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课件(人教版)
时间:事件:人物:1917年—1936年(一战中—经济危机中)列宁斯大林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俄国十月革命背景前奏十月革命(彼得格勒大起义)意义巩固领导结果性质时间时间性质结果特征指挥部①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苏)1917年11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斯莫尔尼宫推翻了……;建立了……;当选……苏维埃国内: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4、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4、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时间:内容:作用:特点:全称:成员解体时间:成立时间:背景:背景:时间:内容:作用:特点:(新:)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重工业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点。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成立时间:全称:最初个成员: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解体时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922年15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成立41991年沙俄(1547年—1917年)十月革命前苏俄(1917年—1922年)十月革命后苏联(1922年—1991年)“沙俄”、“苏俄”、“苏联”?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1936年通过新宪法。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年—1937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1、经济建设:①工业:措施:结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②农业: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2、政治建设:背景:内容:影响:积极: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消极(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启示:国民经济应协调发展,维护农民利益。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苏联成立——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希特勒人物:罗斯福会议:事件: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一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大危机/大萧条)两条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会议: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华盛顿会议会议: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事件:华盛顿会议会议: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背景:时间:地点:操纵国:目的:实质:内容:作用:1919.—1920巴黎凡尔赛宫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奥、保、匈、土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启示:弱国无外交,必须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心议题:内容:与中国关系:时间:《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对德国问题引发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和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背景:时间:地点:操纵国:目的:实质:构成:作用:1921—1922华盛顿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英、日、美协调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条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内容)中心议题:内容:与中国有关系时间:《九国公约》1922年对中国问题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目的/影响:实质/后果: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国际联盟1、成立:1920年2、宗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4、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3、实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格局——WarⅠ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WarⅡ后两极格局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毛泽东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因为它宣称要中国“门户开放”、让列强在中国的“机会均等”。这就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也便利了其它几个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2、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经济大危机时间:地域: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中心措施目的特点实质效果意义评价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发地:美国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内容: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目的:摆脱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影响: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经济大危机原因:表现:地域:时间:特点:影响: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1)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①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生产破坏;②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①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②各国资本家纷纷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但是这一“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的危机。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积压,生产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背景:时间:措施(内容):方式:目的:实质:效果:意义:评价: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评价=效果+意义+特点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罗斯福的就职演说(1)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3)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评价罗斯福新政,判断对和错(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3)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4)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对工业的调整《工业复兴法》√√×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提高就业率的措施是•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工业的调整。兴建公共工程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启示(1)共同点:①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②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③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⑤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2)启示: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借鉴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②结合国情进行改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美国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得美国获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罗斯福在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课件(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8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