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操作手册-免疫预防1
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山东省疾控中心主要内容•第一节机构、人员及职责•第二节疫苗使用管理•第三节冷链系统管理•第四节预防接种服务及门诊建设•第五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及处理•第六节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第七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第八节资料管理•第九节督导、考核与评价•第十节实验室管理第一节机构、人员及职责-机构与人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所(科、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防保站或公共卫生科室•预防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接受县级疾控机构、乡级防保组织的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专人负责免疫规划工作–接受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以上单位要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地区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职责-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对接种单位进行督导。•制定和上报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建立疫苗和注射器领发登记,做好疫苗和注射器分发、储存和使用管理。•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对疫苗接种情况、法定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报告。•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负责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和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收集、汇总、报告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承当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防保组织,应同时履行接种单位的职责。•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链。•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儿童,按规定建卡(证),给予接种或补种。•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接种单位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资料,•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职责-接种单位第二节疫苗使用管理-疫苗分类•第一类疫苗–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疫苗免疫程序接种剂量/剂次酵母苗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卡介苗出生时1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脊灰疫苗2、3、4月龄,4周岁4口服1粒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百白破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4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白破疫苗6周岁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麻风疫苗(麻疹疫苗)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8-24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2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A群流脑疫苗6-18月龄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30μg/0.5ml第1、2剂次间隔3个月A+C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00μg/0.5ml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ml出血热疫苗(双价)16-60周岁3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1ml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炭疽疫苗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0.05ml(2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4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第1、2剂次间隔7-10天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24-30月龄2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0.5ml2剂次间隔≥6个月接种剂次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备注乙肝疫苗0、1、6月龄3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疫苗接种年(月)龄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3、我省在过渡阶段仍保留6岁时第3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具体接种要求不变。皮下注射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钩体疫苗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完成时间要求:①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②A群流脑疫苗在<18月龄完成。③甲肝减毒活疫苗在<24月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完成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月(年)龄内完成同时接种疫苗的原则•多种疫苗如需同时接种,原则上每次可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1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除非有特殊规定,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含麻疹或风疹或流腮成份的疫苗之间可同时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与含麻疹或风疹或流腮成份的疫苗接种时应至少间隔一个月•其余任何2种减毒活疫苗可同时接种,如未同时接种,至少应间隔28d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减毒活疫苗都可以按照免疫程序和接种方案的要求,在任何季节开展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补种原则•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及以下儿童应尽早补种。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儿童使用白破疫苗;12岁及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疫苗。–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小于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及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未完成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含强化免疫等)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未接种卡介苗的小于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及以上儿童不予补种。疫苗计划制定•制订计划的依据–疫苗免疫程序–本地区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数,以及人口流动情况。–本地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水平、人群免疫状况以及强化免疫活动的安排–上年底疫苗和注射器预计库存量。–疫苗损耗系数:根据疫苗规格确定。疫苗损耗系数=疫苗使用人份数÷疫苗实际接种人份数•制定疫苗和注射器计划的计算方法–某种疫苗/注射器计划量(剂次/支数)=上年度统计人口数×出生率×流动人口调整系数×接种剂次数×损耗系数-上年底库存量(剂次/支数)疫苗和注射器损耗系数参考标准为:单人份疫苗1.05(脊灰疫苗1.1);2人份疫苗1.2;3人份疫苗1.5;4人份疫苗2.0;≥5人份疫苗2.5;注射器1.02。制定计划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计算。疫苗和注射器的日常管理•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应建立购进、分发、供应疫苗和注射器记录,填写“疫苗出入库登记表和“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记录应注明疫苗和注射器的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分发)单位、数量、价格、(购销、分发)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要经常核对疫苗和注射器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月盘点1次,做到帐、物相符。•各级疫苗储存用量:省级6个月,市级3个月,县级2个月,乡级1个月。疫苗储运要求•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在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应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疫苗储运温度–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其他疫苗和疫苗稀释液储运温度要求按照药典最新规定执行。第三节冷链系统管理-基本要求•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应有专人进行管理与维护;接种单位应对疫苗储存设备进行维护。•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等),填写“冷链设备档案表。•对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记录,并保存2年备查。•对冷链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冰箱、冷藏包、冰排的使用•冰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的房间内;1个房间安装数台冰箱时,应有空调装置或排气风扇。–冰箱的上部和散热面要分别留有30cm、10cm以上的空间,底部要配有20cm高的搁架。–经常保持冰箱的清洁。可用软布、洗涤剂擦洗内外壁及附件,清洁后用干布擦干。不可用酸、强碱、化学稀释剂,汽油或挥发油擦洗冰箱任何部分。–冰箱蒸发器结霜厚度超过4mm时要及时除霜,除霜时不得使用锐器。–冰箱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冰箱内外擦干净,每周开机数小时。–定期对冰箱进行全面保养。切断电源,检查冰箱铰链、门封条、螺丝是否松动变形,清除冰箱内外暴露部分的灰尘和污物。发现冰箱出现异常或故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冷藏箱和冷藏包–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需冷藏保存的疫苗瓶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应在冷藏箱或冷藏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便吸水并预防疫苗破损。–每次使用冷藏箱或冷藏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冰排–冻制冰排: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水量为冰排容积的90%。注水后冰排直立放置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冻制时间应不少于24h。–在冻制冰排时,冰排与低温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3~5cm的间隙。–冰排应在低温条件下冻制至结露(“出汗”)状态后,放入冷藏箱或冷藏包内。–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应将冰排的水倒出,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或冷藏包分开存放。第四节预防接种服务及门诊建设-预防接种组织形式与服务形式•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常年或周期性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群体性预防接种–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威胁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的预防接种活动•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定点接种–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站–产科接种室•入户接种–边远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方式进行预防接种,每月至少提供1次预防接种服务•临时接种–开展群体性或应急性接种活动时,在流动人口集聚地、传染病流行区或集
本文标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操作手册-免疫预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9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