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的爱国热情,对国家的责任感。•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背景解题•书:写•愤:愤懑,悲愤诗题意思抒发心中郁愤之情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愤”?(找诗中字眼回答)•所愤之一:世事艰;•所愤之二:空自许;•所愤之三:鬓先斑;•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所愤之一:世事艰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具体指什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世事艰”,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名词意象的组合。•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夜雪、秋风)、险要的军事据点(瓜州渡、大散关),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具体化,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所愤之二:“空自许”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大志落空而年华已老,何等悲怆?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所愤之三:鬓先斑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年华空老无人领军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时代的悲剧英雄的悲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主旨艺术特色•除了用典,这首诗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比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诸葛亮积极进取——投降派苟且偷安。
本文标题:86《书愤》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1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