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课《诫子书》精美课件
诫子书诸葛亮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作者简介诸葛亮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赤壁之战空城计挥泪斩马谡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bóyínsuìlú疏通文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句首发语词,无义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的用屏除内心杂念来修养身心,屏除内心杂念用来修养身心君子的操守品德,节俭用来培养品德用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内心恬淡(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远大目标远:形作名。达到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学习宁静专一增长才干不集中精神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增长才干必须学习,无义增长广:形作动。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才干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也,表示语气的肯定词,无义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立志志:名作动。完成学业懈怠放纵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轻薄浮躁就修养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年纪时光疾行,迅速逝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就振奋精神性情随同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素材风暴:模板:视频:素材:矢量素材:素材:图片素材:插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志岁月最终消失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哀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困守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只能)悲哀地困守在穷困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最终凋落,衰残。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美句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美句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思考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德,以此培养自己的品格。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A.就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静是修身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学习的前提,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条件:第一: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惜时,“年与时驰,……将复何及”。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4.文中提到“静”“俭”“淡泊”“明志”“致远”,找出包含这些词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比如“静”,文中说“静以修身”,又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时也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读书时要沉静,将身心全放在所读材料上,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等。5.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要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课《诫子书》精美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8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