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八章第五节:张贤亮贾平凹王安忆
第二章第五节张贤亮贾平凹王安忆饥饿每人四两:一个稗子面馍馍,再加一碗已经冷却的咸菜汤。我磨蹭着最后一个打饭。我笑着对炊事员说:“我不要稗子面馍馍,你让我刮那笼屉布吧。”“行,”炊事员诧异地看了我一眼,递给我一把饭铲,“你要刮你就刮吧。”我仔仔细细地把笼屉布刮得比水洗的还干净,足足刮了一罐头筒馍馍渣。按分量说,至少有一斤!“祖宗有灵!”虽然有股蒸锅水味,还是很好吃!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进伙房刮馍馍渣。自由真好!张贤亮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唯物论者的启示录”:《初吻》、《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树》。改编的电影作品《牧马人》:《灵与肉》(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肖尔布拉克》《老人与狗》:《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黑炮事件》:《浪漫的黑炮》《男人的风格》《河的子孙》“她灵巧的手指触摸在被子、褥子、衣服等等上面,就象按在音阶不同的琴键上面一样,土房里会响起一连串非常合谐的音符。”“和许灵均一样,我出身资本家家庭,少年时期生活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见过灯红酒绿的豪华场面……那么,是什么使我的感情、生活习惯、幸福观起了变化呢?――就是体力劳动。在这种糅合着那么多辛酸、痛苦和欢乐的二十二年体力劳动中,我个人的心灵和肉体都有了深刻的、质的变化。”“唯物论者的启示录”张贤亮计划写作以“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为总题的九部小说,来完成这一从苦难中升华的“反思”主题,完整地“描写一个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的全过程。张贤亮小说的特点首先是富有异域色彩,作者把风俗、环境与人物心理相融合成一个诗意化的境界,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情调与诗意,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可读性。其二是多层次、立体地展示了知识分子心灵的苦难历程。其三,小说不仅细致地展示知识者的受难情景和心理矛盾,也展示为他提供了肉体和精神的救赎者――生存和劳动方式都相当原始的劳动者们。外面已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初雪把广阔无限的大地一律拉平,花园也好,荒村也罢,全都失去了各自的特色,到处美丽得耀眼眩目,使人不能想象这个世界上竟会有几分钟之前发生的那种荒诞的丑剧,不能想象人会有那种种龌龊得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的心地。她的一串脚步印在洁白的雪地上,给人一种轻盈而又温暖的感觉。她回去也踏着来时的足迹,均匀、整齐、毫不零乱、拐弯处弧线优美,精致得像一串珠项链。我仔细地踩着她的脚印走,象沿途把那宝贵的东西拾起来,一粒一粒地……装在我心理。读者评《我的菩提树》《我的菩提树》让我看到,人的生命力居然可以如此的顽强,生活中除了死亡,几乎没有不可以战胜的东西。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和卑贱,不只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和所受的教育,还取决于你生存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只要生命还在继续,它总是要带给你一些意外,有的是你希望得到的,有的是你不希望得到的,不管喜欢不喜欢,你都必须全部领受。“我的书中都有爱情,但实际上在写这些爱情时生活中的我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爱情。你想我21岁坐牢,一坐就是22年,别说女人,连条母狗都看不到,从哪儿来的爱情?正是因为我自己没有爱情才把爱情写得特别美好,如果我真有爱情可能反而觉得爱情不怎么样。”贾平凹主要作品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集:《商州》、《土门》、《高老庄》、《浮躁》、《废都》、《白夜》,《我是农民》(自传体长篇)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浮躁》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1997年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贾平凹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伤痕文学”崛起时,在其他作家纷纷揭露黑暗、倾诉苦难的时候,他却从另一个视角来发掘人性中美好的东西,用美丽的心灵与纺织出绚丽的生活花环。代表作有《满月儿》第二阶段:当文坛走过“反思文学”阶段,向人性美和心灵美的境界进发时,他又低吟出沉郁灰暗的《晚唱》《好了歌》《二月杏》。第三阶段:1983年以后,贾平凹深入商州地区,写了一组“商州系列”的中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九叶树》《腊月正月》《商州》《冰炭》《远山野情》《古堡》《天狗》《浮燥》等。王安忆的主要作品她的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说集《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尾声》、《流逝》、《小鲍庄》《黑黑白白》《乌托邦诗篇》《荒山之恋》。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长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集)。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以及《故事和讲故事王安忆获奖作品《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和《小鲍庄》分获1981-1982,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发廊情话》获2005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启蒙时代》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代表作品:“雯雯的系列”。第二阶段:1981年后,王安忆的创作走出雯雯们单纯、狭小的艺术天地,转为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代表作品:《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归去来兮》。1984年以后,王安忆开始以较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为深刻的文化哲学视角观照社会历史、人的命运与情感变迁,往往站在中西文化冲突的高度来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制约下的民间生存。代表作品:《大刘庄》《小鲍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王安忆自述“生活在模仿艺术,现实迅速地消耗着虚构。一种虚构产生,立即被现实复制。这就是我们的处境,就像一个陷阱,生活蹈入虚构,艺术则蹈入现实。所以经常提醒自己:在现实中坚持虚构。”“坚持写作仍是我的第一生活,因为这是我比较胜任的工作,假如没有写作,我这个人大概没什么可值得注意的。”
本文标题:第八章第五节:张贤亮贾平凹王安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1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