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
QC7MethodsApplication問題分析及解決概論問題分析及解決概論壹.問題解決的積極意義一.問題的定義二.問題意識與改善意識三.問題解決基本思考貳.以品質改善為核心的問題分析解決模式一.問題類型二.品質改善程序及要領三.常用的品質改善手法四.品質改善活動參.案例解說問題的定義「沒有問題就是有問題!」這一句話的真正意含是...問題解決的動力來源問題意識能隨時觀察現況並注意其與標準(或標準)間差異情形之反應改善意識積極面對並解決所發現問題之意念問題解決基本思考現象現象現象問題問題原因對策對策對策問題解決所需能力專業(固有)知識、技術及經驗+問題解決的方法(品質改善的步驟與手法)問題的四種類型Ⅱ需要高度技術的問題Ⅳ希望挑戰的問題對策未知↑已知Ⅰ簡單的問題Ⅲ須加注意的問題已知-→未知原因品質改善程序的由來1964年日本「品質管理」雜誌小松製作所品管圈活動成果報告方式品質改善成果報告品質改善程序(問題解決步驟)前言主題選定理由現狀把握活動計劃解析對策效果確認維實/維持反省/殘留問題今後計劃主題選定現狀把握與目標設定活動計劃擬訂要因解析對策擬訂與實施效果確認標準化並列入管理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一戴明循環(PDCA循環)研究設計銷售生產ACTION處置PLAN計劃CHECK檢討DO執行為了確保顧客之滿意為提升管理水準(W.EdwardsDeming,1950/1980)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一戴明循環(PDCA循環)P(計劃)─設定所欲達成目標,擬訂具體行動計劃。D(執行)─依據所訂計劃確實執行。C(檢討)─檢視實際執行與目標達成情形,分析落差原因。A(改進)─針對工作進度與預計成果落差主要原因,採取改正措施。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二日本企業成功的奧秘KAIZEN改善(今井正明,1986)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二改善的精神組織全員持續不斷地追求改良與進步始於問題的發掘以系統化的團隊合作方式解決問題強調過程導向增進顧客滿意為核心品質改善的定義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經由持續不斷地解決顧客服務相關問題,來提升顧客滿意度。最經濟有效的方法觀念技術第一次就作好預防勝於補救(品質成本)重點把握(80/20)○○品質機能展開(QFD)失效模式效應分析(FMEA)設計審查(DR)田口式品質工程統計製程品管(SPC)○○品管七手法/品管新七手法品質改善程序(問題解決型)主題選定及計劃擬訂解析對策擬訂對策實施及檢討效果確認現狀把握及目標設定標準化檢討及改進DACP品質改善常用手法品管七手法(常用於數據資料分析)品管新七手法(常用於語言資料分析)工業工程手法/作業改善手法價值分析創造性思考問卷調查及分析品質改善常用手法一品管(Q7)七手法一.層別法二.查檢表三.管制圖(圖表)四.柏拉圖五.特性要因圖六.散佈圖七.直方圖全員參與的品質改善活動 由上經營(管理)改善活動 現場改善活動由而1.部門別(日常)管理活動1.品管圈活動下下2.機能別管理活動2.提案改善活動 而3.方針管理活動3.合理化活動上 (5S、TPM)全面品質管理管理階層活動作業階層活動經由全面品管活動來改善及強化企業體質全面品質(TQ)架構管理品質‧過程品質產品品質環境品質全面品質TQ全面品質管制TQC品質保證QA品質管制QC品質檢驗QI品質基礎遠景規劃策略管理SM方針管理MBPCFM機能管理DM部門管理‧品質成本COQ‧管理七手法M7‧田口式品質工程‧可靠度工程‧價值分析價值工程‧防呆措施‧官能檢驗‧抽樣檢驗‧測量技術‧基本統計TPM全面品質推動制度‧新產品開發管理制度‧儲運管理制度‧顧客服務制度‧供應商管理制度‧製程管理制度‧進料管制制度‧成品管制制度品質診斷PM流程管理‧專案改善活動‧小集團活動‧提案制度‧統計製程管制‧QCSTORY‧QC七大手法‧品質機能展開‧品質稽核‧6Q‧預防保養‧標準化固有技術整理、整頓...(5S)安全衛生品質意識‧源流管理有效但用途較窄的工具有效但用途較廣的工具1.QC的七種工具2.七種管理規劃的改善工具3.電腦模擬4.管制圖5.田口及傳統的實驗設計6.壽命檢定7.抽樣計劃對製造業與服務業都有用的工具1.實驗設計2.品質機能展開(即品質之屋)3.標竿分析4.價值工程5.即時化作業(J.I.T)6.專家系統7.測試軟體8.同步工程9.權力下放10.表揚與獎酬制度11.下一製程即是顧客對製造業有用的工具對服務業有用的工具1.複合環境/應力測試2.可生產性設計(DesignofProducibility)3.全面生產保養(TPM)4.製程驗證5.事前管制6.防呆措施7.學習曲線8.失效模式與後場分析(FMEA)1.企業流程改造2.力場分析(ForceFieldAnalysis)3.等待線的心理與行為分析TQM的管理工具產品品質的要求評估重點Spec.(Specification)PMFBF,MTTR(MeanTimeBetweenFailure,MeanTimeToRepair)σCSI(CustomerSatisfacationIndex)符合規格↓不良降低↓經久耐用↓縮小變異↓符合顧客需求類別產品品質工作品質服務品質標準維持改善規格作業標準統計製程管制品管七手法管理七手法作業程序內部稽核、管理審查作業手冊教育訓練、顧客調查QC手法的圖型及用途說明•內容:1.根據事實與數據發言:檢核表(Checksheets)/散布圖(Scatterdiagrams)2.整理原因與節骨之關係,以探討潛在性之問題特性要因圖(Causeandeffectdiagrams)3.凡事物不能完全單用平均值來考慮,應了解事物均有變異存在,須從平均值與變異性來考慮直方圖(Histograms)/管制圖(ControlCharts)4.所有數據不可僅止於平均,須根據數據之履歷,考慮適當分層層別法(Stratification)5.並非對所有原因採取處置,而是先就其中影響較大的2~3項採取重點管理柏拉多圖(Paretodiagrams)種類手法圖形備註用途QC舊七手法特性要因圖可應用反轉法由找要目變換為找到對策方法1.管理、教育用2.改善、解析用3.源流管理用4.現場操作標準用柏拉圖能以前面幾項為改善之要點可忽略最後幾項1.決定改善目標2.明瞭改善的效果3.掌握重點分析查檢表幫助每個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必要之數據收集1.日常管理用2.收集數據用3.改善管理用分類清楚重點把握簡易有效100%金額溫度不定壓力不足時速不足其他12ABCABC種類手法圖形備註用途QC舊七手法層別法借用其他圖形本身無固定圖形1.應用層別區分法,找出數據差異的因素,而對症下藥2.以4M,每1M層別之散佈圖應用範圍較受限制1.瞭解二種因素(或數據)之間的關係2.發現原因與結果的關係管制圖現況生產中品質讓穩定的一種管制情報1.掌握製程現況的品質2.發現異狀即時採取行動比較作用金額日班夜班項目項目相關易懂趨勢明朗‧‧‧‧‧‧‧‧‧‧‧‧UCLCLLCL種類手法圖形備註用途QC舊七手法直方圖瞭解一批品質之好壞1.瞭解分佈2.瞭解製程能力3.與規格比較4.批品質情況瞭解品質特性•目的:1.日常管理2.特別調查3.取得記錄•原則:1.簡明易填寫2.以符號代替文字3.點檢項目隨時檢討必要性4.點檢結果必須反應有關單位5.使用符號時必須標註意義•分類:1.點檢用檢核表確認作業實施與機械設備的實施情形.預防發生不良或事故.2.記錄用檢核表將數據分為幾個項目別,以符號或數字記錄的圖或表.檢核表Checksheets點檢用檢核表90年2月設備點檢表設備名稱:潔淨台設備編號:□32400010~32400012□32400016~32400017擔當者:NO部位基準方法/工具週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前置過濾器是否為白色目視/無1次/週2燈管功能正常(亮燈)目視/無1次/週3風扇是否能啟動目視/無1次/週4機台外觀潔淨度須清潔目視.手/無1次/週點檢者閱管1.設備若異常請註明其設備編號2.記錄符號:V正常、×待修、○已修復3.本表請確實填報,如影響生產效率,品質,請主動呈報檢修,以維護機械壽命,以達預防保養功效。4.簽核流程:點檢者→組長簽核表單編號:T-3610006-000-A版本:01核主點檢基準實施日期記錄用檢核表產品名稱吉祥背光板位置測試方法外觀目視檢驗員黃美麗樣本大小3000批號2B112P日期2001/2/1不良項目畫記不合格點數黑點13輝點8AL污染5M/F翹曲6其他4總和36檢核表_步驟•步驟:1.確定蒐集資料的具體目的.2.列舉所需數據資料的項目.3.確立對數據資料的分析方法,所採用的統計工具.4.繪製檢核表.5.評審與試用.產品名稱吉祥背光板位置測試方法外觀目視檢驗員黃美麗樣本大小3000批號2B112P日期2001/2/1不良項目畫記不合格點數黑點13輝點8AL污染5M/F翹曲6其他4總和36散布圖Scatterdiagrams•目的:1.調查兩特性值間之相關性2.判斷異常值之存在與否3.應用於問題解決步驟中4.判斷趨勢決定最佳操作範圍相對應的兩組數據關係的分類1.原因(要因)與結果(特性)之關係:•照明度與工作效率.•品管圈開會時間與效果金額.2.結果(特性)與他結果(特性)之關係:•鋼材之引張強度與硬度.•品管圈開會之發言率與出席率.3.結果(特性)與兩個原因(要因)間之關係:•加熱爐之保持時間與保持溫度.•災害防止之安全動作與安全服裝.散布圖_步驟•步驟:1.蒐集數據資料.2.畫出長度大致相等的橫軸與縱軸,記上組的名稱/計量單位,做好尺度標記.3.按成對數據在圖上繪點.4.分析各點的散布狀態.•特徵:1.數據的分布型態2.數據的中心位置3.數據離散程度的大小4.數據和規格之間的關係•原則:1.掌握數據的分布狀態2.調查離散或偏離的原因3.與規格作比較檢視有無問題4.調查改善前後之效果•運用:1.掌握數據的分布狀態2.調查離散或偏離的原因3.與規格作比較並檢視有無問題4.調查改善前後之效果直方圖Histograms直方圖之製作•次數分配表:1.由全體數據中找出最大值與最小值2.求出所有數據中之全距3.決定組數:k=1+3.32logn數據數組數50~1006~10100~2507~12250以上12~204.決定組距:組距=全距/組數5.決定各組之上下組界最小一組的下組界=最小值-測定值之最小位數/2最小一組的上組界=下組界+組距6.計算各組的組中點:(上組界+下組界)/27.作次數分配表1.最大值170,最小值1242.170-124=463.n=200k=124.46/12=45.最小一組的下組界124-1/2=123.5最小一組的上組界123.5+4=127.5第二組的下組界127.5上組界127.5+4=131.5第三組的下組界131.5上組界131.5+4=135.56.組中點=123.5+127.5/2=125.5直方圖之製作•次數分配表:組號組界組中點劃記次數1123.5~127.5125.5142.127.5~131.5129.573.131.5~135.5133.5114.135.5~139.5137.513合計200(a)將所有數據,依其數據大小劃記於各組之組界內,並計算出其次數(b)將次數欄之次數相加,並以測定值之個數校核之,表中之次數總和與測定值之個數應相同.直方圖之製作•製作直方圖:1.將次數分配表圖表化,以橫軸表示重量的變化,縱軸表示次數2.橫軸及縱軸各取適當的單位長度,再將各組之組界分別標在橫軸上,各組界應為等距離3.以各組內之次數為高,各組之組距為底,在每一組上畫成一矩形,則完成直方圖4.在圖的右上角記入數據總數n及數據履歷,並畫出規格的上限及下限直方圖類型鐘型分配雙峰分配高原型分配邊緣突出型分配◎在繪製直方圖時會有下列幾種情形出現:※合乎規格的次數分配:(圖中:SL→規格界限,PL→製品界限
本文标题: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0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