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溺水事故的发生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报告人:沈伟报告提纲一、流行病学调查二、溺水三、溺水死亡的生理机制四、溺水的过程与特点五、溺水相关概念六、淹溺的生理病理变化七、临床表现八、水下低温现象一、流行病学调查淹溺是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和小儿意外事件导致死亡率在死亡原因排位中均位居第3~4位,而在4岁以下儿童,尤其在农村或水乡河泽地区则排位第1。在意外死亡原因排位中,淹溺位居第1~2位,部分地区报道儿童淹溺发病率为10/10万,其中幼儿期发病率最高。在美国,5~24岁和0~4岁组的死亡数分别排名第2和第3位。10个州的15岁以下儿童统计结果显示:除车祸外,淹溺死亡率高于其他意外事件引起的死亡。在1993年溺水死亡4800例中,2100人年龄在24岁以下,高峰年龄为1~4岁。人数占总人数的50%。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家庭干预措施水域安全性游泳安全教育儿童监管人淹没入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物堵塞,或因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进一步加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称为溺水。水进入呼吸道有两种途径:一是口部吸入;一是鼻子呛水。当落水人员缺乏漂浮救生器材、落水后行为不当、或配备的救生漂浮器材浮力分布不当,使得口鼻没入水面时,容易导致溺水。二、溺水游泳池主要的溺水原因心理:怕水,心情紧张,遇意外时,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生理: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等病理:患者有不宜在水中活动的疾病的人如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精神病等技术:游泳技术不佳,或技术失误者出现意外等其他:游泳场所的组织管理不规范,设施有隐患,游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三、溺水死亡的生理机制溺水5分钟以上的存活机会相当少。四、溺水的过程与特点溺水主要的生理变化是溺水导致的长时间低氧血症,所以缺氧的时间和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救治的中心。溺水是人员落水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快的死亡方式,能在几分钟内导致死亡。无论是由何种方式导致的溺水如抽筋、落水后紧张、昏迷等,其死亡主要表现为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孪,引起呼吸道关闭、心跳加快、心肌颤抖、肌肉紧张、昏迷并失去知觉,最后窒息死亡。1.溺水过程溺水恐慌挣扎闭气(持续约60秒)吸入(90%)喉痉(10%)呼吸骤停濒临状态、心脏骤停和死亡2.病理变化⑴溺水损伤的靶器官为肺脏,除了头部或脊髓外伤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外,其他脏器的损害多继发于低氧血症和缺氧造成的酸中毒。⑵吸入肺里的液体会造成迷走神经介导的肺血管收缩和张力过高,液体很快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微循环;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导致肺泡不稳定、不张和伴有通气血流比失调的顺应性降低;⑷吸入液体引起气管痉挛也可能导致低氧血症,低氧性神经元损伤会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⑸一部分溺水者由于吸入呕吐物、泥沙和污物会导致支气管阻塞、支气管痉挛、肺炎、脓肿形成和破坏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炎性损害,有时喉痉挛会导致阻塞后肺水肿。⑹儿童突然落人冰冷水中时,会出现哺乳动物潜水反射而产生窒息、心动过缓、非主要血管床血管收缩而短路冠状动脉和大脑的血液供给,这种反射只见于儿童,成人几乎没有。3.特点时间短死亡快五、溺水相关概念浸水是曾经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经历窘迫现象如咳嗽,且很快恢复,目前清醒的人,通常只需现场观察即可,无需转入医院进行评估治疗。淹水是指经历过与游泳相关的窘迫现象,需有现场急救与转送做急诊观察与治疗者。淹溺是指包括水在内的各种液体淹没面部及上呼吸道,导致人体因呼吸功能丧失所窒息而引起的生命危险状态或死亡。淹溺的严重后果在于即使生命得以复苏,淹溺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常足以使患者丧失正常生活能力。溺死(drowning)指因淹溺窒息于24小时内死亡。继发性溺死(second-arydrowning)是指淹溺后短期内死于并发症的患者;在溺水后初期病情不重,但以后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浸渍综合征(immersionsyndrome)是指在跌入冰水时突然死亡。溺毙是指淹水者经现场、急诊室或医院急救后无效,在24小时内宣布死亡者;若超过24小时后死亡者,则称为“溺毙相关之死亡”,在死亡前的病人称为“淹水病人”。溺毙是个仅用于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名词,迟发性溺水是指病人发生延迟性肺水肿,患者往往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心跳微弱,甚至停搏、四肢冰冷、发绀。浸入综合征则指病人沉于水中,由于迷走神经的过度刺激,造成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六、淹溺的生理病理变化干性原发性咸水性淹溺湿性淡水性继发性干溺是指当溺水者淹没于水中时由于过度紧张、恐惧,多主动屏气,同时因溺水反射导致严重的喉和气管痉挛而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病理解剖可见肺内没有水或仅有少量水,占溺水的10%~15%,目前也有人提出真正意义上的干溺是不存在的,肺部没有水的病人应是在人水前死亡的。1.原发性淹溺湿溺是指当溺水者淹没于水中,若无法屏气而严重缺氧时,喉痉挛消失,患者吸人大量水和异物,进一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肺内分流增加,加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缺氧代谢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抑制,加速死亡过程。湿溺患者病理解剖时可见肺内大量液体和异物,占溺水的85%~90%。2.继发性淹溺继发性淹溺亦称溺后综合症,系指复苏成功后又发生呼吸窘迫的情况。继发性淹溺的溺者,常突然有下述表现:⑴高热:约有一半的病人出现高热,重者可高达41oC。⑵白细胞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重者可增至40,000左右。⑶神经系统表现:许多病人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燥动,惊厥,头痛,其中最严重的是昏迷。⑷其他: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地征和症状。3.肺脏的变化在湿性淹溺时最主要的变化是肺水肿。肺水肿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所以病员可出现低氧血症,而且这种低氧血症常很顽固,可在淹溺后持续数日。有人已将这种现象归因于:⑴肺水肿时由于渗出的蛋白质机化而形成的类似透明蛋白层。⑵由于高渗或低渗液体对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害而导致的肺泡正常结构的改变。⑶继发于吸入异物感染所发生的炎症。⑷类似肺气肿样的肺部高度扩张。淹溺病人中,大多为淡水淹溺,包括池塘、江河、游泳池、甚至浴池。国外报道游泳池淹溺比率可占淡水淹溺病人的50%。淹溺好发时间通常为夏季,小孩可因不熟水性或不慎由浮水板上跌入水中溺水。在湖泊、江河及沿海溺水者则以学龄期等年长儿较多。这些儿童发生淹溺,通常存在一些意外因素,如游泳中头颈部严重受伤、潜水中发生减压病、低温性痉挛或心律失常、水中受虐待、惊厥、中毒等。七、临床表现淹溺的临床表现集中在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损害。部分病例在俺溺经复苏后2~6小时才出现严重症状,并可有生命体征改变。临床症状与淹溺时间、吸水量及是否及时抢救有关。个体间病情程度差异很大,轻者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重者需进行心肺复苏。溺水1~2分钟即可有神志模糊、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和心跳缓慢;并可有呛咳、呕吐,或因反射性喉痉挛而窒息死亡,亦可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窒息。溺水3~4分钟以上者常出现昏迷、惊厥、颜面青紫、浮肿、血性液体经口鼻涌出、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肺部有啰音、心律紊乱或呼吸、心跳停止。淹溺挣扎时吞入大量液体者可出现腹胀。部分患者还可在淹溺时发生脑外伤、骨折等。八、水下低温现象低温对人体的伤害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皮肤冻痛和冻伤;一是全身低温性反应,其中全身低温性反应将导致最终死亡。全身低温性反应也称低体温,即囚低温作用使人体中心体温降至低于350C。在冬季落入江河湖海或其他冷水中可引起快速冷却型体温过低,体温下降急剧,严重者几小时即可产生致死性低体温。由于水温较低,水的热传导系数是空气的25倍,因而落水者的体热很快就会被冷水迅速带走,机体只能通过收缩体表、血管减少血流和肌肉颤抖来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当与冷水接触时间过长时,机体则不能保存或产生足够的热量,中心体温开始下降。当中心体温降至35℃时,会出现疲倦、共济失调、麻木、定向障碍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当中心体温降至32℃时,落水者将会失去知觉、静脉萎陷、肌肉僵硬、瞳孔扩大、心律失常、心跳减弱,最终死亡。全部报告到此结束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本文标题:溺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4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