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如何做科研社会管理系彭秀兰一、什么是科研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科研作品所包含的内在结构或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二、怎样做科研(一般遵循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论阶段(一)选题(突出研究的意义或重要性)1.这个问题从理论到现实都很重要。(1)理论层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应学会关注理论热点或前沿问题)(2)现实层面:描述以上某一方面出现的所谓问题或“状况”2.学术界现有研究不够通过研究综述,阐述目前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一句话:这个问题很重要,但目前研究不够举例1:“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对发展与环境认识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只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主要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人的素质与灵魂问题,是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而完成这场思想文化革命首先需要提高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全面建构人的素质,需要培育人的思想与灵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生态文明这场思想文化运动,在我国刚刚拉开序幕,任重而道远,而目前高校的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应成为这场运动的先驱和主力军。从一定意义上,他们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将影响着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或成效。因此,高校当务之急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立足当前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挑战,在已有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及时对大学生进行自觉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课题研究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从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应用领域,从而丰富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研究的视角和内容。从实践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对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精神的深入贯彻和落实,为高校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如何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同时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思想先导、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1、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西方学术界先后出现了“空白论”、“过时论”、“灾祸论”、“补充论”等观点,其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否有其生态文明理论的问题。其中,“补充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潮。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于异化消费造成的,而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和生态危机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需要用生态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任务是‘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揭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商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无法解决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高兹:《生态政治学》)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揭示生态危机、环境恶化与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说明生态问题从表面上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尤其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热再度兴起,在回归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西方学者“发现”了一个作为生态学家的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也开始得以“显露”。各种杂志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文章。如“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逻辑,从而为我们认识生态危机的实质、根源和解决奠定了基础”(李其庆:《法国学者拉卡比谈“生态学社会主义”》,载《国外理论动态》1993年第2期);“生态思想并不是马克思著作的‘说明性的旁白’,而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主要思想和核心内容”(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得以创立。通过这些努力,西方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遮蔽”,并开始从各个学科的维度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这不仅对于从理论上寻找西方国家生态恶化的根源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理论一直较为关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意蕴。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王雨辰:《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建构》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建设生态文明应“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优势,同时应与创建人的新的存在方式结合在一起”(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载《复旦学报》2008年第4期);“生态文明的最高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正”(陈家刚《生态文明与社会公平》载《中国环境报》2007年10月18日)等等。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开始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初步提出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和发展模式等,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作为专题研究的比较少,相关的个别研究仅局限在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意义层面,而对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导,高校如何立足已有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同时结合时代对生态文明素质人才的要求,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体系则缺乏系统地研究与探讨。案例2青少年的媒介情结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200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现代传媒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及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扩张,对具有强烈求知欲、好奇心的青少年影响巨大,不少青少年对此表现出特有的媒介情结。各种新兴媒介虽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开阔了其视野,但也使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进而丧失自我甚至生命。而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强调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对青少年的媒介情结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了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内在因素,在教育实践中多是强调机械地监管与围堵,从而影响了教育实效。为此,该选题立足于对青少年媒介情结的考察,着眼于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内因,探寻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引导青少年由对待媒介的“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向对待媒介的一种“理性自觉”转变,即完成在媒介情结基础上的媒介素养的转变与升华。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现状国外及港台研究现状(略)国内研究现状(略)当前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总之,目前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一是理论上范式重叠,价值取向和理论路径尚未形成足够的共识;二是实践层面缺少社会团体的有力介入,尚无法与理论研究形成相互推进的良性互动。三是基于定量调查的、能够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状况进行科学把握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四是实际操作中行为约束的方法手段多,心理干预的理念方法少,尤其对青少年接触网络等媒介的情结或心理动机关注不够,在教育实践中只是机械地监管与围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因此,立足青少年媒介情结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影响青少年媒介世界成长的内因探讨,引导青少年由对待媒介的“盲目冲动”向“理性自觉”转变,应成为当前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重点所在。案例3当代大学生交流媒介与媒介心理调查报告(社保09班同学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活动作品,获省级二等奖)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各种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通过媒体已经无阻碍地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在不同的思想、观念面前,他们也更容易产生困惑、迷茫。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是非分辨能力、道德评判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针对现今很多大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交流媒介与媒介心理调查,以更好更准地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心理,从而找出在大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合适的方法,提高他们对媒介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理性把握能力和媒介合理运用能力。(二)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理论的解读,分析人的全面发展对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立足调查,分析当前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大学生生态素质教育的措施或对策。研究方法:主要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首先以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理论的解读为切入点,广泛收集和查阅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以进一步了解掌握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现状。其次,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的重点与方向,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术论文与报告。计划进度第一阶段(2010.5-2010.6)收集资料,规划课题方案,设计与发放问卷。第二阶段(2010.6-2010.8)统计资料,分析总结问题,对合并高校部分领导与教师、学生进行访谈。第三阶段(2010.9-2011.3)结合资料与调查结果,撰写学术论文。第四阶段(2011.3-2011.4)在集体论证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第五阶段(2011.4-2011.5)组织专家鉴定,做好结项工作。(三)搜集资料阶段1、搜集渠道:网络文献检索、各种纸质材料,尤其应关注与本研究相关的报刊、杂志等。2、资料量化标准3、资料使用4、调研资料(既要有理论方面的资料,也要有实际方面的资料)(四)整理分析阶段1、归类整理2、总结提炼(五)得出结论阶段1、结论应与前面内容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2、结论语言表达应简明扼要3、结论的各个观点之间不能重复4、结论的各个观点之间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举例:《青少年的媒介情结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报告》(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手机网络成为青少年的“媒介新宠”(三)网络媒介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四)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不高,尚处于自我建构阶段(五)学校教育存在缺位,开展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举例: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论文)(一)开发课程资源。(二)创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营造校园生态环境氛围。(五)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举例:《公关礼仪》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构想(一)重整培养方案,将其调整为大一新生必学的专业基础课。(二)针对专业特点,加工和再创教材内容,做到不同专业各有侧重。(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热情,增强教学感染力。(四)沟通对话,情景模拟,培养学生反思和体悟能力。(五)注重仪态训练,培养良好气质。(六)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七)调整考核评价方式。三、大学生怎样科研立项1、找准好导师2、选择好题目3、写好申请书3、搜集好资料4、准备好论证5、准备好结项
本文标题:大学生如何做科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5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