于新进入者的流动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进入者的资金是否雄厚成为了在医药商业行业中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3、专业技术人才壁垒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品种规格众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对药品的运输、存储、管理、全程跟踪与监控等都有强制要求。所以医药流通企业不仅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而且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执业药师、有经验的业务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有零售服务经验、批发服务经验、物流配送经验的物流技术人员等。但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需要时间的累积,因此,这对新进的医药商业进入者而言,很可能面临着缺少熟悉医药商业运作管理人才的风险,一旦负责人员对问题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危及整个企业的信誉和名声,导致企业经营失败。4、品牌壁垒医药流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往往取决于所拥有的知名度、信誉度,这便是品牌优势。由于医药消费关系到生命健康和用药安全,医药消费具有较强的惯性。消费者会青睐于到熟悉的、有品牌信誉的医药终端消费、购药。当消费者对固定场所、购药服务对象形成习惯,消费者在没有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或者负面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会随意改变其原有的惯性行为。另一方面医药供应商也更愿意与具有品牌知名度和经营规模的企业合作。因此,先进入行业的医药流通企业将拥有熟悉稳定的供应商、拥有较强的客户吸引力,这对于后来进入者将形成品牌壁垒。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支持,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发展1)从2009年起,国家推动新医改,大幅提升医疗的投入,积极推进完善新农合、医保政策,同时出台价格管理等政策,更大程度的满足医疗卫生需求。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我国医改新进程,为医疗以及生物制药等行业奠定政策基础,产生深远影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在未来会持续一段时间,客观上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意见指出,要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2)国办发〔2015〕3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指出:1)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抓紧制订本省(区、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药品采购。允许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必须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规范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2)要保障药品供应配送。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县乡村一体化配送,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对配送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药和拒绝提供偏远地区配送服务的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取消其中标资格。组织做好定点生产药品的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加快制订儿童用药的鼓励扶持政策,探索部分罕见病用药供应保障措施。推进医疗信息系统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3)“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国家政策既支持医药流通行业,又支持其下游行业医疗行业的发展,刺激国内对药品的需求,这两点均有力地推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2)严格资质认证护航,推动医药流通行业有序成长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制度是进入医药流通行业的一个门槛,随着医药流通的发展,国家对GSP的规范也制定的越来越严格,严格的资质认证要求有利于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避免企业简单的价格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不利因素(1)医药流通行业对国家政策敏感度高医药行业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受到的影响波动大且速度快。政策方面首先给该行业带来压力的是“总额预付制”,主要是指对医院的医保费用的总额控制。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渐推行,在总额预付制和总额控制的背景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公立医院的用药结构和医生用药选择的处方行为都会发生重大改变,该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因地制宜且因时制宜地采取措施和办法,在积极应对和响应这一政策的同时,把握时机,选择拥有长期合作意向的、合适的上下游对象。(2)药品价格易受国家监管限制药品价格受国家监管,国家经常性地对药品价格政策和药品价格管理做出新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公司经销的药品其价格大部分属于国家价格管理范围内,价格政策的相应调整将对公司的经营、盈利产生影响。比如,药品定价以往完全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但如今发改委对医药行业的定价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定价的权利也在部分转移。2013年7月5日的相关报告中曾提及要统一医保支付价,即“定额报销制”,也就是同样名称和用途的药品,无论出于怎样的制造商、有着怎样的投资商,不论是外资还是合资还是国产出身,国家将为医保患者提供定数额度的费用报销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调动医院自觉使用性价比相对高的廉价药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深刻影响医药行业包括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四、医药流通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1、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医药行业属于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流通行业属于医药行业的一个子行业,该行业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但由于疾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而针对某些疾病的疫苗接种却存在一定的规律;另外,受春节的影响,在节假日期间医药销售会相对降低,致使销售额比其他季节要低,因而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2、区域性特征目前,我国采用以省为单位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的采购方式,由于医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省级单位在进行招标时会特别关注医药流通企业的资质,对企业配送药品的质量和速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某些省为保证药品配送及时性和服务质量,严格限定进入医疗机构的中标药品只能由生产厂家直接配送或由生产厂家委托注册在当地(地市级区域)的配送企业配送,且规定“接受中标生产企业委托配送的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在医疗机构发出购药计划后24小时内送达。向省属医疗机构配送的,每周配送在5次之内;向市、县级医疗机构配送的,每周在3次之内;向乡镇医疗机构(社区)配送的,每周在2次之内。属疫情、灾情、突发性事件和急救及加急供货的药品应及时配送”等;此外,基层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两票制”的推行,对医药流通企业终端覆盖能力及配送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药品招标采购与配送管理制度以及医改政策的影响下,医药流通企业受限于配送时限、物流成本和终端覆盖能力等因素,只能在本企业服务的区域半径内进行药品配送,这决定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区域性特点。2五、医药流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1、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呈现出整体分散趋于集中的竞争格局。药品流通企业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努力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未来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以为生产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优质服务,实现规模化效应。流通环节盈利空间的的持续下降、新版GSP对医药流通企业硬件、软件的高标准、高要求将会持续压缩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一些小散企业将被兼并,或被淘汰出局,可以促使药品流通领域形成良好的行业秩序。2、创新型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药品流通企业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营销及服务模式。对上游供应商,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与其共同开发市场;对下游客户,开展医院药品供应链创新服务,采取提供增值服务、二维条码建设、药房合作等模式。同时,自身也发展了专业分销、高端药品直送、深度分销等商业模式。3、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局部发展因个体企业的差异而不同,整体的发展仍相对传统。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中,医药物流是连接医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通道。随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先后颁布医药物流的行业标准和新版GSP,各药品流通企业继续加大在物流建设上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业务。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2《医药流通行业分析报告》,赵炜、何勇、黄辉,华龙证券。批大型企业,逐步建立起全国医药物流分销配送网络;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
本文标题: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8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