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5课古代黑非洲4cm左右高制作于公元2世纪,现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受撒哈拉沙漠与大海阻隔,地形地貌复杂。仅在东北角上,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有所联系。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黑非洲文明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因此文明发展进程缓慢。位于红海边的阿克苏姆文明相对发展快一些。一、需要理解的概念黑非洲库施文明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王国二、教材中的知识点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麦罗埃文明的成就阿克苏姆文明的成就大津巴布韦文化成果古代黑非洲知识归纳概况成果库施文明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势力强大,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建立第25王朝。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麦罗埃文明是尼罗河上游古代文明的代表。始于公元前590年,终于公元4世纪中叶,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王国、麦罗埃文字、冶铁、开采黄金、种植棉花、制陶、与希腊、罗马等有贸易阿克苏姆文明在今埃塞俄比亚境内,是一种混合性文明,与阿克苏姆王国相始终。阿克苏姆王国兴起于公元前后,至4世纪达到全盛。其特色是兼收并蓄,对外贸易繁荣,建筑风格独树一帜。阿克苏姆城、贸易、造船、使用金属货币、巨石建筑大津巴布韦文化大津巴布韦文化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范围涉及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一带。14、15世纪时达到鼎盛。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走向衰落梯田、水井、500多处类似的石头建筑问题:古代麦罗埃文明与阿克苏姆文明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因与外界的频繁交往而兴盛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走向衰落一个文明如果要保持活力就必须与其他文明交往一个文明应当寻求自身独立的发展动力,而不能过于依赖其他文明的输入阅读资料1、库施王国(公元前2000年~公元350年)非洲东部古代王国。古名努比亚,又名麦罗埃王国。约公元前11世纪摆脱埃及统治独立。统治地域包括南起今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土穆、北至埃及尼罗河第一瀑布间的大片地区。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库施文明进入麦罗埃时期.2、麦罗埃文明公元前3~公元2世纪,麦罗埃奴隶制国家达到鼎盛时期。公元350年,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率兵沿阿特巴拉河而下,毁麦罗埃城,库施王国灭亡。库施文明位于今苏丹共和国库施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深受古埃及文明影响。3、麦罗埃的文明成就麦罗埃文圣书体草书体字母列表麦罗埃文明黑法老的雕像。表现法老在神前祈祷,库施人接受了埃及文化,而埃及人也接纳了黑色的统治者二十五王朝的壁画,库施对反对者的镇压。神色皮肤的法老(头上有太阳的标记)将白色皮肤的埃及反对者碾于车下库施战士浮雕麦罗埃的人头鸟,埃及人将这样的装饰放在木乃伊边上,认为这是人类灵魂的形象,长出翅膀飞向另一个世界,而麦罗埃人则把她看作是守灵人。麦罗埃人模仿埃及修建了较小的金字塔4、阿克苏姆王国:时间:兴起于公元前后地点:今埃塞俄比亚特点:多种文明影响下的混合型文明,对外贸易高度发达非洲东北部古代王国。公元前5世纪后兴起于今埃塞俄比亚亚提格雷省,公元初年,阿克苏姆成为独立国家,首都为阿克苏姆城。4世纪时阿克苏姆王国进入极盛时期,版图包括红海两岸的大片地区。公元7世纪后由于阿拉伯人的进攻而逐渐衰亡。阿克苏姆古城的遗址已有1700年历史的阿克苏姆方尖碑由花岗岩构成,高24米、重200吨,被视为埃塞俄比亚文明的象征。罗马市中心现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外的广场上的阿克苏姆方尖碑,是1937年被墨索里尼下令从埃塞俄比亚掠走的。从那时起,历届埃塞俄比亚政府均要求意大利归还这块石碑。1947年,意大利与联合国达成协议,同意将方尖碑返还给埃塞俄比亚。1998年,意大利答应将方尖碑空运回埃塞俄比亚。2003年11月,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终于来临,运送重达180吨的方尖碑的工程正式启动。由于2002年的雷击事件,为了减少对方尖碑的破坏,意大利有关方面在文物的表面涂上了特殊的碳元素涂料和树脂,方尖碑共被切割成了三部分,随着一块高7米、重40吨的花岗岩石块平稳地落地,离家60多年的阿克苏姆方尖碑,终于迈出了回家的第一步……公元4世纪,阿克苏姆受到基督教影响,皈依了基督教,这是一个兴建于公元6世纪的阿克苏姆基督教堂,一直使用到今日。同样是在公元4世纪,为了争夺贸易中心的地位,阿克苏姆的万王之王(kingofkings)征服了麦罗埃。但是公元7世纪,阿克苏姆国王提供了对早期穆斯林的保护,从而使自己在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征服战争中幸免于难,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穆斯林文化开始影响阿克苏姆。阿克苏姆文明的特征: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与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衰相始终。阿克苏姆文明形成的原因: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阿克苏姆文明正是在各种文明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大津巴布韦文明:时间:4世纪到15世纪末地点:今津巴布韦特点:石头城建筑,文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历史概况:公元300年,绍纳人从北方迁徙到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并以现今“大津巴布韦”地区为中心,建立了第一批定居点。到了十二世纪前后,其中的卡伦加族开始由分散的小酋长国组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王国,称为莫诺莫塔帕(Monomatapa)王国。十五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时期,王国版图已遍及今天的津巴布韦全境,并随后扩展到了现今的莫桑比克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直达印度洋,成为当时赤道以南非洲最大的国家之一。近代成为英国殖民地。大津巴布韦卫城(或称山地要塞);由一堵很高的石墙围成的椭圆形的围场(或称庙宇);以及在卫城和围场之间河谷中的各类建筑遗址。遗址的地势很理想,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降雨量,这些对一个民族的壮大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英国探险家西奥多·贝特看了卫城以后认为:弯弯曲曲的走道和过于复杂防御工事是卫城最显著的特征,他曾感叹地说:“这是我有幸能见过的最为神秘、最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大津巴布韦——解不开的谜团有限的所知:4—5世纪起兴建的巨石建筑群14、15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突然瓦解津巴布韦的象征——大津巴布韦鸟,德国所有,但以永久租借的形式保留在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国徽“津巴布韦鸟”石雕是津巴布韦的珍贵文物,用皂石(即软质绿灰色的滑石)雕刻而成。据报道,象征津巴布韦民族文化的“津巴布韦鸟”石雕多达10个以上,目前只有8个被国家列为国宝。
本文标题:第5课 古代黑非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9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