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经济学2013.0908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蔄茂兰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主编: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导论学科性质:属于理论经济学。学科地位:在经济学的各门科学中居于基础性学科的地位,是经济学科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本章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目的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一)“经济”的含义在古代典籍中“经济”一词,指“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现代语言中对“经济”一词有多种理解:近代和现代“经济”一词,大致有如下几种含义:节约、精打细算个人生活的用度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一书中,首次用“经济”一词,意指家庭管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经济”也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二)经济学:研究经济的学问。色诺芬《经济论》指家庭管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是17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表示他的研究突破了家庭和庭园范围,开始研究整个社会经济问题。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诞生,完成于19世纪初。“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主要贡献: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但他们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庸俗经济学便产生了。代表人物;经济学家们的著作: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纲要》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萨缪尔逊《经济学》加上“政治”并不意味研究的对象是政治问题。(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展现了他们的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制度变更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最深刻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论,也是运行论。(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力基本要素(1)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3.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如企业中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四环节的关系生产——起点;消费——终点;分配、交换——中间环节。生产起主导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性质;水平。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起到反作用。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强调以下两点:第一,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二,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因此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总结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类型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在某个社会中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叫基本的经济规律。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商品和货币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三章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第四章资本循环与周转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第六章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第七章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第八章资本主义地租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二)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除掌握上述研究方法外,还应该借鉴和运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如实证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使政治经济学理论表述和论证更为完善、更为准确。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注意用全面的、系统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一、有助于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二、有助于更好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经济制度演进的方向,也能正确评定政府的经济政策。三、有助于使我们学会用经济观念和经济分析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四、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chp432商品和货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蔄茂兰第一章本章主要内容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本章讲述了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重点: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与变化、价值规律、货币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等内容。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的质与量从质上看,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其效用是不同的。从量上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2.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3.价值●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形成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得到解决。二、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反映劳动的自然属性。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统一体。统一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差别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反映劳动的自然属性,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反映劳动的社会属性,形成商品的价值。三、商品的价值量(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的产品相交换。(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1.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上述两个条件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但要实现为社会劳动,就必须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就在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因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矛盾。返回第一节第二节货币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起源●简单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例如: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起源●简单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例如:●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货币形式即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流通手段: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贮藏手段:自发调节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支付手段: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世界货币:以金块或银块的形式出现。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三、货币形式及其演变四、货币流通规律(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支付手段与货币流通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2013.090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5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