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印顺长老与大乘非佛说事件
印顺长老与“大乘非佛说事件目录一、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背景: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二、印顺长老思想为何流行?“亲西方化”“去中国化”恰好迎合台湾土著心态三、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大陆佛教界的潜在反思从未间断四、无锡论坛:“反思大乘非佛说”被公开而郑重地摆上桌面五、事件升级:学术探讨复杂化为利益夹杂的重大事件六、“去中国化”成为“大乘非佛说事件”的反思焦点之一七、以“中国化大乘法统”为根本原则的佛教交流,是海峡两岸团结和谐的样板八、事件变质:“台湾新型佛教”在大陆的代言学者介入事件九、事件持续扩大化:各类措辞极端的“高帽子”纷至沓来十、印顺长老的《大乘是佛说论》——正是“大乘非佛说”的代名词十一、印顺长老思想:与太虚大师和赵朴初佛教思想有本质区别核心提示:“大乘非佛说事件”,亦被称为“反思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事件”,或称“无锡论坛事件”等。事件的核心性质,即对印顺长老基于人本经验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以及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而发展出的“大乘非佛说”思想的集中反思。在2016年10月29—30日纪念及反思印顺长老思想的“无锡论坛”(第二届佛教义学研讨会暨印顺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上,周贵华教授带有印顺长老是“狮子虫”字样的会议论文,被人为截图并恶意传播,使得上述集中反思,升级为褒贬印顺长老双方的爆发式争锋。更有倡导“译经去中国化”的大陆学者,以及作为“台湾新型佛教”(以印顺长老思想为基础)在大陆的代言学者若干,从中运作人事,推动和联合澳洲行愿法师、大陆圆智法师、曙祥法师、中观法师等对抗“大乘非佛说”的反思思潮,使得一场学术探讨复杂化为教界内外共同瞩目的重大事件。客观来看,系统反思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及其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必然。这一教界议题的公开提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它所引起的争锋,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一、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背景: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实际上,对于“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的反思由来已久。最早于大陆佛教界形成的讨论高峰期,是在印顺长老仍在大陆、尚未撤台以前。首先对印顺长老提出批评意见的,正是其导师太虚大师本人。虽然印顺长老的革新思想部分受启发于太虚大师,然而后世多认为二人的知见和立场,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差别。(带有印顺法师是“狮子虫”字样的论文照片)一直以来,教界和学界均有相当程度的反思,认为处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汹涌东进时代的印顺长老,其思想推演过度倚重西方近代理性主义、人本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宗教与世俗知识的根本界限。印顺长老的知见立场,有别于传统中国化大乘佛法的根本传承,并未将佛法当作佛陀超越意识所证的诸法实相来看,而是将佛法当作世间以意识心悬想计度的学说看;未能看到佛教史是一味的佛法对于不同根基的众生在不同因缘下的展现,而看到的则是所谓“原始佛法”被后世佛教徒打着佛陀旗号改编、创造的过程。二、印顺长老思想为何流行?“亲西方化”“去中国化”恰好迎合台湾土著心态印顺长老1952年去往台湾之后,其思想倾向在诸多时节因缘的汇聚之下,开始在岛上逐步流行。首先,他著书立说中的西方科学主义、经验理性主义和过度人本主义的色彩,客观上匹配了在日本文化中长久浸淫、并受西方现代化思想重构的台湾思想氛围;其次,他思想倾向中有别于大陆大乘传统、背离于中国化佛教的色彩,更在客观上迎合了当时台湾地区竭力排斥大陆的心态。上世纪50年代,印顺长老恰恰是因为“大乘非佛说”的思想倾向,引发大陆来台法师群体的集体不满。进而发生所谓“佛法概论事件”,受到当时台湾官方的打压。岂料,官方的打压反而引起台湾本土群体对于印顺长老理性说佛、科学说佛、背离汉传大乘传统的好奇、同情甚至认同,印顺长老的著述一度深入台湾的本土人心。直到台湾解严期间,印顺长老的思想更是被台湾各大丛林沿用为教团建设的理念基础。当然,在台湾现当代史上,围绕印顺长老以人本经验理性检验佛法方式的强烈争论与检讨,一直存在,从未间断。三、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大陆佛教界的潜在反思从未间断同一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大陆佛教界各大院校开始兴办佛教教育。由于此时大陆佛教界从人力到经验各方面的准备尚不充足,重新编写教材的条件有限,为全力以赴地以最快速度收集教材,包括向台湾地区进行借鉴。此后,大部分大陆的佛学院都开始尝试沿用现成的印顺长老的《印度之佛教》《中国禅宗史》《摄大乘论讲记》等著作,使印顺长老的一系列“大乘非佛说”思想,对近30多年大陆佛教产生了长远影响。如闽南佛学院等实际上成为受印顺长老“理性的大乘非佛学说思想”影响的重灾区,另从现象上看,众多沿用印顺长老著述作为教材的佛学院和丛林中的出家人还俗率居高。此外,开放搞活国门一开,大陆在客观上经受了西方现当代思潮的又一轮“洗礼”。“理性”这一在西方哲学体系中都褒贬不一、单薄寡淡的概念,却让很多学识浅近、知一不知二的国人趋之若鹜。而印顺长老的思想也因匹配了这一潮流,而坐地生辉,颇入人心。事实上,印顺长老著述中过重人本经验理性、偏离甚至违被中国化大乘传统的色彩,明眼人无不能鉴能知,却一直以“人人心中有,各个口中无”的沉默方式存在着。不少佛学院学生因为反感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的结论,而直接阅读大乘佛教经典,但在佛教界主导的教育机构中仍不乏使用印顺长老教材者。众所周知,教育领域的“教材”取舍是关涉教育主权的重大问题。教材潜移默化地型塑未来一代的思维模式。在接受教育时大家不以为然,但到了教育成型、教团担起弘传重担时,才发现思想所受的影响,已经积重难返。四、无锡论坛:“反思大乘非佛说”被公开而郑重地摆上桌面时至今日,对于“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的严肃反思,如同水面之下的冰山,如影随形于海峡两岸的教界和学界,默然压顶,硕大无朋。2016年10月29日—30日召开的“无锡论坛”,首次将对“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的反思,公开而郑重地摆上桌面。此次论坛即佛教义学研究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无锡惠山寺,以“印顺长老佛学思想:反思与探讨”为主题,在江苏无锡惠山寺举办第二届佛教义学研讨会。论坛主旨为深入探讨印顺长老的佛学思想,审慎评判其进退得失,以期有所裨益于当代佛教,并对佛教在未来的推弘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一次真诚而热烈的学术探讨。适逢印顺长老诞辰110周年,与会法师与学者从对印顺长老本人的纪念起首,系统回顾和反思了印顺长老思想的进退得失。此次论坛进一步严肃反思近现代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与“去中国化”倾向,维护中华民族珍贵传统文化,坚持信仰自觉和信仰自信,强调对中国化大乘传统的传承与坚守。会上,佛教义学研究会会长周贵华教授做了如下总结性发言:“从佛教学术角度看,释印顺堪称划时代的一代大师,著作等身,而且他对佛教圣德的矢志探求,可以说是一个向道者!“从佛教思想上看,释印顺不愧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探索者!他试图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探索与表达现时代契理契机的时代佛教,虽然从大乘本位看,并没有成功,甚至似是而非之说为主,但必须承认,他给我们后来者提供了很多的重要教训和经验。“从小乘本位看,他是一个有更大关怀的进道者!他判阿含佛教为第一义悉檀,以其作为根本佛教来理解、抉择一切佛教,远不止于此,他以更大的悲心,试图引导声闻乘走向大乘,所以说是一个进道者。“从大乘本位看,遗憾,他是一个迷失大乘方向的失道者。他一直坚信自己是大乘信仰者,但实际皈依并不完整,否定大乘经的佛说性,颠覆大乘作为根本佛教的地位,判定大乘道非佛安立而为后世佛子在“永恒怀念”中的发展构造,以凡夫身构建一种所谓的人间成佛之道,即“人间佛教”,等等。因此,他不在大乘道中,他是大乘的失道者!甚至还可以说,客观上他是大乘佛教乃至全体佛教的坏道者,是佛教圣道中的“狮子虫”,虽然主观上他不是!”五、事件升级:学术探讨复杂化为利益夹杂的重大事件客观来看,周贵华教授的这段发言是有中肯语境的。然而这段带有“狮子虫”字眼的发言文本,却被现场的一位与会人士(自称“存德”,此人虽已还俗,但各种场合仍自称法师)刻意拍照并在网络上扩散,以致在会议尚未结束、论文尚未完全公开时,外界已有舆论对作者周贵华教授进行抨击,甚至是措辞恶毒的人身攻击。有出家人如行愿法师、圆智法师、曙祥法师和中观法师等,公开力挺印顺长老思想,此外亦有被称为“台湾新型佛教进军大陆之桥头堡”之称的若干大陆学者,如南京大学程恭让教授、武汉大学讲师姚彬彬等从中推波助澜,使得事件进一步复杂化,一场学术探讨升级为一场教界内外集中关注的重大事件。所谓“台湾新型佛教”,多以印顺长老的学术研究思想奠基而发展起来,近年来在登陆大陆“信仰市场”方面表现出众。(行愿法师微信公众号连续数日发布言辞激烈的《致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纪委办公室的公开信》等文章)而在教界四众和社会大众视野中,也恰恰有若干大陆学者逐步变身为所谓“台湾新型佛教”在大陆的学术代言人甚至是利益代表。比如南京大学程恭让教授一年约五分之四的时间囿于台湾佛光山,而武汉大学讲师姚彬彬在为印顺长老思想积极回护和发声之际,本人就正在台湾停驻。六、“去中国化”成为“大乘非佛说事件”的反思焦点之一除了眼下这次的踊跃,前段时间程恭让教授高频度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其踊跃在网络上为自己刚“翻译”完的佛经做推广。2016年9月20日,程教授在译作推出之际,自撰推广语称:“《教授施迦罗越经》(古译善生经)新译已经译出,新译忠实原意,去除了旧译中中国化、民间儒学化的色彩,彰显佛陀对于普通人的教法,平易而有温度。程恭让教授、真广法师、裴昱博士等转译自巴利文佛典,昨日佛光寺首发,今日道安书院平台再发。欢迎您继续支持,欣赏、转发、推介,功德无量!”在此,对译者和发布者的观点无意做学术的探讨,但公开坚持“译经去中国化”这一现象值得关注——甚至需要警惕。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坚持佛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去中国化”“逆本土化”的危害性。紧接着,2016年9月26日国家宗教局在北京召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中国宗教》2016年第十期全面围绕上述会议主题刊发了一系列会议讲话及重要文章,包括: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副局长陈宗荣《如何看待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牟钟鉴《坚持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康庄大道》,卓新平《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以及中国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代表人士对“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展开的重要论述。(程恭让教授称自己新译的佛经去除了旧译中中国化色彩)随后,2016年10月29日召开的“无锡论坛”,在反思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人本经验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之外,重点反思了其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的倾向。与会学者详细梳理了“人本经验理性佛学思想”由西方到日本、再到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传播路径,总结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与时代意义。宗教的本土化,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佛教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宗教中国化最好的诠释。这一中国化过程,既是长期的,又是主动的,是佛教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逐步相适应相融合的过程。而“去中国化”为何会被程恭让教授引以为“殊荣”,被当做亮点和卖点来推广,或许背后有着他个人的、久经沉淀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作为“台湾新型佛教”进军大陆信仰市场的先锋人物,符合人本经验理性的、回避大陆主流传统的法义铺垫,或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努力环节。从这一视角出发,中国传统的大乘佛教经典或许都不可靠,甚至于汉地大乘八宗都“有待扬弃”。而对于传统经典操刀动手,时日尚早,底气尚待积聚,而从巴利文这方面入手,摒除“中国化”色彩而重译经典,或为试水之举。(程恭让教授称自己所译的“去中国化”佛经具备大规模的“普世价值”)甚至程恭让教授在倾向于“译经去中国化”的同时,还表示自己牵头重新翻译的《教授施迦罗越经》具备大规模的“普世价值”。“去中国化”“反传统化”“普世价值”等标签和措辞,无不引发关注和警惕。七、以“中国化大乘法统”为根本原则的佛教交流,是海峡两岸团结和谐的样板为避免歧义和误解,这里需要郑重强调的是——从国之大本与两岸和谐的大原则出发,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佛教交流是一个团结和谐的样板,是海峡两岸在精
本文标题:印顺长老与大乘非佛说事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9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