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辛弃疾贺新郎精品课程
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教学要点了解辛弃疾词的特点理解本词典故的含义及典故在本词中的用意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一、生平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第四期(1203—1207)晚年再起,参预见北伐时期“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签判。弃疾时年二十三。”《宋史.辛弃疾传》注:此处二十三岁相当于现在二十一岁(二)稼轩词的特色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3.语言技巧的开拓有非常通俗雅拙的民间语言,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唱,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较长,大量使用散文句式。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4.稼轩词的缺点有时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掉书袋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咏史怀古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明·杨慎《词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鹅湖之会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辛弃疾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比。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根,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陈亮上片慨叹世事。“看几番”三句,与屈原《九章•怀沙》诗中的“变白以为黑兮”是一个意思,控诉了南宋朝廷的是非不分。作者不胜感慨地指出:“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身经靖康之难的中原遗老已所剩无几,年青人已不知复仇雪耻。下片重叙友谊。由于作者与辛弃疾之间的友谊有着共同的基础,因此词人写道:“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即使各自一方也不须挂念。最后,词人以“九转丹砂”与辛弃疾共勉,希望能经得起锻炼,使“寻常铁”炼成“精金”,为国家干一番事业。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根,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陈亮《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用典分析:元龙臭味:元龙,三国时陈登的字。详见书中注释。此处以陈登自比,而以刘备比喻陈亮。意思是,我辛弃疾待陈亮,就好比陈登对待刘备一般,因为我们都有志于国家大事,志趣相投。孟公瓜葛:详见注释。词中以陈尊自比,表示自己对陈亮的态度非常热情。用典分析:硬语盘空:语见韩愈诗。详见注释。此处指辛弃疾陈亮二人商量的北伐大计不能得到朝中人的支持,因而是不合时宜的话。汗血盐车:详见注释。此处以汗血宝马(千里马中的极品)比喻自己和陈亮,即二人其实是顶尖的人才。用典分析:千里空收骏骨:千金卖骨的典故详见注释。此处指孝宗皇帝有志恢复,到处招揽人才,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尤其不应该忽视自己这一群体。中宵舞:用祖逖的典故,详见注释。此处用祖逖比喻陈亮,意思是,自己非常佩服陈亮像祖逖一样为了北伐时时准备,勤练武功。用典分析:补天裂:此处用了女娲补天的典故。此事在本市流行甚广,音乐广场还有女娲的雕像。在本词中,辛弃疾表示他们一有机会,将完全有能力和决心将破碎的山河修补完整。评析上片写友情。前四句以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宏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评析下片论国事。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盾出发,提出了为什么祖国遭受分裂这一严重问题。实际上是对“南北分裂,已成定势”这一投降主义谬论的批判。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摆出了人材不得重用却又高喊搜罗人材以致堵塞了收复中原的通路这一严酷现实,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最后四句,通过男儿到死心如铁和补天裂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此词即是如此。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真切感人。辛弃疾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本文标题:辛弃疾贺新郎精品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0474 .html